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口大商狂飲“醬酒”
1月15日,北京某商貿公司負責人李飛(化名)期盼半年的醬酒樣品,終于呱呱落地。
這是一款定位超高端的醬香型白酒,終端價超過2500元/瓶,運營商走文化定制路線,采用套裝銷售,每套(6瓶)市場價格達到1萬多元。
李飛表示,酒企一年只給公司50噸配額,只有走超高端路線打造品牌,才能賣出稀缺感。
一年前,李飛還是國內知名B2B葡萄酒供應鏈公司區域負責人,彼時他發現很多進口葡萄酒客戶都在尋找醬酒。2020年他和自己的一個客戶合作成立公司賣醬酒,不到一年就銷售數千萬。2021年,他們又投入千萬資金攜手上述醬酒品牌,開發了一款超高端套裝產品,準備大干一場。
張居友押注醬酒賽道,和李飛的不相同。
2019年伊始,伴隨美國酒進口關稅提升,廣東施樂富酒業經營壓力增大。張居友先后轉戰智利酒和澳洲酒賽道,規避風險。
身在廣東不斷有客戶上門咨詢醬酒,張居友感受到了醬酒熱。同時公司也需要增加一款有市場熱度,能帶來流量的產品,醬酒無疑是最佳選擇。2020年,張居友先后攜手國臺酒業、金沙酒業,開發出全國運營品牌,完成了“紅轉醬”的過程。
實際上,除了武永磊、張居友這種進口酒大商轉換賽道外,一些已經退出進口酒江湖的酒商,甚至也選擇醬酒重新歸來。
云酒頭條(微信號:云酒頭條)獲悉,曾經作為卡思黛樂十大運營商之一的深圳南宇酒業,在退出酒業之后,已經在深圳代理某三線醬酒,同時開發出全國運營品牌,重返市場。
有業內人士分析,2019年進口葡萄酒經銷商轉型醬酒初露端倪,2020年疊加澳洲酒退潮,大量進口商尋找替代產品,助推“紅轉醬”進入高潮。預計未來1-2年,這一現象仍將持續。
“紅轉醬”四大推手
進口酒商爭相跨界醬酒賽道,原因何在?葡萄酒專業人士席康表示,主要有四大原因。
第一,進口葡萄酒品牌缺失,消費者忠誠度不高
2005年,我國進口瓶裝葡萄酒關稅由43%降到14%,海關數據顯示:2005-2011年,中國葡萄酒進口數量年均增速達31.5%,產品極大豐富。
進口葡萄酒大量涌入,但消費者記住的品牌屈指可數。除了以法國拉菲為代表的五大名莊,以及澳洲奔富等個別品牌外,消費者對進口酒品牌印象含混不清。
席康分析,在五大名莊酒中,即使是一級莊“奧比昂”,很多消費者也不熟悉,這極大影響了其進入高端商務政務市場;同時名莊酒正品數量有限,酒商難以像茅臺、五糧液那樣放量銷售。
正因為進口葡萄酒缺乏品牌,忠誠度低,消費者口感轉換也很快。酒商幾年就要“換一批產品”,增加了供應鏈難度。
運作知名醬酒,很大程度解決了這一問題。
在李飛看來,原來做葡萄酒供應鏈時產品數以百計,因多數經銷商缺乏品牌認知,只能靠低價競爭,但現在運作的三線醬酒,至少很多經銷商都聽說過,一款產品可以賣很多年。
第二,進口酒門檻較低
武永磊表示,最初運作進口葡萄酒看中其國際背景、產品稀缺。伴隨進口酒“遍地開花”、特別是保稅區興起,經營進口葡萄酒門檻越來越低。
有江蘇酒商表示,經銷商到上海某保稅區只需購買300箱貨,進口商就可以為其貼牌獨家運營產品。即使進口商運營大品牌,也要遭受平行貨、水貨等沖擊,市場利益很難得到保證。
經營醬酒,門檻比進口酒高得多。有業內人士分析,目前在醬酒三線品牌開發一款全國運營產品,需投入數百萬,如果加上市場運營費用、團隊成本等門檻更高,酒商贏利也較為穩定。
第三,市場秩序混亂
盡管進口酒在中國市場運營多年,大多數國外酒廠、酒莊還是貿易思維,對上門的經銷商“見錢就賣”,不愿意控制價盤穩定市場價格,導致市場惡性競爭屢禁不止。
有酒商表示,國外酒莊和白酒企業的最大區別,就在于前者不愿意也無力管理市場,特別是一些知名品牌,市場價格高開低走,經銷商最后只能放棄。
第四,利潤率偏低
有業內人士表示,從消費者層面來看,進口葡萄酒價格并不透明,但市場缺乏管理,渠道商惡性殺價,酒商大都無利可圖。
李飛公司曾經運營過富邑某低端知名品牌,伴隨競爭加劇,其線上價格從70元/瓶一路殺到33元/瓶,經銷商每瓶只賺一元。
反觀醬酒,利潤則相對較高。酒商一批毛利能穩定在30%左右,零售商利潤更高,這也是經銷商“紅轉醬”重要原因。
戰術or戰略
曾經任職富邑集團,現任新疆天塞酒莊營銷公司總經理的沈偉敏分析,這一輪進口酒商大規模進入醬酒,不乏尋找品類替代和追逐熱點的沖動。
2020年澳洲酒大規模退出市場,酒商亟需尋找替代產品維持公司正常運營。恰巧醬酒市場熱度和利潤率較高,雙方一拍即合,形成了市場“紅轉醬”熱潮。
但從另一角度看,選擇醬酒的進口酒商,也不乏迷茫。
首先,品類替代邏輯不清晰。10年以前,白酒經銷商紛紛“染紅”,遵循的是酒類發展健康化、年輕化、時尚化的邏輯,這和中國酒業“普通酒向優質酒轉變,高度酒向低度酒轉變,蒸餾酒向發酵酒轉變,糧食酒向水果酒轉變”發展目標吻合。國產酒巨頭在海外收購酒莊,也是基于這一考慮。而“紅轉醬”則缺乏這一基礎。
其次,進口酒商進入醬酒主要是找二、三線品牌貼牌做代理,伴隨競爭加劇,優質醬酒品牌減少門檻抬升,酒商拿到知名醬酒品牌難度越來越大。
最后,進口葡萄酒商有部分渠道和醬酒重合,品鑒會、回廠游等方式也很容易轉換,從這個意義說能賣進口葡萄酒也能賣醬酒。但醬酒和進口酒差別還是很大,進口酒商在專業度方面不占據優勢。
沈偉敏分析,從商業角度來看,進口酒商在退出原有賽道后追逐市場熱點尋找新產品,獲取現金流以緩解“流量焦慮”,這才是大量進口酒商進入醬酒賽道主要原因。
但另一方面,酒業任何流量紅利都是有時限的,預調酒、青春小酒都曾經成為流量品類,進口酒商押注醬酒,是否又是另一場流量“輪盤賭”?
云酒·中國酒業品牌研究院高級研究員、深圳智德營銷策劃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德惠表示,進口葡萄酒“紅轉醬”熱,應該從兩個角度分析。
從戰術上看,進口葡萄酒行業近年來經營較為困難,酒商看到醬酒熱,希望盤活現有團隊和渠道增加品類,緩解現金流緊張。目前“紅轉醬”公司,大部分都是這種類型。
從戰略角度看,醬酒成為白酒主流品類趨勢已成,個別有實力有追求的進口葡萄酒企業希望分享其成長紅利,全面轉型將醬酒作為“標配”,甚至打造品牌,這也有可能。
王德惠分析,對于第二類企業,需要具備組織結構、營銷模式、團隊發育等能力,難度較大。
因此,在這場“紅轉醬”熱中,企業要明確自己是戰術還是戰略追求,否則很容易迷茫。
有酒業人士表示,從世界酒類發展趨勢看,具備健康、低度的葡萄酒發展空間廣闊。“紅轉醬”是一次機遇但只有少數人抓得住,大多數酒商還是應該堅守主航道,只有堅守長期主義,最終才能收獲成功的果實。
你怎么看大商“紅轉醬”熱潮?文末留言等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