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條四位一體的“汾酒國際化路徑”,你看懂了嗎?
文 | 云酒團隊
一個冬日的午后,幾名加拿大青年驅車來到安大略省,一直開到尼亞加拉大瀑布附近。剛一推開車門,凜冽寒風便吹來縷縷酒香,有點濃烈,又有點陌生。他們既好奇又疑慮,“白酒這東西真的好喝嗎?”
對他們來說,眼前這座既有現代建筑、又有亭臺樓閣的白酒酒莊,儼然是一個“新物種”。帶著滿分的好奇,幾人從釀酒車間走到成裝車間,又到酒莊內的博物館去觸摸歷史,仿佛跟這種被稱作“汾酒”的中國白酒交上了朋友。
傍晚時分,天空忽然變得陰沉,幾片雪花在窗前零星飄落。負責講解的中國美眉卻忽然莞爾,繪聲繪色地跟大家描繪“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的情景和意境。幾位“歪果仁”心頭也涌上一陣美好,還沒到酒莊配套的酒吧喝上一杯,仿佛已經如癡如醉。
……
或許這就是汾酒集團加拿大白酒酒莊建成后的日常情景。9月7日,汾酒集團加拿大清香型白酒酒莊項目新聞發布會在太原汾酒大廈舉行,標志著白酒名酒企業首個海外生產基地項目啟動。
汾酒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李秋喜,汾酒集團總經理、汾酒股份公司董事長譚忠豹,汾酒集團總法律顧問郭志宏,汾酒股份公司常務副總經理武世杰,汾酒集團總經理助理、國貿投資公司董事長潘杰,汾酒股份公司總工程師杜小威出席現場。加拿大籍華人武有政及其法律顧問等代表參加會議。會議由汾酒集團黨委委員、董事,汾酒股份公司副董事長、總經理常建偉主持。
白酒酒莊進入加拿大,到底如何運作?李秋喜在會上表示,通過與加拿大籍華人武有政的親密合作,酒莊建成后將實行本土化運作,汾酒集團主要負責品牌、文化和技術輸出。“建設酒莊是由產品走出去到標準走出去、制造走出去、以及技術和文化走出去的歷史性、本質性跨越。”
發布會現場,譚忠豹與武有政簽訂了加拿大清香型白酒釀造技藝酒莊戰略合作意向書。合作涉及年產600噸清香原酒的釀造車間、年成裝能力800噸的生產線及配套設施,同時還將配套建立以汾酒文化為主題的博物館與展示館,再加上酒莊文化旅游產業園、特色酒吧及旅游酒館等配套服務,最終形成一條完整的產業鏈。
由于武有政原籍山西孝義,李秋喜還把這個項目稱作“武老總對山西的情節”。
“我慎重承諾,將盡最大的努力,集中優勢資源,把汾酒的優秀品質帶給加拿大人民,在加拿大開辟更大的汾酒市場”,武有政操一口山西話說。定居加拿大30余年,他說自己“鄉音未改、鄉愁未了”。
據了解,武有政在加拿大安大略省、尼亞加拉大瀑布附近擁有600余畝農莊土地,為酒莊建設提供了極大的便利。
就可行性而言,此前汾酒方面已經進行了多次調研:加拿大地域遼闊,且淡水資源豐富,本身適合高粱、大麥、豌豆等作物種植。而從消費端來看,據世界衛生組織報告稱,加拿大在烈酒類消費上僅次于俄羅斯。
當然,執行標準是海外酒莊建設的核心前提。2015年,汾酒率先執行國際化標準,并建立了高于國際標準的內部執行標準。基于此,杜小威表示,加拿大的烈酒生產標準嚴格,但是汾酒的產品標準有多項超過加拿大標準,因為在加拿大不存在標準上的障礙。
“汾酒在中國白酒行業當中率先執行了與國際接軌的食品安全內控標準,這讓我們的合作構想成為可能,更為汾酒在加拿大市場的拓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武有政表示。他本人對項目信心十足,并透露在加拿大釀成的白酒會經過三年存儲,前三年并不準備銷售。
在李秋喜看來,選擇加拿大進行汾酒本地化生產、本土化拓展,是汾酒精神中創新與開放的具體體現;是天時、地利、人和的有機統一;也是汾酒開拓中國白酒國際化市場與創新模式的一次重要嘗試。
2018年是汾酒面向全球化推廣的“國際年”。今年以來,汾酒圍繞“國際化”戰略動作不斷、連環出拳,形成了品質標準國際化、文化國際化、參與國際會議、國外建廠四位一體的“汾酒國際化路徑”。
“當然白酒的國際化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汾酒的國際化要整體性布局,分步式實施”,李秋喜表示,國外葡萄酒進入中國,用了幾十年的時間才讓中國人接受其口感,我們白酒進入海外,難度很大,時間會很長,要持續的投入,產品、標準、制造走出國門非常不易,“而我們要殺出一條血路來”。
汾酒加拿大生產基地加速推進,你怎么看?文末留言等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