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朋友雖然很會喝酒但是去不知道白酒的歷史起源,今天就跟大家大致的探討一下目前國內較為認同的三大主流說法:“猿猴造酒、儀狄造酒、杜康造酒”
“猿猴造酒”的傳說講的是猴子們在過冬時會提前采摘果子,放到樹洞中儲藏,然而當季不缺過冬食物,猴子們忘記了曾經儲藏樹洞中的果子,久而久之,果實腐爛,堆積于底層的果實經過上層果物的擠壓,破裂,產生果漿,同時,由于上層果物阻斷了空氣(主要是阻斷了空氣中的氧氣)導致果漿與附著在一般果物的表皮的野生酵母菌產生反應,釀造成酒。 東漢學者高誘的《淮南子》一書中“猩猩知往而不知來”一句下面注釋道,“猩猩……嗜酒,人以酒搏之,飲而不耐息,不知當醉,以禽其身”。 明朝戲曲家李日華在《紫桃軒雜綴·蓬攏夜話》一書中寫道:“黃山多猿猱,春夏采雜花果于石洼中,醞釀成酒,香氣溢發,聞數百步。野樵深入者或偷得之。”作家劉柞蕃又在《清俾類鈔·粵西偶記》一書中講述了他在廣西聽到的關于“猿猴造酒”的傳說:“粵西平樂等府,山中多猿,善采百花釀酒。樵子入山,得其巢穴者,其酒多至數石。飲之,香美異常,名曰猿酒”。諸如此類的文學記載還有很多,可見猿猴造酒的傳說并非空穴來風。
“儀狄造酒”關于儀狄造酒還有一種古老的說法叫“酒之所興,肇自上皇,成于儀狄”意思是說:自三皇五帝的時候,就有各種各樣的造酒方法流行于民間,是儀狄將這些造酒的方法歸納總結出來,使之流傳于后世,儀狄是夏禹時期人物,大禹治水有功而得到皇位,但是國事繁重,而十分勞累,壓力使他吃不下飯睡不著覺,禹的女兒讓服侍禹膳食的儀狄想辦法 有一天,儀狄到深山打獵,希望獵得山珍海味,為大禹做美味的料理,意外發現有一只猴子在吃一灘發酵的汁液。猴子喝了后便醉倒,臉上一副陶醉的模樣,這個舉動引起了儀狄的注意,他也想嘗嘗試試。這不嘗不要緊,汁液一下肚,感到全身熱乎乎,經絡隨之活絡開來,他驚異的感覺“這種汁液讓人忘掉煩惱,睡得舒心,可謂神仙圣水!”儀狄立馬將這圣水獻給禹王,禹王嘗過之后也連聲稱好,一杯接著一杯,不一會就感覺天旋地轉猶如騰云駕霧,雙眼一閉睡過去了。 大禹一覺醒來對身邊侍從說道:“這一覺睡了大半天,今天暫時不出巡了吧!” 侍從對大禹說:大王,你睡了不是大半天,而是兩天兩夜啊!我們見你不醒,很害怕啊!大禹一驚,說道:“快去把儀狄召來!” 儀狄到了施禮后,大禹高聲道 “你以后不要再造這玩意兒!”儀狄一聽,摸著腦袋,百思不得其解,便問到“我造的酒,大伙兒都說好,大王您喝了也說好,為何又不造呢?”大禹說道“我不是說你造的酒不好,而是因為太好了,所以才不造啊!酒越好,飲酒的人越多。飲酒的人越多,會使人沉迷其中無法自法。我第一次喝酒,就睡了兩天兩夜,耽誤多少政事。所以造酒不禁,飲酒不止,民風變壞,國家滅亡。不過這種讓人上癮的東西以后可能難以禁絕,今后不知多少人因為飲酒誤國的人要有多少呢!”從今以后大禹疏遠儀狄,不再信任和重用他。說起來儀狄造酒的典故還是很有警醒世人得意義,酒雖好切不可貪杯。
“杜康造酒”關于杜康造酒的傳說民間流傳有許多種,下面就大致列舉幾種大家較為熟知的。 杜康小時候家中貧困,他出生時家中窮的只有一瓢谷糠,所以就取名為杜康,長到十幾歲的時候杜康就替人放羊貼補生計,每天去放羊時都帶著秫米做的干糧,到了地方就放到一個桑樹洞里。有一次,忽然下起了大雨,杜康慌忙趕羊回去,把干糧忘在了樹洞里。這雨一下就是好多天。雨停之后,杜康再次去放羊,發現自己的干糧已經化成了液體,還散發著香氣。他嘗了嘗覺得味道不錯,此時正好有鳥盤旋于頭頂,發出“啾啾啾”的叫聲。杜康覺得這是神的恩賜,就取諧音,把這種液體稱為“酒”了。
現在的杜康仙莊確實還有一棵年代久遠的桑樹,相傳就是當年杜康放干糧的樹。但這個傳說中關于酒的命名,卻顯得機巧而不嚴謹。按照這個說法,“酒”字應該在杜康之前就有了,也就是說杜康造酒之前就已經有了其他的酒。 也有傳說,大禹治水時,杜康建議把水疏通到東邊的大海里,這才解決了洪水之災。于是,舜把帝位禪讓給了大禹。大禹論功行賞,讓杜康當了皰正,掌管天下的糧食。杜康掌管天下的糧食,那么糧食如何貯存是個大問題。一天,他來到桑樹澗,覺得把糧食藏到樹洞里是個好辦法。結果,過了一段時間,糧食都變質了,流出了味道鮮美的液體。杜康知道自己犯了大罪,便向大禹請罪,并把液體獻給了他。在大臣們的請求下,大禹也沒有怪罪杜康。杜康找來自己的老鄉倉頡給這東西命名。 關于酒歷史起源的傳說不僅于此,還有很多種, 酒滲透于整個中華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從文學藝術創作、文化娛樂到飲食烹飪、養生保健等各方面在中國人生活中都占有重要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