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白酒度數那么高,那能用白酒替代酒精消毒嗎?困擾多年的疑問沒了
上周末,小編閑來無事,看古代武打劇時,偶然發現,英雄受傷后沒有直接包扎,
而是用日常飲用的酒給傷口消毒,貌似這是現代的人經常做的事。
這橋段雖說有些“另類”,但也讓小編想起來讀書時存在的疑問:
白酒度數那么高,那能用白酒替代酒精消毒嗎?這古代這種消毒方式是否科學呢?
首先,可以肯定告訴大家的是,在古代,這樣的消毒方式一定是不科學的。
眾所周知,古代的酒幾乎是發酵酒,和我們現在見到的黃酒類似,
由于沒有先進成熟的蒸餾技術,古代的酒度數都不高,大多不超過20度。
我們熟知的武松三碗不過崗,那時的酒度數也才18度,可能還沒這么高。
白酒度數指的是酒精含量,滿打滿算20度也比不過現在的醫用酒精(75度)。
所以說,古代的酒是不具備消毒的能力,強行消毒肯定是不科學的,或許影視劇是有藝術加工的成分存在吧。
那話說回來了,現在的高度白酒是否能代替醫用酒精消毒呢?
想解開這個疑問,首先我們得先明白醫用酒精消毒的原理。
消毒指的是滅殺細菌或者微生物,而細菌和微生物和我們的皮膚一樣,也有一層薄薄的“外衣”,學名叫細胞壁,它的組成成分是脂質和蛋白質。
當這層“外衣”接觸到醫用酒精(75度)后,酒精能溶解脂質,并且讓蛋白質脫水失活,沒了這層外衣防護,細菌和微生物就無法存活。
而我們平時喝的白酒,它的度數幾乎在70度以下,比較高的當屬河北的衡水老白干,達到了67度。
但這些看似度數很高的白酒,無法讓細菌立馬失活。
高度白酒接觸到細菌后,會讓細菌的“外衣”迅速脫水凝固成堅硬的“外衣”,這種情況下,酒精反而不容易滲入細菌內部。
因為醫用酒精(75度)與細菌微生物的滲透壓比較接近,可以在“外衣”未凝固的時候進入到細菌內部,瓦解細菌內部的蛋白質,從而讓細菌微生物失活。
而平日里見到的白酒度數因為達不到75度,滲透性要小于醫用酒精,由于滲透性的不足,自然影響最終的消毒效果。
所以我們可以得出結論:高度白酒具有一定的消毒能力,但不能完全代替醫用酒精。困擾多年的疑問總算沒了。
在談到白酒消毒這個問題時,小編還仔細查看了相關實踐視頻。
曾有一視頻博主親自做過對比試驗,顯微鏡下的細菌在白酒加入后,活動能力大為減弱,但依舊有細菌在活動,無法完全達到醫用酒精的功效。
最后提醒大家,特殊時刻,身邊沒有醫用酒精,是可以用白酒消毒的,但簡單處理后建議前往醫院或者周邊的診所重新消毒,不可太依賴白酒。
多說一句,雖說白酒具有一定的消毒作用,但和使用醫用酒精一樣,要保證自己不對酒精過敏,否則越做越忙。
關于白酒替代酒精消毒的問題就說到這了,對此你有什么不一樣的看法呢?歡迎在下方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