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是我國的代表酒類之一,從誕生至今也產生過大大小小無數個品牌。隨著時間的流逝,這些品牌的發展狀況也不一,諸如茅臺、五糧液、瀘州老窖、劍南春等品牌,就“一路超神”成為白酒第一梯隊;也有不少品牌逐漸沒落,甚至消失在大眾視野。
今天要和大家聊的董酒也屬于這樣的品牌,雖然它還不算是消失在大眾視野,但是也說得上是貴州的“失敗”名酒,曾經是名氣不輸茅臺的爆款,現在知道的人卻不多。
曾經貴州有兩大名酒,一個是茅臺,如今穩占白酒圈的“龍頭”,一超多強;另一個則是董酒,雖然曾經風光,但現在也只能算得上是“蛇尾”。
董酒是老“八大名酒”之一,在全國第二、三、四、五屆評酒會上四次蟬聯“中國名酒”稱號,也是董香型白酒的代表,產于貴州遵義。董酒的釀造工藝在我國白酒界中十分特別,采用優質高粱為原料,以貴州大婁山脈地下泉水為釀造用水,小曲、小窖制取酒醅,大曲、大窖制取香醅,酒醅香醅“串香”而成。
更重要的是,董酒在釀制過程中,還融匯了130多味本草入曲,工藝非常獨特,在白酒界中,這樣的酒只有董酒一家才能生產。因董酒的工藝復雜獨特,被相關部門永久列為“國家機密”,當時的董酒也因此“火”了一番。
這樣獨特的董酒,按理來說即使不像茅臺一樣穩占白酒界“龍頭”位置,也應該是一路走高,為什么現在會“混”成沒什么人知道的地步呢?
首先一個原因便是上個世紀90年代的時候,代加工在各大酒企中盛行,董酒為了提高自家的產品銷量,開始為各類企業提供代加工服務,導致和董酒相關的品牌在市面上迅速猛增,讓消費者難以判斷真假。在這個情況下,就對董酒望而卻步了。
還有一個原因便是董酒的營銷實在是不太靠譜。比較有閱歷的酒友應該知道,此前,董酒的“不喝董酒不懂酒”、“懂酒喝董酒”這兩句廣告語,可以說是得罪了不少酒友。因為這背后的意思,似乎是在內涵沒有選擇董酒的消費者就是不懂酒,這也讓不少酒友對董酒的印象大打折扣。
現在的董酒,也在努力憑借著自己的最大特點試圖東山再起,大家覺得它還能重現昔日輝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