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自治區的墨脫縣地處我國的西南邊陲,這里是我國最后一個通公路的縣,其中的背崩鄉則位于更加偏僻的藏南山區。由于環境艱苦,能在這里堅持任教的老師很少,周國仁便是其中的一員。但與其他老師不同,他的本職工作,是一名戍邊軍人。近20年來,他奔走在軍營與教室之間,用自己的義舉照亮更多孩子的前程。
時間回到1999年,彼時,周國仁還是墨脫戍邊模范營的一名戰士。一次偶然的機會,他發現本該在學校上課的孩子卻在放騾馬、打豬草。原來,因為學校的老師常常更替和離職,孩子們只好隨之停課。“再窮不能窮教育,不能讓孩子沒學上啊!” 攜筆從戎的周國仁主動請纓,申請擔任代課老師,從此開始了自己的支教生涯。
盡管孩子們的課業并不高深,但周國仁的第一節課仍上得十分艱難。因為語言不通,孩子們很難理解他所講的內容,周國仁便決心自學當地的門巴語。門巴族只有語言沒有文字,學習只能靠口口相傳,周國仁就用漢語拼音進行“音譯”,整理出10余萬字的翻譯對照筆記,堪比一本門漢“雙語詞典”,終于打破了與孩子們之間的交流鴻溝。隨后,他又四處奔走,勸說更多的家庭將孩子送往學校讀書,并致力于普及科學知識。漸漸地,背崩鄉的百姓都記住了這位送文化送知識的解放軍。
盡管部隊工作很忙,但周國仁都合理分配時間,從來沒有耽誤學生一節課。2003年7月,周國仁教的學生全部考入初中,其中還有7人考入了內地西藏班,在整個墨脫縣都尚屬首次。也正是在這一年,周國仁兵役到期,在鄉親們四次“聯名上書”后,周國仁如愿留在部隊繼續服役,同時繼續他的支教事業,時至今日已是成了軍營中最年長的兵。
19年間,周國仁幫助1000多名孩子升入初中,100多人還考上了大學。更令他欣慰的,是他們學成之后還愿意回來建設自己的家鄉。他把人生最寶貴的時光獻給了墨脫,書寫了一名戰士愛民奉獻贏得的無上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