華夏酒報 記者 張瑜宸
隨著“國潮”來臨,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的提升,中國葡萄酒終將站上風口,但仍前路漫漫,需克己,當慎獨······
距離“中國版”奔富麥克斯上市不到三個月,“中國版”奔富也呼之欲出了。
據媒體報道,奔富母公司富邑集團于3月中下旬從中國80多家葡萄酒生產企業中,挑選了10余家提供原酒進行內測,并將在寧夏產區內完成灌裝。值得關注的是,報道還透露,富邑在寧夏部分酒莊選中的原酒,其市場零售價在800元人民幣/瓶以上。
一時間,行業內外引發熱議。尤其是來自寧夏產區的莊主、釀酒師們爭相轉發,并表示國際大廠來寧夏選高端原酒進行調配,單價800元以上,說明寧夏的精品葡萄酒值800元以上。
事實上,持正向觀點的不在少數。
“我去年到寧夏產區走了一圈,看到從種植到釀造,都還處于摸索階段。如果有這些大品牌賦能,可以把專業帶進來,提升產區的專業度和標準。”廣州醇尚商貿有限公司總經理韓穎告訴《華夏酒報》記者,國際大品牌帶動國產酒發展,是有利好因素的。
韓穎進一步分析指出,創造一個品牌,要投入很大的時間、人力、物力、財力,而品控是重中之重。“如果沒有好種植,就沒有好酒液做混調。市場是很現實的,你的酒不好喝了,市場馬上就會拋棄你。”韓穎說道。
但恰恰因為中國版奔富只收中國原酒并在中國灌裝,也招來業內大批人士的“吐槽”。深圳一位從事葡萄酒行業三十多年的經銷商就在朋友圈寫道:“擺明就是急功近利”。
對此,國際葡萄酒與烈酒作家與記者協會成員、VinosVivo國際美酒之聲聯合創始人李燕萍也表達了相同的觀點。在她看來,富邑集團十分“聰明”。
“在國內產區OEM(貼牌),然后高價賣出,估計主要也是賣向中國市場,希望它的品質能對得起它的價格,不然這就是狂賺中國人的錢,還是快錢。”李燕萍對《華夏酒報》記者表示,這種做法反而影響中國葡萄酒的形象,就像國內工廠給國外大牌做代加工一樣。
“相比而下,像敖云和拉菲這樣的做法實在,他們至少花時間精力金錢認認真真在那建酒莊做酒,研究風土,對國產酒的正面形象和風土、文化及認可都有利好的一面。”李燕萍指出,實實在在研究風土并好好釀酒的酒莊,沒投資個十來年的時間和錢,根本出不來好酒,這一OEM,馬上財源滾滾。
盡管OEM只是一種業務方式,在國內外葡萄酒市場都很普遍,但“雙反”后的富邑集團,一方面表示要“將在中國銷售的尊貴品牌轉移到其他市場”;另一方面又指望“曲線救市”,頻繁上市中國版,也讓不少媒體、專家學者和消費者質疑其在打“雙反”的擦邊球。
“宏觀政策上我國一直在積極主動地擴大對外經濟交往,除了限制性領域。奔富作為一個企業或品牌,在符合政策的前提下可以在我國國內投資。”中國酒業協會葡萄酒分會秘書長火興三在接受《華夏酒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應該客觀理性看待。
“中國市場的潛力還是在的,國際品牌看好并選擇中國原料或產品加工,說明中國葡萄酒的品質過硬,達到國際水準;同時知名品牌投資對產區知名度也是一個提升。”火興三指出,但中國葡萄酒產業也在挑擔負重前行,擔子前面筐里是農業,后面筐里是商業,扁擔上還有釀造,所以走得步履蹣跚。
“既然奔富在中國加工,希望奔富跟我們中國同行一起承擔起應該承擔的社會責任,共同促進中國葡萄酒產業的高質量發展。”火興三如是說。
的確,眼下的中國葡萄酒隨著“國潮”來臨,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的提升,終將站上風口,但仍前路漫漫,需克己,當慎獨。
不容忽視的是,市場的良性發展一定離不開酒莊或者生產企業的長線投資與建設,因此我們也鄭重呼吁富邑集團,如果真的不想錯過中國市場,“扎根”并深耕產業鏈,才是早日實現與中國消費者雙向奔赴最明智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