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生命之源;酒,是快樂之泉。
水和酒,外形上,極為相同,清洌透明;然而本質上,差別巨大。水、微生物、糧食經過釀酒師巧妙的雙手和時光的積淀,變成了性格如火,能升騰靈魂的“快樂之水”。
“萬里長江第一城”宜賓
2021年3月22日是第二十九屆“世界水日”,3月22-28日是第三十四屆“中國水周”。我們走進“萬里長江第一城”宜賓,在五糧液的故鄉近距離感受水與酒之間的神奇故事。
“川酒甲天下,精華在宜賓”。
從高空看四川盆地,西接“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和橫斷山脈,東依綿延陡峻的武陵山、巫山、大巴山脈等湘鄂山地,南接巖溶、盆地、峽谷錯綜密布的云貴高原,北臨巍峨雄偉的秦嶺山脈,這個綠色的盆地,物產豐富、氣候濕潤、雨量充沛、溫暖、風速低,極其適合釀酒微生物生長,仿佛一個天然酒窖。
酒都宜賓位于四川盆地南部,金沙江、岷江、長江在此匯合,處于“酒窖”的底部,極其適合釀好酒,其所在區域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與世界糧農組織定義為“在地球同緯度上最適合釀造優質純正蒸餾白酒的地區”。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好山好水方能釀造出傳世美酒。
在影響白酒品質的“水土氣氣生”五大要素中,“水”排名第一,古人認為,水乃酒之血,佳釀必有名泉。
安樂泉
宜賓名泉——安樂泉,泉水清澈甘美,晶瑩剔透,含有多種礦物質,以之釀酒,美酒飄香。宋朝時期,姚君玉取此泉水釀造曲酒,酒味甘美。大詩人黃庭堅品嘗后,贊不絕口,特作詩:“姚子雪曲,杯色增玉。得湯郁郁,白云生谷。清而不薄,厚而不濁。甘而不噦,辛而不螫。”
姚子雪曲乃五糧液前身,如今五糧液的釀酒用水與安樂泉一脈相承,取自岷江中心90多米深的古河道水,雪山水融化,水質優良,雜質少,富含對人體有利的20多種微量元素。
如果您在宜賓,便會發現,處于長江“零公里”處的宜賓,被連綿起伏的綠色包圍,野性的金沙江帶著青藏高原古樸原生態的文明,和攜帶天府之富饒、古蜀文明之燦爛的岷江,在宜賓“對撞”匯合,融入萬里長江,融入中華文明。
“三江九河”交織,漢族與西南少數民族融合,不同文化相互交流,讓宜賓自古擁有開放包容的城市文化,這種文化,開創性的吸納高粱、大米、糯米、小麥、玉米五種糧食的精華,最終孕育出品質卓越的名酒五糧液。
酒與水,在宜賓交織幻化,在古巷、在窖池、在船舶,在2200多年的建城歷史的長河里,流淌出宜賓特有的江河、城市、人的動人故事。
1909年,晚清舉人楊惠泉在一場家宴上,飲用到“利川永”作坊老板鄧子均所帶來的雜糧酒,對此酒贊不絕口,并提議“既然此酒集五糧之精華而成玉液,何不更名為五糧液?”至此,五糧液正式得名。隨后,鄧子均開始了他新的商業征途,美酒沿岷江而上,售至樂山、雅安等地,順長江而下,銷往重慶、武漢、上海,并由上海“利川東”商號遠銷檀香山、舊金山等地,可謂“三江之水化瓊漿,四海美名渡重洋”!
鄧子鈞
這是古人和水的故事,江河兇險,卻擋不住宜賓人敢于闖蕩的精神。
在五糧液釀酒作坊里,中國首屆釀酒大師、五糧液非遺傳承人劉友金以一種偶然的方式,推進了水和釀酒的工藝進步。
為了釀好酒,蒸出來的糧食酒糟,攤涼、拌曲、入窖前,需要補充水分,有利于釀酒微生物發酵。
以前,一般是利用釀酒時的餾酒熱交換冷卻水,溫度80度左右加水。然而,當時還是釀酒工人的劉友金,聯想到母親做醪糟時,打量水,直接用甑子里剛燒開的鍋底水,打上去,非常有助于剛蒸出來的糧食吸收水分。因為這個靈感,五糧液展開試驗,創新用燒開的沸水,給糟打量水,發現沸點量水優級酒的產量,比以前增加了8.4%。
五糧液首創“沸點量水”
濃香型白酒沸點量水,以前傳統工藝要求80度以上,現在整個行業都用100度。有人建議劉友金申請專利保護,他沒同意申請。他說:“不申請專利,讓白酒行業共享,有助于推動白酒品質整體提升。”
這是釀酒工和水的故事,一個無意的小發現,一個技術小革新,卻推進了行業進步。
五糧液地處長江首城,對城市、釀酒和生態,有著深刻理解,已刻入了企業的基因里,五糧液的“天錫福”老作坊,名字源于古代釀酒人對“天人共釀,賜福民生”的感恩;“鐘三和”“張萬和”老作坊,名字里都帶有一個“和”字,生態氣候、環境地理、釀酒工匠,“天地人三和”的完美結合,釀出五糧美酒。
“做食品就是做生態。”五糧液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李曙光認為,五糧液地處長江上游生態屏障核心地區,要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同時,爭創“零碳酒企”,爭做中國釀酒行業碳中和文化的倡導者和先行者。
岷江河畔,山水相依的五糧液生態釀酒基地
五糧液古法釀造技藝講究“道法自然、天人合一”,倡導和踐行碳中和文化,是五糧液綠色生態觀的具體體現。這也是一個行業龍頭企業和水的故事。
一杯美酒,豈止是美味,濃縮的是天地山水的精華,是對天地自然和諧的理解。
(川經瞭望記者 楊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