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酒業六大整體發展趨勢,尋找答案。
文|云酒內容中心產業產區組
7月14日,中國酒業協會第六屆理事會第四次(擴大)會議在瀘州召開。
會上,中國酒業協會理事長宋書玉從產業現狀、面臨問題、發現優勢、發展趨勢四個方面對中國酒業發展及趨勢進行研判。
云酒頭條(微信號:云酒頭條)獲悉,過去的2021年和今年上半年,中國酒業實現白酒第一的成績,2021年全國酒業規上企業1711家,累計白酒釀酒總產量5407萬千升,同比增長3.95%;實現銷售收入8687億元,同比增長14.35%;利潤1949億元,同比增長30.86%。
今年1至5月份,全國釀酒行業規上企業1741家,完成釀酒主產量2241萬千升,同比下降1.35%;完成銷售收入3991億元,同比增長13.98%;實現利潤827億元,同比增長39.72%。
基于此數據,宋書玉在發言中表示,今年由于多重因素影響,成績取得實屬難能可貴。中國酒業已經進入新一輪產業調整階段,產業結構、產品結構、市場和消費結構均面臨變革與調整。
2022年,在中國酒業面臨重大壓力的背景下取得如此優異的成績,白酒行業體現出越來越強的發展韌性。
積極作為,穩中求進
自2020年以來,大多數行業都受到疫情影響,酒業也不例外,但白酒產業卻體現出較強的抗沖擊能力,經濟指標依舊表現亮眼。
近幾年,白酒行業的消費升級、品質升級是大勢所趨。在名酒引領下,酒業競合發展理念越發彰顯,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產業生態已經形成。名酒產區呈現出產量、銷量總體穩定,收入利潤穩定增長的良好局面。中小企業面臨強大市場空間,轉型發展瓶頸。
2021年,可以說是中國白酒產業求“穩”的一年,也是突破認知的邊界、打開更多視野的一年。
白酒產業繼續呈現結構性繁榮
2021年,白酒產業實現銷售收入6033億元,同比增長18.6%;利潤1702億元,同比增長32.95%;產量占全國飲料酒總產量的15.62%,營業收入占74.66%,利潤占全行業87.31%。
產業集中度進一步提升
2021年規模以上白酒企業數量為965家,完成白酒產量715.63萬千升,為2016年以來最低值,連續第五年下行。白酒產業結構性調整進一步優化,單位企業效益較五年前有大幅提升。
產能向優勢產區集中明顯
在六大白酒核心產區中,四川、貴州增幅明顯,比重分別增長了2.11和1.16個百分點。其中,四川省白酒產量占比首次超過50%;此外,山西、江蘇兩省白酒產量占比分別增長0.37、0.54個百分點,也呈現上升趨勢。2021年白酒產量占行業比重超過1%的省市17個,比2020年減少1個。
頭部企業市場集中度再提升
“中國白酒T8峰會”中的8家名酒企業(茅臺、五糧液、洋河、瀘州老窖、汾酒、郎酒、古井貢酒、牛欄山)企業產量占全國白酒20.67%,營業收入占45.89%,利潤占58.18%,顯示出白酒產業集中度進一步提高。
陳年白酒市場不斷擴大
陳年白酒消費總體增速達65%,消費人群呈現出年輕化和合理性化趨勢,未來青年市場將起到拉動市場增量的重要作用。
數字化加速產業轉型升級
從產品端到渠道端再到消費端,數字化正在為白酒全產業賦能,加速了白酒產業轉型升級的進程。
白酒消費多元化特征明顯
白酒消費特征正在由單一型向多元型轉變,新營銷場景、新服務體驗、新文化表達盛行。
在內外多重因素影響下,酒業依舊面臨多重挑戰,將產業戰略轉型與升級成為內涵,顯現出白酒行業的巨大潛力。
韌性,從何而來?
白酒行業的韌性是怎么形成的,又是如何做到的?其答案涉及行業基礎、投入回報、規劃清晰、行業聚力四個方面。
在行業基礎方面,數據顯示,2021年,白酒產業全國規上企業數量為965家,完成產量715.63萬千升,同比下降0.59%;銷售收入6033.48億元,同比增長18.60%;利潤1701.94億元,同比增長32.95%。
隨著經濟建設提速、消費升級、中產階層擴容等新市場環境的形成,有效擴充了高品質高端酒的市場容量,高品質和高品位的個性化消費需求,拉動了名酒的量價齊升。與此同時,老酒消費也漸成氣候。中國酒業協會發布的《中國老酒市場指數》報告顯示,2013-2018年,老酒市場規模從110億元猛增至500億元;2021年其規模有望突破千億。
業內人士認為,名酒與老酒相對應,白酒基礎消費市場始終保持強勁的實力。大眾消費常態化,各種新型消費場景不斷涌現,全方位、多角度滿足大眾的美酒消費需求已經成為白酒市場的主導方向,也為白酒行業奠定了穩固的基礎。
此外,白酒行業還是一個有重投入就會得到回報的產業,體現著四個方面的“復利”效應——品牌復利、年份復利、消費復利、渠道復利。
品牌復利——來自白酒的品牌價值隨市場不斷發展,這主要得益于,白酒行業自身具有投資回報率和口味具有侵略性的成癮性互相依賴;
年份復利——白酒價格隨著年份的增長不斷增值,從基酒的年份到成品的年份,白酒的年份復利都穩定增長;
消費復利——白酒是典型的具有成癮性和社交屬性雙重特質的產品,消費者只要形成了品牌偏好,就很容易形成一個基本的圈層和社交場景的排他性消費;
渠道復利——白酒渠道一旦形成,即有望持續經營。
近幾年,各大酒企也紛紛運用復利能力創造市場價值,這也是白酒行業能夠穿越危機的原因之一。
在規劃上,白酒行業則十分注重政策引導。今年年初,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關于加快現代輕工產業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其中曾三次提及白酒。在構建高質量供給體系、提升產業鏈現代化水平、優化協調產業生態等方面多個環節積極引導促進白酒產業的健康高質量發展。
此外,地方政府也十分注重政策規劃與實施,爭做“白酒產區樣本”。以瀘州為例,在“十四五”開局之年,瀘州市出臺《關于高質量建設世界級優質白酒產業集群的實施意見》,提出建立白酒產業生態鏈,重點強鏈延鏈補鏈,形成高質量發展全產業生態鏈。后又發布《瀘州市“十四五”白酒產業高質量發展規劃》,瀘州白酒產業發展路徑按照“一核三帶五組團”“兩區五地兩體系”實施。
行業凝聚力方面,2021年白酒頭部企業表現較好。茅臺、五糧液、洋河、瀘州老窖、汾酒CR5合計約達到2383.6億元,占全行業年度銷售比重達39.51%。這表明白酒市場銷售在繼續向頭部企業集中。
自“十四五”以來,白酒便進入了品牌集中化發展的階段,向頭部集中的趨勢不斷加強。而疫情的出現,加速了中國白酒的頭部化進程。
日前,茅臺到訪汾酒,洋河密集到訪五糧液、瀘州老窖、郎酒,西鳳到訪茅臺等,表明白酒行業進一步釋放了競合信號,增加相互了解,共同做大白酒市場。加強交流合作、實現互促共進,已經成為白酒行業的廣泛共識。
綜合來看,在不確定因素之下,白酒行業用實力與成績證明了自身發展十足的韌性,形成逆勢上漲的“反差”,成為照亮中國酒業的一束光。
打開酒業新未來
在全產業高速增長的背后,產業發展積累的矛盾進一步顯現,產能擴大、品類升溫、渠道擴充、整合加劇、資本關注,產能與價值的矛盾、品類之間的矛盾、渠道積壓的矛盾、體制文化整合的矛盾、投資與回報的矛盾,消費需求的下行壓力在今年十分明顯。產業政策調整的因素在加劇,產業發展的不確定影響依舊存在。
如何預防疊加效應引發的產業震蕩,如何在諸多不確定的國際國內因素影響下實現穩步發展,是白酒乃至整個中國酒業需要應對的問題。
會議現場,宋書玉明確提出了中國酒類產業的六大整體發展趨勢——一是穩健增長,持續向好;二科技引領,價值提升;三是“零碳”領航,產業升級;四是人才培育,支撐發展;五是美好企業,美好生活;六是文化強業,文化創新。
到2035年,我國要建成文化強國,酒業作為國家經濟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以文興業、以文強企、以文立酒、以文化人,構建中國酒類新文化體系,是中國酒類產業新時代的責任與使命,更是中國酒類產業文化創新的重要方式。
白酒文化博大精深,上下五千年源源不斷,在中國酒行業受到國際其他酒類沖擊的今天,應當做好白酒文化引領,再塑白酒產業新優勢。
“要反思我們繼承了什么,我們又弘揚了什么,我們創新發展了什么?”在宋書玉看來,無論是酒桌文化還是直播帶貨亂象,大眾對于酒文化的誤解在于行業對正面的、正確的酒文化傳播力度的不夠,弘揚釀酒文化、弘揚科創文化、弘揚品酒文化,全面提升酒文化生產力就是產業發展的重要趨勢。
在擁有“韌性”和“抗沖擊能力”的前提下,白酒產業更應積極作為、穩中求進,升華產區效應,產業競爭力提升、文化升級,為酒類產業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基礎。
正如宋書玉所說,“十四五”已經開局,未來發展命運在我們自己手中,美酒產業發展的規律告訴我們:慢下來,不急不躁釀美酒;靜下來,精益求精釀品質;沉下來,歲月釀造時間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