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鏤金像物艷于花,形美工精舉世夸”,一塊金、銀在反復的敲打、鏨刻過程中,幻化為巧奪天工的藝術品,這種技藝被稱為金銀細工。金銀細工起源于兩漢,興于隋唐,輝煌于明清,是中國傳統工藝美術的重要技藝之一,方學斌便是當今這門手藝的帶頭人。
生于金石藝術世家的方學斌從小耳濡目染,自幼便對字畫、篆刻有著濃厚興趣。1975年,19歲的他進入江都金屬工藝廠當學徒,師從沈培坤、杜方、費燦生等技藝高超的金銀細工大師。靠著勤學苦練,方學斌只用了3年便熟練掌握了金銀細工制作的每個環節,為今后獨立創作設計打了堅實的基礎。
1979年,方學斌因作品《龍鳳呈祥》一舉成名,隨后又創作了《鹿拉鳳車》《揚州風光》等眾多優秀作品。其中,《汴河客舟》無疑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作。桅、篷、舵、錨、櫓以及索具十分齊備,窗戶可開關、桅桿可升降,毫厘之間的細節令所有人贊嘆不已,獲第五屆全國工藝美術百花獎一等獎。1997年,他的《江南秋色》還被作為紀念禮物,贈與香港首任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董建華。
四十余年來,方學斌始終執著于對傳統金屬工藝技藝的傳承和創新,孤獨地守望著這片曾經金碧輝煌的金藝麥田。2000年,他成立“方學斌大師工作室”,2009年又成立“方源金屬藝術研究所”,專注研究金銀細工和金屬工藝。“時代給了我們在傳統工藝上創新的力量,金銀細工一定會煥發出新的生機”,在方學斌看來,現在正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最好時代,這門古老的民族工藝,未來一定還會有更大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