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代工農牌瀘州老窖二曲
如今,很多文革主題的藏品成為收藏市場追逐的熱點。文革時期生產的酒,從酒標上也反映出與之前不同的新變化、新特點。下面,筆者側重介紹一下文革時期的瀘州老窖酒。
1970年代工農牌瀘州老窖綠豆大曲
1966年8月,文化大革命席卷瀘州市。據資料記載,文革開始后的幾年里,瀘州老窖曲酒廠雖幾經波及導致產量有所降低,但并未完全停產。根據現存實物分析,1970年左右,瀘州老窖曲酒廠啟用富有濃郁政治色彩的“工農牌”商標替代原有體現瀘州地方景觀特點的“白塔牌”商標,以顯示所謂“破四舊立四新”的革命氣象。
1970年代工農牌瀘州老窖三曲
無獨有偶,同一時期五糧液的商標由之前的“交杯牌”改為“紅旗牌”,外銷茅臺的商標由之前的“飛天牌”改為“葵花牌”,汾酒由之前的“古井亭牌”改為“四新牌”等等,無一不彰顯了時代發生的變化。
1970年代工農牌瀘州老窖特曲
瀘州老窖酒的“工農牌”商標以麥穗、齒輪圍繞工廠、江水為圖案,商標內印有“工農牌”三個紅色文字,酒標的樣式與“白塔牌”商標相比,整體風格上一脈相承。值得說明的是,“工農牌”商標沒有隨著文革的結束而迅速消失,該商標一直使用到1988年初才被“瀘州牌”商標全面替代而退出歷史舞臺。根據實物考證,“瀘州牌”商標自1982年起開始使用,1982年至1988年初的7年間,“工農牌”與“瀘州牌”商標并行使用。是故,“工農牌”商標前后使用時間接近20年時間。
1970年代工農牌瀘州老窖頭曲
“工農牌”瀘州老窖系列酒主要包括:特曲、頭曲、二曲、三曲、綠豆大曲等品種,從目前收藏市場的行情來看,同年份按照稀缺程度價格由高到低的品種依次為:綠豆大曲、三曲、特曲、二曲、頭曲,其中尤以三曲和綠豆大曲更為稀見,是陳年白酒藏家追逐收藏的熱點。
1986-1988年產,最遲一批出產的工農牌瀘州老窖特曲
從瓶型上看,“工農牌”瀘州老窖酒共使用過兩種瓶型,一種是細頸瓶型,另一種是方棱瓶型。細頸瓶型是較為普遍沿用的經典瓶型,使用時期貫穿整個“工農牌”存續時代(1970年至1988年),同時也深刻地影響了當年一大批川酒瓶型的選用,因此,該種瓶子在陳年白酒收藏業內也俗稱為“工農瓶型”;而方棱瓶型只生產于1981年至1982年前后,根據現存實物分析,只有特曲、頭曲這兩類品種在這一時期使用過該種瓶型,且僅在頸標處體現“工農牌”商標圖案,屬于“工農牌”向“瀘州牌”轉型期產品。此外,1970年代的細頸瓶型“工農牌”瀘州老窖在瓶口處略寬于1980年代的同類產品(根據實物分析,1980年生產的“工農牌”瀘州老窖酒依然使用寬口瓶型)。因此,1970年代的瀘州老窖特曲被陳年白酒收藏圈內稱為“寬口瀘特”,該特征經常被有經驗的藏家作為斷代的重要依據之一。
白塔牌瀘州老窖特曲商標
“工農牌”瀘州老窖酒的度數為60度,具有濃香型大曲酒的典型特征,由于生產年代大部分距今已有30年以上,可謂名副其實的“三十年陳釀”,其口感與如今生產的所謂“30年陳釀”不可同日而語。筆者曾選擇一款1983年生產的“工農牌”瀘州老窖特曲進行品嘗:從外觀氣味上看,酒液清澈無雜質、呈微黃色、掛杯明顯,湊近嗅杯香氣十分濃郁,且無爆香味;在入口初感方面,入口醇香無刺激感,濃香型特征明顯,香味展開層次分明有序、無雜味;在飲后回味方面,回甘十分濃郁,香氣釋放悠長、不斷上頂,陳味十足。
“工農牌”瀘州老窖是瀘州老窖酒發展史中一段特殊的歷史存在,前后延續近20年時光,歷經第三屆(1979年)、第四屆(1984年)全國評酒會考驗,均斬獲全國名酒盛譽。其名酒身份的殊榮加之深厚的歷史文化氣息,深得陳年白酒藏家的認可與喜愛,成為陳年白酒收藏界的“硬通貨”之一。收藏“工農牌”瀘州老窖酒,也是收藏一份沉甸甸的時代記憶。
(作者系北京師范大學教師,中國陳年白酒收藏愛好者。)
編輯:施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