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嗎,在殲擊機這樣的大國重器上,一個不到10厘米的高溫合金顯得極為重要。它當中有十個細小的孔,最小的孔只有一毫米,正是這種技術難度極高的材料,決定著殲擊機的安全。在上個世紀60年代,美國封鎖技術后,正是師昌緒帶領團隊攻克了這一難題。作為中國高溫合金開拓者之一,他還研制出我國第一個鐵基高溫合金,開發出中國第一代空心氣冷鑄造鎳基高溫合金渦輪葉片,被全球學界稱為“中國高溫合金之父”。
上世紀三四十年代軍閥混戰、日寇入侵,為了實現實業救國夢,師昌緒選擇了條件艱苦的采礦冶金工程就讀,直至1952年獲博士學位后,又繼續在麻省理工學院從事博士后研究。1955年,師昌緒和眾多中國科學家不斷努力,終于回到祖國,進入沈陽的中科院金屬研究所,從事金屬材料的研究與開發,一干就是30年。
從1957年起,師昌緒負責金屬研究所“合金鋼與高溫合金研究與開發”工作。他建立了鋼中雜物的鑒定方法,并開展了夾雜物生成過程的研究工作。這項工作推廣到全國各鋼鐵企業,加快了我國鋼質量改進工作的進程。
1964年,師昌緒主持空心渦輪葉片的研制工作,并采用“設計、材料、制造”一條龍的方案。一百余人的團隊,僅用一年時間便研制出我國第一代鑄造多孔空心葉片,使我國航空發動機性能上了一個新臺階。而英國實現這一技術則足足用了15年時間。
“人生在世,首先要有一個正確的人生觀,要對人類有所貢獻。作為一個中國人,就要對中國作出貢獻,這是人生的第一要義。”這是師昌緒在自己回憶錄中寫下的話。因為他,這一涉及航空航天軍事領域的核心材料在我國從無到有,并擺脫國外掣肘;也是他,一輩子和各種各樣的材料打交道,在高溫合金、合金鋼等領域為中國創造了多項第一。直至晚年,師昌緒也仍然奮斗在科研戰場上,用一生照亮了中國科研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