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白酒,肯定繞不開四川。作為中國最大的白酒產區,這里氣候溫潤,土地優渥,孕育了無數的白酒品牌。例如五糧液、瀘州老窖、劍南春等等,正是川酒的“百花齊放”,才有了其甲天下的美譽。
不過,在這其中,也有一些品牌逐漸走向了沒落,文君酒就是典型的代表。巔峰時期,文君酒甚至比肩五糧液,可惜后來被自己的“心高氣傲”毀了,從此成為了許多酒友心中的遺憾。
“一曲鳳求凰,千載文君酒”,因為與才女卓文君的愛情故事綁定,所以文君酒也常被古人寫進詩詞歌賦中,頗具傳奇色彩。上世紀70~80年代,文君酒在本地幾乎是家家戶戶必備的一款酒,不僅產量過萬,產值甚至還超過了1億元!同時,文君酒憑借出色的酒質,也是大小獎項拿到手軟。
可惜的是,文君酒最終在1988年第五屆國家級名酒評酒會上栽了跟頭,只獲得了銀獎,當時文君不服憤然退賽,留下了一片嘩然,而全國評酒會也由此退出了歷史舞臺。關于文君酒退賽的原因,繞不開與沱牌的矛盾。文君和沱牌其實是四川名酒中唯二使用大麥,小麥混合制曲的白酒,不過文君在前,而沱牌在后,二者的工藝有師承關系。
據傳,第五次酒評會的評選結果由原來的十三大名酒增選五個新的名酒品牌,擴充至十八大名酒,而文君酒和沱牌同時上榜了。但這倆被分到了一個組里,而且沱牌排在第一,文君第二。作為老前輩,文君酒感到十分不服,如果領了這個獎,不就間接承認自己不如沱牌了?因此文君酒最后選擇退賽,拒絕領獎。
不僅如此,當時文君酒還在主流報刊上發文質疑全國酒評會的公正性,認為消費者的認可才是最好的金牌。文君酒并沒能預想到,這將是自身“沒落”的開端。
進入90年代,國家陸續開放白酒定價權,但逞一時之快的文君酒因為退賽,失去了“國家級名優酒”的名號,從而口碑和傳播力度大打折扣,也就基本失去了省外市場。
更糟糕的是,之后文君酒因經營不善,資不抵債,接連易主,先后被劍南春、軒尼詩的LVMH集團所收購,最后又回到劍南春旗下,品牌經歷波折不斷。
到了2001年,文君酒從風靡四川淪為無人問津,甚至瀕臨破產。一代名酒文君酒最終毀在了自己的心高氣傲上,實在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