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軍曾說,站在風口上,豬都能飛上天。
的確,在萬物皆可播的今天,全民直播帶貨的熱潮撲面而來。根據企查查數據顯示,2020年第一季度直播相關企業的注冊量1442個,達十年來新高,較2019年同期增長了115%。專業機構預測,2020年中國在線直播的用戶規模將達5.24億人,市場規模將突破9,000億元。
在直播帶貨異常火爆的當下,政府官員、藝人明星、商界大佬紛紛踩點入場,仿佛后疫情時代,不做場直播帶貨就趕不上這趟時髦的列車。特別是618年中大促,酒水圈的大佬、網紅們也是十八般武藝齊裝上陣,接連入局酒類直播帶貨,有人被“拔草”,自然就有人被“割韭菜”。專業人士指出,瘋狂追求酒類直播帶貨的背后,需小心繁華過后一地雞毛。
酒類直播尚未常態化
“2分鐘賣出了超過20000瓶葡萄酒。”
“我們準備了13000箱白酒,大概400多萬元的貨。5分鐘內就銷售了過萬箱。”
翻看近日各大名人的直播間,酒類產品出現的頻率不算低,啤酒、雞尾酒、白酒、葡萄酒等各個酒種輪番上陣。盡管出現在羅永浩、薇婭等直播間的酒類銷售都很“火爆”,但相比化妝品、零食等分秒下單拼手速的品類來說,酒類直播帶貨在“直播經濟”中并非主流。
6月8日,獨立第三方監測服務商O’Ratings正式發布旗下基于獨創科學指標體系的O’Ratings TOP20直播排行榜及直播監測服務。據統計,6月8日~14日的一周里,薇婭的直播收視率第一,辛有志拿下帶貨王,而熱度率排在首位的是明星張庭。觀看人數峰值最高的為49.8萬,最低為8.5萬。而最高收視率是同期59城電視劇收視冠軍的3倍還多。從品類和從業人員來看,僅有酒類銷售的直播都不在最熱的榜單上。
“目前,酒類直播并沒有特別火的,也不會像化妝品一樣爆很多單。前兩天,酒圈網紅‘醉鵝娘’和明星吳樾剛在抖音做了一場直播,賣的商品也是琳瑯滿目。如果單純做酒水直播,只能趕到平臺大促,比如618、雙11的效果會比較好。”山東金梔酒業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文乾告訴《華夏酒報》記者。
對此,成都大成銀通商貿有限公司總經理唐松林表示,酒類在直播中是一類小眾產品,消費群體有一定的局限性。加上很多直播平臺出臺了包括不同酒種在內的相關禁售類目,而部分酒企又禁止在直播平臺上銷售相關酒類產品,目前,酒類直播銷售并未實現常態化。
葡萄酒行業觀察家、評論家董樹國也表示,酒是需要場景消費的品試商品,不像衣服、電器等可以試穿、試用。開瓶即為消費,不滿意也無法享受無理由退款政策。此外,直播人員缺乏酒類相關知識,酒品的品牌力、信任度不確保等因素,使很多消費者對其“望而卻步”。
“就今天來看,酒類直播和當時酒類電商其實本質上差不多。直播帶貨是基于電商新媒體發展起來的一個新業態。雖然表現形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但它的本質沒有變,依舊是電商的渠道性和傳播的人格化。”和君咨詢集團合伙人、酒水事業部主任李振江表示,如果單純從銷售角度上講,直播并不會對酒類帶來太大的價值或者根本性作用。
顯然,直播帶貨并非提振銷量的“救命稻草”。有專業人士直言,直播帶貨對于商家而言,絕大多數都是虧本甚至是巨虧的。
入局需謹慎
“現在一窩蜂上的直播機構三個月后80%會死掉,一將功成萬骨枯是商業常識。”聯創資本CEO、管理合伙人高洪慶近日在“第14屆中國投資年會·年度峰會”上表示。
直播帶貨的火爆滋生了大量的灰色產業鏈。目前,從網上可以找到相當多提供視頻直播平臺數據業務的商家,按需求提供套餐,且價格低廉。據梨視頻報道,電商戰略分析師、海豚智庫創始人李東成表示,直播數據50%是水分。
“很多直播平臺會簽保底流量,這也是為什么直播時前端數據看上去會比較漂亮,但結合銷量和觀看人數對比,就會發現在直播間刷量、吸粉,已經是平臺、主播、MCN公司公開的秘密。”有業內人士指出,要警惕部分不法商家通過刷單、依靠“坑位費”賺快錢。他們往往在完成銷售任務后,就不再繼續銷售貨物,但商家第二天會收到大批量的退貨訂單。
此外,直播間里的“行業壁壘”較低,同類產品會反復出現,今天A品牌好,明天B品牌好,后天C品牌還好。在沒有排他性的競爭壓力下,不少商家往往都要以“全網最低價”來吸引粉絲購買。
前不久,前淘寶直播運營負責人趙圓圓發微博表示,“現在一場直播沒幾個億都不好意思發戰報寫新聞了,不要以為東西真那么好賣,1元秒的車按原價算銷售額,打5折的商品按原價成交,PV算觀看人數,個個都在放衛星。坑位費+流量費+刷單成本+全網最低價,商家還剩幾個子?”
“口紅一哥”李佳琦就曾在直播間里“訴苦”,說自己經常被各大化妝品牌的經銷商們投訴,因為在他直播間里出現的化妝品售價比經銷商拿到的代理價還低,折扣有時甚至超過海外商超價,還會有不少代購從直播間里“囤貨”。
“直播帶貨的本質是低價促銷。但長期進行特價帶貨會直接導致產品的價格體系出現混亂,而價格體系一旦混亂,勢必會對原有的線上及線下市場造成大規模沖擊,可能會導致前期付出的市場培育精力全部付之東流。”從事葡萄酒電商直播的王女士對《華夏酒報》記者說,低價促銷對追求“短平快”的酒企來說,沒有做市場培育的訴求相對適合,而對成熟酒企和品牌來說卻不盡其然。
“從目前酒類直播銷售來看,還沒有出現任何酒企拿主流大單品做低價銷售的。”王文乾告訴《華夏酒報》記者,一些名酒廠進直播間多是以品宣為主,帶貨為輔。
的確,在近期國產葡萄酒巨頭們代言的京東直播現場,張裕葡萄釀酒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孫健就表示,張裕旗下的大單品、主流產品不允許降價出售。但為了給直播間里的消費者們更加優惠的力度和更實惠的價格,粉絲們可以按正常價格購買主流產品但附贈一款”非主流”的產品,并且售量僅限2000瓶。
綜合來看,酒類直播帶貨比一般品類的“門檻”要高,僅靠明星流量,往往容易人走茶涼。如果盲目入局,又會陷入賠本賺吆喝的尷尬境地。
如何避免王婆賣瓜式地叫賣,就要做到以內容和場景為基礎,突出企業形象與產品價值。同時,以社交互動為核心,讓消費者成為代言人,傳播消費者體驗。通過消費口碑、融入社群體系,避免不可持續和一單死。
編輯:王玉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