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樣的貴州古鎮
編輯\土土
中國有很多古鎮,有些地方開發得可謂舉世皆知,而在這些古鎮中,感覺貴州的古鎮最有旅游價值,這里的古鎮不久風光秀麗、古建筑風貌保存良好,而且還有真正的原生態文化活生生地存在,可惜的是這種原生態文化正在旅游開發的浪潮中逐漸流失。
去貴州,是在冬天,雖然那時還沒有下起凍雨,但還是比較冷的,因此,一位朋友曾這樣笑著對我說:“你去的就不是時候,冷倒罷了,主要是這個季節不是貴州最美的時候。”是的,他也許說的沒錯,但我想,評價一個地方美不美,在很多時候,取決于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在貴州的十幾天時間里,我們見了朋友,喝了好酒,談了英雄,走過了古鎮,至今想起來,身上還有陣陣暖流流過,仿佛又回到了當時圍爐喝酒的現場。
冬天的貴州也是美的,尤其是冬天里的古鎮,尤其是當你了解了古鎮背后那些壯美而又悲愴的故事之后,你就會覺得,只有在冬天,在那種清冷寂寞之中,你才能更深刻的理解它們、熱愛它們。
一、貴州鎮遠
鎮遠,光聽名字就有一股凜冽硬朗之氣,事實上也如此,它是古代中央政府為控制西南邊陲而建的一座重鎮,后來,黔東南苗侗自治州的州府所在地也設于鎮遠,1958年才遷至現在的凱里。鎮遠古鎮位于貴州省東部, 陽河中游的鎮遠縣內,自秦昭王三十年(公元前277年)置縣至今已有2000余年的歷史,歷來為設州、府的核心地帶,后在明清兩朝又得到進一步確認,一直受中央政府的有效管理。
鎮遠也是一座“以軍興商”的邊塞商都。明太祖時期,朱元璋派兵在鎮遠屯田駐守,并在四周設衛所,隨著衛所的設立,軍旅往來,商賈云集,這里的人煙日漸稠密。鎮遠地處沅江上游,緊控西南大驛道通往云南和緬甸、印度、老撾等國的要塞,一度成為一個“舟車輳輻,貨物聚集”的水陸大都會,被稱為中國“南方絲綢之路”。萬船云集,水驛碼頭應運而生,鎮遠也就成了黔東門戶上一處重要的水碼頭。鎮遠還是人文薈萃之地,吳敬梓就被鎮遠鐵溪一帶的風光所打動,將“鐵溪龍神嫁妹”的故事編入《儒林外史》中。王陽明、林則徐、李烈鈞等名人都曾途經鎮遠并題下親筆詩文。紅軍長征時,多支部隊也經過鎮遠,留下不少故事。
◎鎮遠的祝圣橋
祝圣橋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一年(公元1388年),橫跨陽河兩岸。這是湘黔古驛道上的重要通道,也是“南方絲綢之路”的必經之路。橋上有一座“魁星樓”,兩側柱子上刻一副對聯:“掃盡五溪煙,漢使浮槎撐斗出;辟開重驛路,緬人騎象過橋來”,反映的就是當年緬甸的象隊馱著貨物前來朝貢,經過這條古驛道上的情形。
◎鎮遠獨具特色的“歪門斜道”古民居
這是鎮遠保存最完好的古民居之一——傅氏民宅。傅氏先輩早年由江西來到鎮遠,靠在碼頭挑擔搬運起家,繼而開辦堆棧,發達后建此宅院。老屋從建成至今已有上百年的歷史,目前居住期間的已是傅家第七代子孫。
↑◎鎮遠步行商業街
鎮遠的步行街顯得古樸而干凈,道路兩旁均為仿古建筑的屋舍,有藝術品店鋪、特產小吃店及不少的住宿賓館,街中還有觀光車往返于鎮遠新大橋和老大橋之間,方便游客隨時乘坐。
↑◎鎮遠“和平村”舊址
鎮遠“和平村”舊址全稱“在華日本人民反戰革命同盟會鎮遠和平村工作隊”舊址,位于今鎮遠衛城和平街150號,占地面積6000余平方米,是全國唯一保存完好的國民政府軍政部俘虜收容所。“和平村”舊址受鎮遠縣文管所管理,于1987年對外開放,2006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鎮遠夜景
不同時間的鎮遠有不同的美,白天的鎮遠悠遠而安靜,一切都顯得那么從容而自在;夜晚的鎮遠則完全是另一番景象,滿城的火樹銀花,火熱而奔放,讓人的心也不由跟著熱烈起來。
二、青巖古鎮
青巖古鎮是一座始建于明洪武年間的軍事要塞,距今已有630年的歷史,比貴州建省還要早。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朱元璋為了鞏固西南邊陲,調30萬大軍鎮守云南和貴州兩地,雙獅山下的“青巖屯”即是其中的一處駐軍堡寨,其名得于雙獅山山色青黛且此地盛產石材。后來,“青巖屯”逐漸發展成為軍民同駐的“青巖堡”,其后數百年,經多次修筑擴建,由土城而至石砌城墻、石砌街巷,便有了現在的青巖古鎮。青巖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它是古代貴陽通往云南、廣西的戰略咽喉要地,也是一個主要用于控制糧道的古驛站,在徐霞客的游記中,青巖被稱為“南鄙要害”之地。
◎北明清街
北明清街是古鎮最熱鬧的地方,剛入街,一股濃烈的商業氣息就撲面而來,滿街商幡招展。
◎背街
背街不是街,與北明清街的熱鬧形成鮮明對比,它是青巖最具特色、保留最完整的一條石砌古巷,路面的青石板經過幾百年的沖刷、磨礪,已光可鑒人,泛著青黑的光芒,搭建起古鎮堅強的骨架,給街巷帶來一種獨特的時空感與神秘感。在背街的出口處不遠,便是周恩來之父周懋臣老先生的曾住地——青巖鎮背街一號。
◎狀元府
狀元府當然是青巖必推的一處景點了,趙以炯的故居狀元府坐落在小鎮狀元街1號,是景區2001年第一批開發出來的項目(同批次還有定廣門景點),狀元府第建筑以木質結構為主,氣派而不張揚,寧靜恬淡,一派書香風范。現在有很多家長慕名帶著將要高考的孩子前來參觀,沾沾這里的靈氣,希望自家孩子也能夠金榜題名,光耀門楣。
至今青巖古鎮景區共有狀元故居、定廣門、龍泉寺、趙公專祠、文昌閣等10個主要景點,全鎮景區通票價格比較便宜,僅需34元,也可在各景區分別購票。整合了歷史文化、宗教文化、民族文化、建筑文化與飲食文化的青巖,再加上青巖屯住宿商業區的建成,旅游內容將愈加豐富。
三、屯堡
屯堡也叫屯軍堡子,明朝時大量的軍屯深入到土司領地。據統計,貴州僅息烽至關嶺便有約370屯。大軍遠駐邊地,一方面擔起了軍事防御的責任,一方面也從事耕種,以保證軍隊的給養。屯兵平時耕種、練兵,戰時就是扛槍戰斗的士兵。后來少數民族不時起義,對屯軍發動進攻,但都被平定,沒有造成大的動亂。如棋子般散落的屯堡堅定地維護了國家的安定統一。
屯堡的分布地區主要在今天貴州省安順市的西秀區、平壩縣、鎮寧縣一帶,人口二十余萬。600多年來,作為屯邊漢族移民的屯堡人堅守邊地,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屯堡文化,屯堡成為一道獨特的人文景觀。
從狹義上講,現在人們講的屯堡,專指安順最為著名的平壩縣天龍屯堡,從廣義上說,目前安順屯堡文化保存較完整的旅游點還包括西秀區七眼橋鎮“云峰八寨”中的本寨和云山坉,以及西秀區大西橋鎮的九溪村。屯堡一行中,本刊記者走訪了作為軍屯的代表天龍屯堡,和作為商屯的代表云山坉(有專家稱云山坉不是純粹的商屯,而是“躲反”的地方),另外,位于西秀區大西橋鎮的鮑屯村雖不是已開發的屯堡景區,但其中有一座軍屯的典型建筑:“古石碉樓”,我們也進行了參觀。
◎貴陽天龍屯堡
天龍屯堡古鎮位于貴州省西部安順市平壩區,喀斯特地貌大山深處,有天臺山、龍眼山兩山脈,距貴陽市72公里。這里地處西進云南的咽喉之地,聚居著一支與眾不同的漢族群體―――屯堡人,他們的語音、服飾、民居建筑及娛樂方式與周圍村寨截然迥異,這一獨特的漢族文化現象被人們稱之為“屯堡文化”,其中最有代表性之一的就在天龍屯堡。在元代就是歷史上有名的順元古驛道上的重要驛站,名“飯籠驛”。明初時,朱元璋調北鎮南,在這里大量屯兵,兵來自江浙漢族,本世紀初被當地儒士改名為“天龍屯堡”。
◎云山屯堡
貴州省安順市西秀區七眼橋鎮云山屯村始建于明初,是目前保存最完整的一個屯堡村寨。屯堡起源于軍屯,是一種獨特的漢文化。明洪武十四年,朱元璋派大將傅友德為征南將軍,沐英為副將,率三十萬大軍征討云南梁王,于次年攻克云南。為鞏固邊陲,大軍選擇以貴州安順為中心駐扎下來,為解決軍需供給,軍士戌兵屯田,自給自足,形成了調北征南的軍屯。由于軍屯力量仍然薄弱,于是洪武二十一年朱元璋發動了第二次南征,隨軍帶來了一大批贛、皖、蘇一帶無田地房產的無產者,在貴州一帶屯田聚居,形成了以“調北填南”形式安置的民屯,稱之為“堡”
◎鮑屯石瓦房
鮑屯村位于安順城區東面,距城區22公里,全村710戶,2396人,村域面積4.8平方公里。其中,甕城核心保護區2.62平方公里。
中國其他地方的古鎮
丹巴藏寨
丹巴縣位于四川西部的甘孜藏族自治州東部旁,與道孚、康定縣和阿壩州 小金、金川縣接壤,全縣總全面積5649平方公里,轄一鎮十四鄉,居住著以藏族為主的15個民族共5.7萬余人。丹巴縣是巴顏喀拉山脈、邛崍山脈等匯聚的地方,又是革什扎河、牦牛河、大小金川河的發源或流徑處素有"巖巔上的城"和"大渡河畔第一城"之稱。
黃姚古鎮
黃姚位于廣西昭平縣,距桂林200公里,是一個有九百多年歷史文化的明清古鎮,地處漓江下游,素有"詩境家園"之稱。黃姚古鎮,位于縣城東北部40公里(直距),列為廣西名鎮。全鎮居民600多戶,八條街道,房屋多數保持明清風格,街道均用青石板砌成。古鎮保存有寺觀廟祠20多座,亭臺樓閣10多處,多為明清建筑,著名的有文明閣、寶珠觀、興宇廟、獅子廟、古戲臺、吳家祠、郭家祠、佐龍寺、見龍寺、帶龍橋、護龍橋、天然亭等。人文景觀還有韓愈、劉宗標墨跡、錢興烈士塑像、何香凝、高士其、千家駒等文化名人寓所,以及許多詩聯碑刻。一般來說,比較常規的景點包括中共廣西省工委舊址紀念館、古戲臺、皇帝詔書、寶珠觀、鯉魚街、八仙睡榕、佐龍橋、千年古榕、嶺南第一石板街等。
婺源古鎮
江西省上饒地區轄縣,江西最大產茶基地。位于贛東北樂安江上游,北鄰安徽,東毗浙江。面積2947平方公里,婺源自古文風鼎盛,人杰地靈,是鴻儒朱熹的故里、鐵路工程師詹天佑的桑梓、著名學者金庸的祖籍地。
烏鎮
烏鎮是江南水鄉六大古鎮之一,古風猶存的東、西、南、北四條老街呈"十"字交叉,構成雙棋盤式河街平行、水陸相鄰的古鎮格局。這里的民居宅屋傍河而筑,街道兩旁保存有大量的明清建筑,輔以河上石橋,體現了小橋、流水、古宅的江南古鎮風韻。鎮東的立志書院是茅盾少年時的讀書處,現辟為茅盾紀念館,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鎮上的西柵老街是中國保存最完好的明清建筑群之一。此外,還有修真觀戲臺、雙橋風情、梁苑勝跡、唐代銀杏等眾多景點,當地有:賀歲拜年、元宵走橋、清明踏青、立夏稱人、端午吃粽、分龍彩雨、天貺曬蟲、中元河燈、中秋賞月、重九登高、冬至祀祖、臘月小更等習俗。
周莊
史載于1086年的周莊,位于上海、蘇州、杭州之間。鎮為澤國,四面環水,咫尺往來,皆須舟楫。全鎮依河成街,橋街相連,深宅大院,重脊高檐,河埠廊坊,過街騎樓,穿竹石欄,臨河水閣,一派古樸幽靜,是江南典型的小橋流水人家。
唐風孑遺,宋水依依,煙雨江南,碧玉周莊。千年歷史滄桑和濃郁吳地文化孕育的周莊,以其靈秀的水鄉風貌,獨特的人文景觀,質樸的民俗風情,成為東方文化的瑰寶。作為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杰出代表的周莊,成為吳地文化的搖籃,江南水鄉的典范。
同里鎮
同里鎮,位于太湖之畔古運河之東。她建于宋代,至今已有1000多年歷史,是名副其實的水鄉古鎮。同里鎮距蘇州市18公里,距上海80公里,是為江南六大著名水鄉之一,面積33公頃,為五個湖泊環抱,由網狀河流將鎮區分割成七個島。古鎮風景優美,鎮外四面環水。她是江蘇省最早(1982年),也是唯一將全鎮作為文物保護單位的古鎮。1995年更被列為江蘇省首批歷史文化名鎮。1998年水鄉古鎮和退思園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預備清單。
西塘古鎮
古鎮西塘位于浙江省嘉興市嘉善縣,距嘉善縣城11公里,西塘是一座已有千年歷史文化的古鎮。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是吳越兩國的相交之地,故有"吳根越角"和"越角人家"之稱。到元代初步形成市集。西塘與其它水鄉古鎮最大的不同在于古鎮中臨河的街道都有廊棚,總長近千米,就像頤和園的長廊一樣。在西塘旅游,雨天不淋雨,晴天太陽也曬不到。
赤坎古鎮
赤坎古鎮位于江門市轄下的開平市中部,距開平中心城區12公里,有350多年歷史,是一座具有濃郁嶺南特色和深厚文化底蘊的古鎮。
喀納斯湖畔古村落
瓦村位于喀納斯湖南岸3公里處的喀納斯河谷地帶,周圍山青水秀,環境優美,是布爾津縣前往喀納斯湖旅游的必經之路。圖瓦村居住有100多戶,1400多人。圖瓦人多居住在用松木搭建的塔形木屋中,這種建筑稱作“木楞屋”,四壁均為原木壘砌,有天棚有地板,屋頂尖斜,以適應山區多雨雪的環境。
引申閱讀
這些古鎮都是過去文明的見證,有的經過旅游開發,現在已經成了著名的旅游景點。中國古鎮有很多,如今“原味古鎮”越來越少,古鎮的過渡開發,造成了古建筑破壞、古鎮環境污染等問題以及原生態的東西不見了,文化氛圍越來越少的現象。必須引起我們的思考,今后怎樣去發展古鎮,去保護這些古鎮?
實際上,在上個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時就有了開發屯堡文化的想法,1986年屯堡的地戲到法國演出后,引起了相當大的震動,于是,整個學界、整個社會對屯堡的關注度大大提高。云山坉是最早開發的一處屯堡,開發模式主要是以政府來做;天龍屯堡的開發主要是由市場來做,最主要的運作是以公司為主。現在天龍旅游公司已經把云山坉和本寨兩個點收購了,正在著手開發。還有一種一直處于萌芽狀態的方式,就是由當地群眾自發組織,在一些專家的支持下,去尋求一些項目,推動當地旅游的發展,比如九溪村和鮑屯,但這種形式的可持續性不是很強。
公司這種形式是可以推廣的,但是公司會追求利益的最大化,文化持有者——這些屯堡人的利益就會受到排斥,這樣公司模式的可持續性就會受到影響。政府、公司、農戶、游客之間應該找到一個平衡點,這個平衡點,是需要政府制定一些規則來完成的。比如說,農戶應該作為文化資本來入股,參與經營,但是現在根本不是這種情況,所以在旅游公司和農戶之間就形成了矛盾,這種矛盾對屯堡的旅游開發是不利的。記得以前我們去本寨做調查時,隨便敲開一家人的門,說我們是來做調查的,您幫我們做一頓午飯,調查完中午回來吃,等我們中午回去,老鄉已經把飯菜做好,而且很可口,我們走前會給老鄉一些錢,老鄉是非常熱情和本分的。現在由于商業的開發,很多老鄉不讓你進家門。因為這樣的開發,導致了利益的不平衡,公司來這里開發,打攪了居民的生活,居民卻基本沒有收益。事實上,不僅僅是農戶不滿意,旅游公司也很委屈,他們認為自己已經在這里投了很多錢了,也很不容易。
另一方面,天龍屯堡原生態東西的流失已經非常大了,文化極度的干涸,高端一些或有文化品味的人會發現天龍已經沒有什么意思了。這也是在開發中應該值得關注的一個問題。
這是一個特別重要的問題,現在很多地方搞旅游開發,只是把原來的古建筑群重建起來,將原來的居民遷出去,那實際上只剩下了一個沒有文化的空殼,比如山西的“大院”,事實上只是一種古建筑遺骸了。屯堡現在還有些原生態的文化遺存,原住民還在,只是受旅游產業的沖擊,改變了原有的文化生態模式,如何在旅游開發的過程中,保持住原生態的文化,確定是值得各方面高度重視的事,不要搞得旅游火了,文化卻死了!
微信:xiuxiandupinTX 微博:休閑讀品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