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酒報首席記者 楊孟涵
全民“染醬”的時代來了,以至于有專家表示,未來醬酒業營收將達到5000億規模。但是在資本紛紛入場的當下,也不乏冷靜者指出隱憂所在——醬酒產能大擴張,可能由于生態承載力不足、對生產工藝的簡化而導致品質問題。
在部分業界人士看來,已經膨脹的醬酒泡沫,未來最有可能因為品質問題而被引爆。
來自“頂流”的警告
盡管本屆春季全國糖酒會“醬”色一片,但是來自行業內的“頂流”專家和企業家,已經開始面對這種狀況而憂心忡忡。
首先對“醬酒熱”予以反思的,是來自醬酒行業的企業家——金沙酒業黨委書記、董事長張道紅。
4月3日,貴州摘要2021中國醬酒大會上,張道紅面對臺下來自全國各地的經銷商、媒體慷慨陳詞,提出醬酒行業有“五大隱憂”。
除了生態隱憂、人才隱憂、品牌隱憂、渠道危機之外,張道紅指出,醬酒行業面臨的最大危機是品質危機。
“有人說,濃香走過的路,醬香也會走一遍。”張道紅說,在這樣“躺賺”的時代,很多企業急功近利,能不能做到一如既往地堅持品質,這要打一個問號,中國釀酒最大的危機就是品質危機,未來不能讓品質問題毀了醬酒。
他認為,3~5年后,中國醬酒業將進入下半場,將有更多資本入場,競爭也會更為激烈。在這樣的情況下,很多中小企業就可能因為品質問題而面臨淘汰。
實際上,金沙酒業已經成為這一波醬酒熱之中的“頂流”,除茅臺、郎酒、習酒之外,與國臺酒、釣魚臺酒同為行業第二陣營中的佼佼者。數據顯示,2021年金沙酒業實現開門紅,一季度回款13.9億元,同比增長118%,預計全年銷售收入超42億元。
另一位針對醬酒業過熱現象發聲提醒的,同樣為行業頂流——酒業泰斗季克良。
在糖酒會期間,季克良明確提出醬酒企業要正確處理好發展與質量的問題。在他看來,一個企業搞不好還不要緊,現在垮的少、投資的多,等到仁懷醬香酒的質量影響到仁懷聲譽的時候,那仁懷要高質量發展醬香酒的話,就困難了。
這種近乎警告的論斷,來自季克良對消費者的重視。他認為,消費者永遠是企業能不能生存、能不能發展、能不能做大的決定性因素。因而,“一定要敬重消費者、重視消費者、感恩消費者,培育廣大年輕消費者,沒有消費者,不可能有高質量的發展。消費者價格問題要作為戰略問題來考慮,價格只要企業有利潤、經銷商有收益、消費者買得起就可以。”
供不應求?簡化的工藝會反噬醬酒業
所有的警告論斷,均來自一個簡單的邏輯——若醬酒品質出現問題,市場將會反噬。
“因為市場的追捧,導致醬酒普遍過熱,在需求過大的情況下,有一部分企業可能就不會對生產嚴格要求,進而導致品質下降。”有業界人士如是表示。
按照傳統工藝要求,大曲醬香的一輪生產周期(包含貯存、勾調在內),至少需要3~5年的時間。這意味著企業需要沉淀更多資金,準備更長時間,這對許多新入局者來說并不是好消息,代表著他們可能無法及時在最熱的時機入局。
在這種情況下,以簡化工藝、縮短周期、減少用料成本為目的的“竄酒”就成為部分企業的選擇。
所謂竄酒,實際上是以食用酒精為原料,與正宗大曲醬香酒廢棄的酒糟串蒸,然后生產出來的具有輕微醬香味的液態法白酒。很顯然,這種“竄酒”具有所謂的投資周期短、生產成本低的“優勢”,但勢必拉低醬酒的品質。
“仁懷醬香酒在產品質量上要嚴格地按照醬香型酒的行業標準來執行,不要各自為政,不要標新立異,不要讓消費者失望,一定要按照‘12987’的標準來釀造。”季克良對市場上種種亂象深表憂慮,他統計了一下,市場上現存的醬香種類達10多種,這讓消費者無法選擇,也會對整個行業產生懷疑。
國臺酒業總經理張春新曾表示,醬酒業的發展需要注重實力和耐力的關系。因為投入大、周期長、回報慢是醬酒的產業和投資屬性,所以需要企業有實力、有耐力,而耐力等于資本、時間加情懷。
“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才能不寫一字空。”張春新認為,投資醬酒產業,沒有十年以上,很難看到回頭錢。醬酒品質的本質是時間。
實際上,品質問題已經得到了核心產區的關注。
早在2020年6月,仁懷市酒業協會發出《通知》,表示將對仁懷白酒行業制售“竄酒”行為進行大力整治。
當年8月,仁懷101家酒企共同簽署《仁懷產區醬香型白酒釀造技藝行業自律承諾書》,承諾嚴把質量關,恪守醬香型白酒傳統釀造技藝,履行對消費者的承諾和社會責任。
即便如此,業界依然懷有疑慮,在醬酒產業向全國擴散而市場對醬酒需求日益高漲的當下,勢必會有一批企業采用短周期、低成本的方式予以切入,導致醬酒產品質量參差不齊,最終反噬整個產業。
生態承載力達到極限?
過熱的潮流下,醬酒不僅會出現工藝隱憂,資本的蜂擁而入、產能的大擴張,同樣對核心產區的生態承載力提出考驗,進而反向沖擊到醬酒品質。
早在2017年,茅臺集團時任董事長李保芳在介紹茅臺酒當前的生產、銷售形勢時表示,經過科學論證,60000噸就是茅臺的實際生產承載能力。
2019年10月,李保芳表示,“茅臺酒基酒將在2025年實現滿負荷的生產產能全釋”。屆時,茅臺酒基酒達到56000噸,其中能達到茅臺酒的基酒理化指標、能夠投放市場的大概有45000噸。
李保芳當時對茅臺的產能劃定了界限——“生態環境的承載能力不允許茅臺無限地擴張。根據茅臺的大氣環境,赤水河的水質、流量和廠區現在的面積,核心區就是現在大家看到的約15平方公里,原則上不會超過這個范圍。所以,茅臺現在產能擴展到5.6萬噸,是經過了科學論證、多種因素綜合評分之后得出的結論。”
數據顯示,以2019年為例,全國醬香型白酒總產量約為55萬噸,占白酒總產量的7%,仁懷醬酒產量接近30萬噸。可以說,全國一半以上的醬酒都產于仁懷醬酒核心產區。
依據張道紅的預測,醬酒在3~5年之后將新增40萬噸的產能,這也表明,3~5年后,醬酒業將會有80萬噸的產能集中釋放。
這80萬噸產能的大部分,都將集中于傳統醬酒產區貴州仁懷,尤其是以茅臺鎮為圓心的核心產區。
“15平方公里內,最多承載60000噸茅臺產能,那么,能夠承載多少噸其他醬酒品牌的產能呢?”有業界人士表示,按照邏輯,這15平方公里內,對普通品質醬酒的承載力同樣有限,即便將這一范圍擴大到以仁懷市茅臺鎮為核心的87.43平方公里。
這就意味著,大規模實施產能擴張,在超出生態環境的承載力后,這些新生的產品品質是得不到保障的。被過度使用的生態,代表著微生物菌落的失衡,在這樣的環境下,無法釀造出對微生物與水土有著超高要求的純正醬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