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因為茅臺集團總工程師、首席質量官王莉女士被擬推選為2021年中國工程院院士引發網絡熱議,貴州省科協官方回應稱推選符合流程,而仍有網友質疑白酒院士不合時宜。
那么問題來了?白酒究竟該不該有院士?
說實話,不了解歷史,還真不好意思張口聊天。
話說歷史回溯至1930年代,就在中華民族救亡圖存的緊要關頭,有的人傾力于兵戰,革命救國;有的人致力于商戰,實業救國;當然也不乏空談誤國之輩。其中主張實業救國的先行者們提出實業救國必須要以科技救國為中樞,實業家范旭東所創辦黃海化學工業研究社,就是其中典型代表。
黃海化學工業社舊址
當時黃海化學工業社有一位尊姓大名為方心芳的助理研究員,發現有日本科學家在研究中國白酒(當時稱燒酒)的微生物發酵技藝,且已經發表了許多論文,而中國學者在此領域的研究基本空白。
痛心疾首的他與金培松先生一起,開始對中國燒酒傳統釀造技藝中的微生物發酵機理進行了初步的研究,并發表了許多論文。
他們的研究沒有局限于實驗室,而是到釀酒作坊去實地考察、研究。
當時他在晉裕汾酒考察期間,與老酒師楊德齡一起梳理了汾酒的傳統釀造技藝的“七必法”,發現中國白酒固態發酵、固態蒸餾的發酵機理并不是那么簡單,判斷認為這應當是一個復雜而系統的工程。
方心芳先生
后來他遠赴重洋訪學,學習世界領先的研究方法,抗日戰爭爆發后回國學以致用。
解放后,方心芳先生繼續潛心微生物及其應用技術研究,繼續直接或間接參與白酒釀造科技的研究,并參與創辦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1980年,方心芳先生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1935年,中國近代工業微生物學的奠基人之一魏喦壽先生領銜出版了一本《高粱酒》的工學小叢書。這是我國第一本系統介紹白酒釀造科技的專著。
當時為什么要編纂這本書?魏喦壽在書序中言辭急切地說:“際此外侮日迫之時……此蓋一國有一國之特長,猶一物有一物之特性也。否則連城之璧何異于白石,夜明之珠何異于魚目哉!”
該書對比了當時國內外的前沿成果,第一次對高粱酒的釀造技藝和發酵原理進行了系統的研究,并提出了許多建設性的理論構想。
譬如書中提出,中國釀酒自古是以酒曲為發酵劑的,而“應用于高粱酒釀造之微生物,種類極為繁雜”,即屬于多菌種的合力作用(此處引用的是日本學者的研究成果)。
本書還對高粱酒之于國計民生的現狀和前景做了調研和展望,又對高粱酒的科研方向提出了自己的見解。
不僅是魏喦壽、方心芳、金培松,近現代中國微生物學家的先驅們如陳騊聲、朱寶鏞、朱梅、秦含章等,無不對白酒的釀造科技研究有所涉獵。(其中秦含章先生于2019年逝世,享年112歲。)
建國后,白酒領域的微生物應用技術研究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并培養出一批批優秀的釀酒科研工作者,他們代代薪火相傳至今,已經形成了傳承有序的科研梯隊。
正如魏喦壽所說,如果不能對一物之特性研究透徹,必然會錯把連城之璧當作一塊白石。
那么建國后的白酒科研都經歷了哪些階段,又取得了哪些成果呢?大致而言,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為釀酒傳統技藝工業化總結的階段,即建國初期利用現代工業方法對主要名酒傳統釀造技藝進行系統梳理、總結,同時鼓勵和扶持釀酒科技創新發展,在提質增效的前提下,為國家建設籌措資金。
第二階段為釀酒試點研究階段,以茅臺試點和汾酒試點為代表,對白酒釀造中的微生物發酵機理進行深入研究,發現釀酒微生物發酵的內在規律,提升釀酒科研及應用水平,使傳統釀酒技藝能夠適應工業化大生產的需要。白酒香型分類的基礎性研究就是在這一階段開始,相關技術同時應用于其它食品行業。
第三階段為釀酒生態化研究階段,把白酒的微生物發酵機理與生態環境的整體性研究相結合,發現白酒的釀造其實是酒曲中的釀酒微生物與大自然中的微生物群落相互作用的過程,生物的多樣性決定了微生物的多樣性,而微生物的多樣性又會直接作用于白酒的發酵過程,因為白酒多采用開放式發酵的技藝。這就揭示了大江大河多美酒,而不同地域釀酒風格又各有不同的內在原因。
白酒科研早期側重研究單一菌種對釀酒發酵的影響,總是不得要領,而生態化的研究,給白酒的科研找到了方向,大量的白酒科研類目也得以科學細分。
這些類目不僅包括發酵微生物群落研究本身,而且也包括微生物群落與生態環境關系研究,以及其它交叉科學研究等。
新的研究成果不僅有利于釀酒科技自身的發展,而且也有益于研究釀酒企業生態化經營的方式,探索“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可持續發展模式。
其中王莉所專注的 “發酵與輕工生物技術”的研究方向,就是其中之一。
只是白酒企業宣傳文化的多,而宣傳科技的少,以至于白酒釀造的科學內涵不為公眾所知,而公眾只知名酒企業發展又快又穩,只知疫情期間白酒股價一路高漲,卻對白酒產業發展的真實現狀缺乏了解。
一百年前的實業救國尚需以科技創新為中樞,一百年后的實業興國更是如此。但實業興國需要的是各行各業各自努力,發揮“一物一特性”的專長而已。
哪個行業發展得好,就當鼓勵,哪個行業發展滯后,當先自查自省。白酒以科技為中樞開創了生態化經營的發展新模式,并為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應有的貢獻,這些大抵只有眼見為實的人才會信服。
那么再回到問題本身,白酒行業該不該有院士?或者說某一酒廠的總工程師該不該當選為院士?這究竟是一個自然科學的問題,還是一個社會科學的問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