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山西杏花村到海南三亞,它們跨越2700多公里,只為“清”到天涯海角來。
文 | 云酒團隊
12月5日,在海南三亞的沙灘上,一夜之間,充滿山西特色的“騎樓”、杏花樹、文化墻以及“得造花香”的牌匾紛紛現身……讓人有種錯覺:這不就是一座“精華版”的杏花村?
原來,從杏花村到三亞,它們跨越2700多公里,只為“清”到天涯海角來。
碧海藍天為伴,椰風海韻相襯,以“改革潮頭清香涌”為主題,2019“行走的汾酒”海南站拉開序幕。當南國風光遇上白酒文化鼻祖,非遺展示交流互動,文創產品強勢走紅,杏花樹下初心不改,一場文化的洗禮由此展開。
自山西杏花村出發,“行走的汾酒”兩年間走過十省,在傳播“中國酒魂”、傳遞汾酒文化上已經駕輕就熟,也越來越接地氣。
唇膏、腮紅、餅干……這還是你認識的汾酒嗎?
萬萬沒想到,“行走的汾酒”走進三亞,最圈粉的居然是一堆“周邊產品”。
從杏花村走到了三亞,晉瓊兩地的文化交流,在一件小小的貝雕上展現得淋漓盡致。用貝殼雕刻而成的帆船、海鷗、海浪等元素形成主畫面,盡顯汾酒的文化與創意。
▲“行走的汾酒”部分周邊產品集錦(左右滑動可查看更多)
一句“牧童遙指杏花村”,成為了無數人童年的記憶。一款復刻著杏花村小牧童的夜燈,很快就成了現場觀眾爭相拍照的焦點。于是乎,云酒小嫚現場聽到最多的一句話是“好想要”,問得最多的一句話則是“有得賣嗎?”
如果你親臨現場,你就會發現觀眾人手一個帆布袋背身上。這個特別定制的帆布袋一面印著“文化汾酒清香天下”,一面則是“行走的汾酒”。與眾不同的是,三亞最具代表性的“天涯海角”、鳳凰島等地標融入其中,加上海浪等設計元素,將汾酒與三亞的“相遇”具象表達,紀念意義十足。
外形是汾酒酒瓶形狀,實際上卻散發著陣陣香味的翻糖餅干,無疑帶給現場“吃貨”們視覺與味覺的多重享受,成為文創區里的“爆款單品”。
而在游戲、互動、品鑒、把玩的過程中,6000年厚重的中國白酒歷史與杏花村美酒文化,也通過它們潛移默化地融入每一位觀眾的心中。
出產汾酒的山西杏花村,有著6000多年的釀酒歷史,是中國酒文化的源頭之地。伴隨著“行走的汾酒”,博大精深的中國白酒文化,正以一種全新的面貌示人——更貼近日常生活,更加接地氣。
▲現場展示的海南非遺文化與特色產品(左右滑動可查看更多)
而上面這些讓現場觀眾直呼“愛了”的小物件,正是“行走的汾酒”特意定制的文創產品。如果說,懂酒的人從一瓶清香汾酒就能品出悠久的汾酒與杏花村文化;那么更多的大眾則是從這些新鮮有趣的小創意里,開始了與汾酒文化的第一次邂逅。
不信,你看現場那些融入汾酒設計元素的手機殼、唇膏、腮紅、馬克杯等周邊產品,剛一亮相就成功圈粉了一大波年輕“汾絲”。為了得到這些小物件,現場觀眾表現出了超強的積極性,上演了一場“搶位戰”,文創區一度大排長龍,汾酒周邊產品的受歡迎程度可見一斑。
騎樓+杏花樹+非遺工藝,這是一個“杏花新村”?
“本來應該是我們先去到汾酒的發源地杏花村,在感受完6000多年的釀酒歷史與文化后,再迎接汾酒的到來,但現在流程顛倒過來,似乎更加奇妙,我們已經搶先一步感受到了汾酒與杏花村的文化和精神”,海南省作家協會副主席王雁翎表示。
▲海南省作家協會副主席王雁翎
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感慨,是因為現場處處洋溢著獨特而厚重的杏花村文化:大到“騎樓”,小到“得造花香”牌匾,在海南的嘉賓與觀眾看來,這就是一個富有汾酒特色的“杏花新村”。
代表了杏花村文化的杏花祝愿樹,也在現場同步亮相。杏花樹上掛滿了汾酒集團領導、汾酒經銷商、三亞當地消費者等多個群體對于汾酒的期望和美好祝愿。當枝頭上滿滿的許愿牌隨風飄動,這棵杏花樹仿佛被賦予了嶄新的生命力。
▲杏花樹上掛滿了“汾絲”留言(左右滑動可查看更多)
而在距杏花樹不遠的地方,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至今的汾酒古法釀造工藝也在現場展示。汾酒釀造歷史可以一直追溯到6000年前的仰韶文化時期,以“清蒸二次清、固態地缸分離發酵”的釀造工藝標準聞名。在此次活動中,它也作為山西非遺的名片,與來自海南的非遺文化展開現場交流。
活動現場,觀眾與嘉賓在欣賞汾酒古法釀造工藝開釀儀式的同時,也深刻感受了一把原漿酒的魅力。
此外,為了這次與海南的相遇,汾酒在杏花村點燃火炬。這支象征著“中國酒魂”6000年血脈傳承的火炬,一路傳遞,來到海南,帶著汾酒的品質與文化魅力,觸達萬千消費者。
不難發現,與其他文化巡展活動不同,“行走的汾酒”的“務實”讓人驚嘆。博物館里的文物、杏花樹、杏花村獨特建筑等,都被一一搬到活動現場,為的就是更真實、更具象地呈現悠久的汾酒與杏花村文化,使其在全國消費者心中留下深刻印象。
汾酒走進海南,讓“文化長板”更長?
“汾酒與海南,雖然在地理位置上各居南北、遠隔千里,但改革精神與改革文化的強烈共鳴,卻將二者緊緊聯系在一起”,中國酒類流通協會會長王新國在致辭中表示。
▲中國酒類流通協會會長王新國
興之所至,王新國還為在現場賦詩一首:“行走汾酒喜入瓊,一路清香杏花風。結交天下眾朋友,點點滴滴見真情。”
當“行走的汾酒”走進海南這個極具人文氣息的地方,文化的碰撞無疑成為關注的焦點。
▲汾酒集團總經理、汾酒廠股份公司董事長譚忠豹傳遞火炬
汾酒集團專職黨委副書記、副董事長劉衛華認為,“行走的汾酒”來到海南,將是文化的傳播與推廣、交流與共鳴,也是市場的建設與發展、推進與遠行。
▲汾酒集團專職黨委副書記、副董事長劉衛華
實際上,為迎接這場跨越千里的相遇,精心設計的“黎族打柴舞”和“黎族民歌”——海南兩大非遺項目也同臺亮相,與同樣有著“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身份的汾酒古法釀造工藝形成共鳴,一場文明的“對話”由此展開。
“從某種角度來說,汾酒文化之所以具有強大的生命力,能夠穿越數千年歷史長河而生生不息,正是因為它善于創新,勇于變革,在改革中實現了自我的升華發展。”正如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副院長張飛所言,文化作為汾酒的“長板”,一直是其品牌影響力不斷擴大的強有力支撐。
▲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副院長張飛
當汾酒走進海南,無論是“杏花村”的再現,還是其文創產品的受歡迎,都將加深其在海南消費者心中的文化形象。而隨著“行走的汾酒”活動影響力的擴大,汾酒與杏花村文化有了新的傳播方向與傳播方式,汾酒的“文化長板”更長。
▲汾酒集團董事、黨委委員,汾酒廠股份公司總經理常建偉向王雁翎贈書
當前,汾酒正迎來“三年改革”收官的關鍵期,統一思想,堅定信心成為集團上下的共識,而千年文化的成功創新與圈粉,正是汾酒內部與經銷商隊伍堅定信心的強心劑,也是品牌張力的有效保障。
正如汾酒集團董事、黨委委員,汾酒廠股份公司總經理常建偉所說,“汾酒‘三年目標’不是終點,而是汾酒偉大復興的一個起點。”讓文化這塊“長板”更長,是實現汾酒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
“行走的汾酒”到海南,你怎么看?文末留言等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