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高速發展的今天,大數據、云計算、金融服務、無人駕駛、無人機的背后都有密碼系統在保駕護航。當我們在享受著密碼帶來的安全時,有一群特殊的科學家卻在執著于密碼破譯,從而讓密碼技術不斷迭代升級,王小云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高考時,王小云沒能如愿選擇自己最擅長的物理專業,轉而報考數學系。勤學好思的她很快燃起了對數學領域的興趣,并為之學習和研究長達十年。碩士畢業前夕,在潘承洞、于秀源兩位著名數學家的建議下,王小云帶著自己多年的數學研究成果,進軍在國內興起不久的密碼學。
“現在看來,當初選擇這個研究方向是冒著很大風險的,事實上這個方向里的科學家,99%的人永遠也不會取得成功。但我對這個問題很感興趣。”看似簡單的數字排列,實則有著極為深奧的密碼學原理,幾百個方程需要花大量的時間去梳理,經歷數月的機器運算,一種密碼算法的破解往往需要花費十年,甚至更久的時間,即便如此,成功率也只有1%左右。如此繁雜的科研任務,王小云與團隊十年如一日從未間斷。
2004年,王小云攜HASH函數領域的系列研究成果出席世界密碼學三大會議之一的美國密碼會議,宣告了固若金湯的世界通行密碼標準MD5“轟然倒塌”,被學界稱為“王氏攻擊”。數月后,她的團隊又成功破解了與MD5齊名的SHA-1密碼算法,中國女學者王小云的名字,寫進了國際密碼學界的史冊。
近年來,王小云將她的研究成果應用到國家的密碼系統設計中,為國家密碼重大需求解決了實際問題。她和國內其他專家設計了我國首個哈希函數算法標準SM3,時至今日仍為我國多個行業保駕護航,審批的密碼產品達千余款,僅受SM3保護的智能電網用戶就超過6億,含SM3的USBKey出貨量過10億張,銀行卡過億,為保護國家重要領域和重大信息系統安全發揮了極大作用。如今,盛名之下的王小云一方面繼續現有的研究,另一方面,則致力于培養出更多的“可以和世界頂尖密碼學家對話的學生”,讓中國密碼學始終走在世界前列,是她執著追求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