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中國白酒,多數人最先聯想到的還是茅臺和五糧液,一個醬香界的扛把子、一個濃香界的一哥。盡管兩者都是白酒領域第一梯隊的存在,茅臺這兩年卻好像搭上了火箭,價格一路上升,價格和市值都超出了五糧液的兩倍多。
其實早在20年前,五糧液還穩坐“白酒一哥”的寶座。然而時過境遷,雖然在白酒界地位仍在,卻不復往日風光,究其原因,其實跟茅臺、五糧液雙方都有關。
“國酒茅臺”深入人心
說到這里就不得不佩服茅臺的策略了。為了打造茅臺酒的高端、正統形象,茅臺從2001年開始就不斷申請“國酒”商標,只是前后9次都未獲得批準。直到2012年,茅臺改變了策略,把要申請的商標從“國酒”改為“國酒茅臺”,終于通過了初審。
這下“濃香界一哥”五糧液和“清香界一哥”汾酒可就不樂意了,聯合起多家白酒企業進行反對,使茅臺站在了其他白酒品牌的對立面。在巨大的壓力下,茅臺終于放棄了申請“國酒”商標,其董事長還親自聲明道歉。
盡管茅臺申請“國酒”商標的事情隨著輿論壓力不了了之,但因為茅臺方多年的不懈努力,“國酒茅臺”的印象還是深入人心,這也在無形之中抬高了茅臺的地位。
五糧液擴張失誤
曾經的五糧液為了快速搶占白酒市場,增加了一堆數都數不過來的子品牌,同時覆蓋了高端、中端、低端市場。盡管這種迅速擴張的操作讓五糧液的營收得到了迅速的提升,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子品牌也在不斷消耗著五糧液的口碑,還拉低了五糧液的利潤,使其處于一個非常尷尬的局面。
和五糧液的“撒網模式”相反,茅臺則是“貴精不貴多”,還壓縮了74%的子品牌。而現在茅臺超過90%的利潤,以及飛天茅臺的一瓶難求,都恰好說明了當初茅臺決策的正確。
不過如果單純只從酒質來說,茅臺和五糧液還是不相上下的,只是風格不同。
茅臺酒由上百種調味酒調制,醬香飽滿、入口協調,層次豐富獨樹一幟。
五糧液最突出的就是“三香”,開瓶爆香,細嗅窖香、入口糧香,這是所有酒無法相比的。它由五種糧食釀造,口感里有高粱的香、玉米的甜還有小麥的醇厚,各味協調,酒味全面。
至于哪個更好喝,就是蘿卜青菜,各有所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