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十萬年前的一個夜晚,非洲大陸的一個原始人,突然抬頭仰望星空,在它的雙眸中倒映著璀璨的銀河。就在這一瞬間,就注定了人類生生不息的進化。”
——《朝聞道》劉慈欣
很多人都知道老劉是個酒癡和老酒收藏愛好者,但很少人了解老劉其實也是一個堅守多年的資深科幻迷,從2018年跨越到2019年,時代確實對于我們這些科幻迷不薄。
還記得在2018年北京時間2月7日凌晨4點45分,美國人做了一件非常瘋狂的事情,茫茫太空中居然橫空出世了一輛瘋狂的紅色特斯拉跑車,Space X的和那個名為馬斯克的男人再次將全世界的目光對準了星空!
在藍色彈珠“地球”背景前,一位身著宇航服的“駕駛員”假人“Starman”以非常酷炫的方式坐在跑車駕駛位。此時此刻,這輛車被逐漸送入地球——火星轉移軌道,車上還裝有的3臺攝像頭,會拍車里的假人所看到的宇宙視角。
按照馬斯克本人夸張但卻振奮人心的話:“這輛車會在宇宙中飛行超過10億年。”這一定是有史以來人類最為炫酷的飆車行為!當然,如果這位假人“Starman”一手操作方向盤,一手拿著瓶酒的姿態,來實現人類歷史第一次“太空酒駕”就更加完美了。
而2019年春節的大年初一,在廣大科幻迷歡呼雀躍的中國科幻元年,則橫空出世了比馬斯克的“太空跑車”更加瘋狂的《流浪地球》計劃,而這一次拯救世界的,則屬于中國科幻電影人。
北京市第三區交通委提醒您,以下文字略含劇透但不影響觀影,請放心閱讀——
在以往的科幻作品中,末日危機,人類出走,在外太空尋求新家園的故事屢見不鮮。唯獨在流浪地球的故事里,人類選擇背負著地球家園一同遷徙。
有科幻電影以來,但凡遇到人類的生死存亡,好萊塢的選擇一般就是:坐飛船逃亡、把地球留下。坐飛船把來犯的隕石或外星人干掉、把地球留下。坐船躲過地球浩劫、把地球留下。
唯一的區別是,有兩種活下來的人極少,涉及搶票問題;另一種則是需要極少數人用自我的犧牲去換取全人類的幸存。
劉慈欣的《流浪地球》則正好反其道行之,就算是逃亡,也要把家(地球)帶著走。
至少拍片子的導演郭帆如實描述,并給出了一個理由:“真正屬于我們中國人的文化內核——就是我們對土地、對家園的深厚情感,導致我們連逃離的時候都要帶著‘家’一起走。”
于是,號稱“基建狂魔”的中國人想出了一個前無古人、史無前例的辦法,在地球的一面安裝上萬個行星發動機,把地球推走(帶地球出軌),這就是有史以來最為腦洞大開的“流浪地球”計劃。
當然,今天不想在這里展開《流浪地球》的硬式科幻細節和科學理論支持。整整2個小時的觀影,除了家園情懷和人類悲歌,作為資深科幻迷和一個俗氣的老酒鬼,老劉最感興趣的還是《流浪地球》中出現的那瓶“伏特加”。
根據人類編年史發展的俗套,在一部史詩級大片中,如果沒有出現飲酒的場面絕對是不正常的。因此,《流浪地球》片中如我所愿的出現了一瓶酒,觀眾這個時候都以為只是一瓶酒。當俄羅斯宇航員幽默風趣的對快退休返回地球的宇航員劉培強說:“還記得加加林時代是如何把酒帶上來的嗎?”并偷偷的把它放進吳京的宇航服內時,可能部分觀眾和我一樣感覺到,這應該不是一個多余的動作和安排,在吳京拯救地球的過程中,肯定會發生什么和這瓶酒有關的事情。
果然,最終的套路證明了這瓶酒的重大轉折,而吳京也用到了那瓶酒。卻是當機立斷的利用這瓶酒撞擊控制核心(服務器)產生火災,繼而通過啟動消防系統重新奪回人工操縱權,這樣的作用既意外又合理,禁不住叫人信了最后那一刻只是宇航員劉培強靈機一動,而不是編劇早就安排好的劇情走向。
當然,電影中俄羅斯宇航員帶酒在國際空間站的動作并非導演的杜撰,也確實屬于俄羅斯宇航員獨有的傳統,老毛子宇航員是光明正大的喝酒的典型(可以,這很戰斗民族的俄國!)。
不同于世界上其它國家禁止或限制宇航員在太空飲酒,俄羅斯宇航局公開表示“宇航員允許在結束一天繁重的太空工作后飲酒”。因為他們局里的醫生認為“喝酒可以增強宇航員的免疫力”——世界上可能只有俄國醫生會這么認為。
于是俄國宇航員沒少在太空里干掉一瓶又一瓶的伏特加,另外,他們也很愛喝干邑白蘭地。
唯一讓筆者覺得遺憾的是,韓朵朵在跟哥哥劉啟一起到地面上之前,曾經說出了新口味的蚯蚓干,后來姥爺“行賄”的時候也拿出了蚯蚓干,其實那個時候,蚯蚓干已經成為人類的主食,電影中轉播的外國新聞里也有寫:蚯蚓將成為主要的蛋白質來源。
作為一名合格的老酒鬼,筆者不僅長吁短嘆,編劇是咋想的啊,為毛不把蚯蚓干配成絕配的下酒菜呢?比如蚯蚓干配中國白酒,蚯蚓干配白蘭地……非常遺憾,筆者認為這絕對是電影的“硬傷”。當然,面臨即將被木星撕碎的地球,在地下城里絕望生活的人們,最后關頭有一個一閃而過絕望飲酒的鏡頭也不足為奇了。
借這個機會,不妨在這里給朋友們展開介紹一下太空、宇航員和酒之間不得不說的小故事——關于宇航員在太空里喝過的那些酒,還有那些人——
其實,在太空中喝酒其實不算是什么新鮮事,早在美國東部時間1969年7月20日下午4時17分42秒,阿姆斯特朗將左腳小心翼翼地踏上了月球表面,這是人類第一次踏上月球之時,當他豪氣萬丈的說出這一句:“這是我個人的一小步,卻是人類的一大步”名言的時候,阿姆斯特朗的親密伙伴巴茲·奧爾德林就已經在太空中享用過美酒了。
奧爾德林在多年后的采訪里透露他“偷偷把一小瓶葡萄酒帶上了飛船,竟然沒有被NASA的工作人員查出來。”那是在和尼爾·阿姆斯特朗走出登月艙之前的圣餐儀式上,他利用飛船著陸月球時短暫的通訊失聯喝下了這杯酒。不過,由于舉行這一儀式時,太空與地面的通信出現了暫停,這一過程也從未被播出過。
所以NASA直到他接受采訪后才知道他在登月前偷偷飲酒。奧爾德林說“酒液的弧度在月球6分之1的重力下顯得十分美妙。”這也是人類目前喝得距離最遠的酒,有38萬公里遠。這個記錄估計得等到馬斯克的火星殖民計劃成功后才有望打破。
但這樣也恰好滿足了NASA的期望,他們并不希望這件事被公眾所熟知,倒不是因為在太空中喝酒有什么過錯,而是喝酒這件事牽扯到不同的宗教信仰和文化背景,很難避免公眾不對此說三道四,人言可畏啊!
而且不為人熟知的是,在上世紀70年代,NASA曾經引發過一場關于宇航員食物搭配是否應該有酒的大爭論,顯而易見,擁酒派贏了。于是,在1973年5月到1974年2月間,在進行“天空實驗室”項目時,NASA允許將極少量雪莉酒和宇航員們一起送上了太空。
至于為什么要選擇雪莉,也是有道理的。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幾位資深教授一致認為,酒精飲品在進入太空前都需要被重新包裝,而雪莉酒在釀造時就經歷了加熱的過程,因此也更能適應重新包裝而帶來的變化。最終,奶油雪莉酒成功入選,成為了宇航員的太空食品之一。
不過,好景不長。在一次公開課上,“4號天空實驗室”(1974年)的指揮官 Gerry Carr得意忘形偶然提到,雪莉酒將作為宇航員食品之一帶入太空,這個消息一下子引起了眾怒。于是,這項在太空中搭配酒精飲料的決定還未充分實施,就被含淚撤回了。自此之后,NASA對于太空飲酒都有著嚴格的限制和規定。
相比于NASA,戰斗民族俄羅斯的政策可就寬松多了。和平號空間站的宇航員們允許飲用少量干邑,據說這樣可以提高自身免疫力,這個理論也得到了不少研究數據的支持。在2011年,又有一篇論文稱白藜蘆醇“可為宇航員提供必要的營養物質”。總的來說,擁酒派認為適量的酒精對于宇航員的身體是有好處的。
這一點無疑給《柳葉刀》(國際醫學雜志)上的調查重重打臉,其調查結論是:“喝酒不能帶來任何健康收益,適量飲酒有益的說法,根本就不存在!而且,飲酒是全世界范圍內導致中青年男性(15-49歲)死亡的頭號兇手!”很明顯,宇航員們并不贊同此觀點,尤其是俄羅斯宇航員們。
雖然俄羅斯對太空中喝酒持支持肯定態度,但國際空間站嚴格禁止飲酒。誰也不希望宇航員們在醉醺醺的情況下處理任何事情。
并且,人和人之間存在著許多社會文化方面的差異,連續幾年待在一個狹小的空間內,很容易導致情緒暴怒,這些因素都會使飲酒問題變得非常棘手。畢竟,實際的太空站處處都存在著危險,和科幻小說里所描述的完全不一樣。
其實宇航員這一職業并不浪漫。在太空呆過的人都會告訴你,這種工作不僅艱苦而且壓力巨大。所以,即使在太空中,尤其是嗜酒如命的俄羅斯人,既不能沒有節日,更不能免掉和朋友干杯。
對于嗜酒如命的老毛子來說,瞞著安檢夾帶私貨的手法很多很多。
酒這種暖身飲料最早于1971年被帶上太空,目標是"禮花7號"軌道站。當時,一位宇航員恰好過生日,他的朋友們將一瓶亞美尼亞白蘭地藏在血壓計中被帶上太空。而且,檢查委員會曾在不同空間站發現過幾十處藏酒的地方。官方人士對此并不否認。俄宇航員選拔總委員會聯合主席維亞切斯拉夫·羅戈日尼科夫就承認,幾乎所有宇航員都有這樣的"私藏品"。他義正詞嚴的表示:"這是完全不允許的,我不知道這些酒是怎么帶上去的。"
蘇聯英雄、宇航員伊戈爾·沃爾克就講過怎樣往宇宙飛船上夾帶私貨。1984年乘坐"聯盟號"飛船升空之前,他買了兩桶酸黃瓜和一些白蘭地。"座椅在飛船上要定中心,因此不能攜帶超過計算重量的東西",沃爾克說,"但我和搭檔瓦洛佳·扎尼別科夫在起飛前一周除了面包和茶什么都不吃,瘦了近2公斤。把東西封好,穿宇航服時把它們放在里面。就這樣起飛了,肚皮上放著美妙的下酒菜酸黃瓜。"
還有的人使用飛船上的文件藏酒。"那是很厚的一摞文件,去掉封面,用裝酒容器代替里面的頁面。裝一升到一升半沒問題。最重要的是別讓酒晃蕩出響聲。"
宇航員格奧爾吉·格列奇科曾在太空中度過了134天20小時32分58秒。他說,宇航員在空間站必須做體操以防止肌肉萎縮,每天至少2小時,飛船上備有專用服裝,里面有迫使肌肉在失重條件下工作的裝置。宇航員們就在換崗時利用它留下"私貨"。
其實,除了絞盡腦汁的想辦法把酒帶上太空,在太空中把酒喝到嘴里還是需要更加神奇的技術水平和想象力的。
“有一次,我在體操服里發現了一個一升半裝軍用水壺,寫著'刺五加'”,格列奇科回憶說:“可里面是白蘭地!我們算了一下,這些酒可以供我們每天睡前喝8.5克,但我們只喝了半壺,剩下的根本就喝不到。因為液體倒不出來,用力擠壓就會和空氣混合成泡沫。因此我們不得不把剩下的半壺酒放回原處。下一批宇航員回到地面說他們喝光了白蘭地之后,你不知道我有多驚訝。怎么會?原來他們想到了一個辦法。一名宇航員飛到空中,用嘴咬住酒壺口。另一人輕輕向下打他的頭。第一個人會往下飛,這時液體就隨慣性灌到他嘴里。然后兩個人交換位置。他們說,'除了高等教育之外,還得有至少中等的想象力”。
其實有許多宇航員都在外太空喝過酒。
有些是光明正大的,有些是偷偷摸摸的。畢竟探索太空的過程孤獨而且令人恐懼,前方的每一秒都是未知。這就讓許多宇航員把目光投向了放松神經的利器——酒。
綜上所述,無論是星辰還是大海,無論是歷史還是未來,酒這種神奇的物質,都將是人類文明進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哪怕如大劉同學在《三體》中所言:“我們都是陰溝里的蟲子,但總還是得有人仰望星空——”當然,還有人類的美酒。
影片的最后,當吳京駕駛著國際空間站毅然決然的沖進木星引力層,自爆三十萬噸燃料點燃氫氧混合氣體,人類的最后一搏最終將地球推離了木星引力的“洛希極限”。
這悲壯的一幕和慣于描寫地球末日的好萊塢大片不同,也和千篇一律的"地球出了事,美國人會解決一切"的永恒設定不同。
《流浪地球》中的吳京并不是為了表現個人英雄主義,不管此時此刻他的身份是軍人還是父親,這一刻都是責任和勇氣的體現。通過扎實的演技,吳京完美呈現了一個舍身取義,為人類未來獻身的英雄代表形象。
當然,站在全人類的立場,吳京演繹的不僅僅是宇航員劉培強自己,還有整部影片中的其他人類、戰士、平民、技術員們,不管是勇于犧牲或被動犧牲的,都是全人類的英雄。
看完《流浪地球》,電影中帶著地球在宇宙中流浪,本身就是一種希望。當越來越多的人仰望星空,當越來越多的人被內心的道德定律和人類大愛所感動,誰說這個世界不會因此變得更加美好?
跳出故事之外,讓我們欣慰的是,國產科幻電影終于突破好人們大團圓的和諧結局,在生存還是死亡的命題方面,也終于敢于符合一部優秀電影本身的故事邏輯性。套用《紐約時報》的報道和祝福,衷心期待“中國電影終于躍入了太空時代”,衷心期待中國電影工業黎明的新開端。
只不過,請在看完之后,多關心你身邊的杭州人。比如有時間多陪陪他,約他聊天,請他吃飯,K歌、shopping時你來買買單都是不錯的選擇。理解他偶爾的情緒異常、包容他突如其來的壞脾氣。因為這個地方的地下城三十五萬居民未來是需要承擔人類共同命運的。
好吧,我承認,這篇文章也是看了電影喝了點酒以后才撰寫出來的,屬于典型的一本正經的胡說八道,當然,宇航員們喝酒的參考資料來自于網絡——
流水濟世,亂石耽于山中。
我記得南方之慢,天空
藍得恰如其分;我記得飲酒的夜晚,
風卷北斗,丹砂如沸。
殷紅的斗拱在光陰中下沉,
老槭如賊。春深時,峽谷像個萬花筒。
我記得你手指纖長,愛笑,
衣服上的碎花孤獨于世。
——胡弦《小謠曲》
(作者系國家一級品酒師,自由酒評人,自由撰稿人,著名陳年老酒收藏家,曾任中國酒業協會名酒收藏委員會/價格評估委員會/文化委員會委員。)
- THE END -
大數據揭秘
最完整的酒業地圖
不同角度、不同層面
回顧與梳理
集聚學者、協會、專家、企業等各方力量
對中國酒業的歷史以及未來
進行客觀的解讀與分析
更多酒業要聞
01- 酒業新格局:“2018酒業股投資機會在哪里,看各大券商們怎么說”
02-白酒事記:“2018,白酒業的優與憂”
03- 葡萄酒事記:“全球散酒價格瘋漲,資深買家解密‘價值洼地’”
04- 啤酒事記:“業外資本紛紛舉牌,啤酒市場到底有什么樣的故事發生……”
05- 封面人物:“鹿晗霸屏,讓我見識到,能上這個封面是多么重要!”
06- 特別報道:“余光中:淡的是李白的酒,還是那絕世的《鄉愁》”
版權聲明:
凡注明“華夏酒報/中國酒業新聞網記者”的所有作品,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投稿合作:390275157@qq.com
廣告合作:t390275157 (微信)
歡迎添加微信與我們保持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