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陽殷墟婦好墓前的婦好雕像
殷墟遺址5號墓,1976年發現于河南省安陽市小屯村西北的殷墟地段內,挖掘發現墓中共有殉人16個、殉狗6只,但并未發現墓主人的尸骨。
墓中挖掘出1928件珍貴陪藏物,物件之多、品種之廣,為同時期墓壙中之罕見。其中兩件象征手握重兵的青銅大鋮,一件重8.5公斤,另一件重9公斤。
▲婦好墓壙情景
考古人員發現隨葬的200多件青銅禮器上絕大部分鑄有銘文“
”字樣,根據郭沫若、唐蘭等前輩學者的解釋,這兩個字讀“婦好”,據此,將該墓定名為“婦好墓”,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解釋:婦好是商王武丁之妻(王后或王妃),而且是位能征善戰的女將軍。
甲骨文專家璩效武先生根據自己對甲骨文的研究發現,“
”不能釋讀為“婦好”,璩先生將其釋讀為“長儒”,是一位主管一族子弟教育的商朝高級文官,同時兼管治銅廠。這一官職位高權重,先后有數為商王曾經任命過這個職務,小辛時期的一位長儒因犯貪污罪,被貶為服役的苦工,從此之后,這個官職也被取消了。
璩先生作上述釋讀,一是因為將“
”釋讀為“婦好”有多處矛盾可疑之處,二是基于他自已對甲骨文的獨特研究方法。
首先,如果將“
”釋讀為“婦好”,那么“婦好”先后許配給了三位先商王:武丁的六世祖祖乙、十一世祖大甲、十三世祖成湯,這很難解釋通,且不論當時婚俗如何,“婦好”不可能活這么久。
再者,被認定為“婦好”武器中的兩件青銅大鋮,一件重8.5公斤,另一件重9公斤,女人怎么能揮舞得動呢?
▲被認定的婦好銅鋮,重9公斤
璩先生釋讀甲骨文,是將甲骨文作為一種整體的文字系統,并結合上、遠古社會的發展與文字的新生及發展來進行的。
璩先生認為“
”是指萬物生長的意思,而“
”是指跪坐在商王前有一定身份的人,“
”字有繼承之義,代表人之子,“
”在“
”前,就是一位成熟長者,表示“
”向“
”傳授知識、才能,所以“
”應該是指一種官員身份,其職能是掌管子(爵或子輩)讀書人的文職官員,可讀為“長儒”,或直讀為“掌子人”。
將“
”釋讀為“長儒”,便可解釋得通上述兩個疑問,“長儒”既然是一種官職,當然可以出現在不同的商王時期,至于將“
”釋為商王武丁的配偶,當然不成立,限于篇幅此處暫不贅述。另外,若某個“長儒”文武雙全,揮動八九公斤的青銅大鋮不足為怪。
基于將“
”釋讀為“長儒”,璩先生結合其它相關甲骨文字的釋讀,解釋了為什么殷墟遺址的5號墓壙中沒有墓主人的尸骨?在小辛時期的一位長儒因犯貪污罪,為洗脫自己的罪行,這位長儒將珍貴稀罕之物裝進棺內代替死者的身軀,以此轉移、處理贓物,所以墓壙中便沒有墓主人的尸骨。
這樣一來,便能讀通甲骨文版上的句、文,甲骨、甲骨文才有它的完整性、系統性、真實性,才能還原它們應有的面貌!
編輯: 九章丨審核:子白
休閑讀品雜志社
(xiuxiandupinTX)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