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宜賓江北西行,大約兩個小時后,曲曲彎彎的山路最高處,就是高縣的公益村。
這里的雨,據說從立春開始幾乎不曾停歇,淅淅瀝瀝,時斷時續。
好在我們抵達時,雨暫歇了,不過山里的水汽重,空氣里濕漉漉的。
四圍的茶田,高高低低,順著山勢,有山泉淌淌而過,流到陡峭處,嘩嘩作響,日夜不息。
茶田里有小徑,邊上的小花小草恣意生長,甚至邁步時不忍下腳。
村子自然風光多為原貌,茶田里的巖石長滿青苔,甚至茶樹的主干,亦因潮濕而變青綠。李白桃紅,它們偶爾出現在茶田一角,伴著盛開的油菜花,生機勃勃。
高聳入云的叢竹,倒像是點綴。它們三三兩兩地分布在茶園路側或屋后,從地上落葉厚積看,久無人問津。新筍把地而起,直插云天。
偌大的山里,有三五戶人家,雞鳴聲從遠處傳來,還有時不時的鳥兒啾啾聲。到處亂跑的土狗,并未吠叫。它們很友善,但與我們這些異人保持著距離。
一戶葉姓茶農,上午采了三斤半茶青,下午就采了二斤多,按照當日價格,每斤可以賣到80元。
80元的高價格是從來沒有的。這位69歲的茶農說,今年雨水多,鮮芽葉吸飽了雨露,含水量高,一斤春茶成品大約需要5斤茶青炒制。
葉先生早在1969年便開始種茶,至今他的茶園里還留著當年栽植的茶樹。
眼前的茶園,早年皆為稻田。葉先生說,看到種茶的收益高,村民便陸續改種了茶葉。以2018年為例,一畝茶園約產生效益1萬元以上。
在此地采購多年的陜西人賈顏東,真實身份是川紅茶業集團的員工。
把我們帶到公益村,帶到老葉的茶園里,正是老賈。
記者在公益村茶園
顯然,老葉與老賈十分熟稔。他告訴我們,老葉家里有茶廠,兒子山上的茶園有200多畝。
賈顏東曾親自登上茶園最高點,他把1080米的海拔掛在嘴邊。
這是名副其實的高山茶。
賈顏東一般從立春來,到白露離開,期間有9個月的時間靠在茶園里。
在他的眼里,生長著數千畝茶園的高山深處,生態優良,民風淳樸,人人與世無爭,就像是仙境一樣。
滿山遍野的茶園,采摘的七成以上的茶青都被川紅集團采購。
在2018年,老賈的身份又變了,還與“五糧液”沾上了關系。
這年8月23日,為響應國家鄉村振興戰略,助力四川特色產業發展,五糧液鄉村振興發展基金分別與宜賓川紅集團、珙縣鹿鳴茶業公司簽訂投資控股協議。
隨后,五糧液茶產業發展基金控股公司宣告成立。這是國內鄉村振興發展基金領域第一個投資項目,也是標志著五糧液正式進軍川茶產業。
旋即成立的五茗茶業控股有限公司,甚至高調詮釋“酒+茶”的意義,是源于五糧液集團踐行鄉村振興發展戰略的政治責任與使命擔當,對茶酒文化彰顯民族精神、天然融合的高度認知,源于五糧液集團推動茶酒產業展現中國味道、世界精彩的雄心壯志。
或許恰恰因為五糧液,2019年宜賓茶區早春的茶青價格從之前五六十元每斤,漲至80元,而且全部現金支付。
久負盛名的雀舌茶葉,源于唐代,原產于天府之國。
再說遠點,早在商、周時期(公元前1066年),宜賓的僰人便將自己茶葉向朝廷進貢。
至今,宜賓市的產茶區內依然保留有原始的野生茶樹,宜賓所轄的10個區縣均產茶葉 ,地處高寒山區的屏山、筠連、高縣、宜賓縣、翠屏區等地所產茶葉尤為有名。
甚至,經考證,唐時陸羽在《茶經》記載的“巴山峽川”,便被認為是從萬縣到宜賓的沿長江南岸山區十幾個河谷地帶,以及大婁山的川、滇、黔交界山區。
公益村就在這些河谷地帶的高山深處。
云霧繚繞的茶園里,茶類約四五種,早春采摘的都是實心芽頭,每斤需要耗費兩個小時,經過精選剔除殘次后,才被用來制造“林湖雀舌”。
宜賓作為中國特早茶之鄉 ,金沙江、長江、岷江在此匯合,得好山好水滋養孕育,“林湖雀舌”應運而生,這個好聽的名字,累計在京東商城銷售已達330000+。
說綠茶,離不開紅茶。
現在川紅集團主推“長江紅”、“紅貴人”、“金獎85”三個紅茶品牌,對應高端、中端和入門級市場,受到市場青睞和各方關注。
川紅工夫第五代傳承人孫洪表示,將重現川紅工夫之經典口味。
今年3億元的銷售目標,可否叫響中國紅茶第一品牌,值得期待。
茶正冒著嫩黃,這些嫩黃之芽就是宜賓雀舌,像小鳥的舌頭一樣的茶,沖泡一杯,似青松翠竹湖中林立,在品過之后,似乎應該再為“雀舌”加上一意,其入口爽滑之感,恰如雀舌。
搶采茶芽,其實就是和春光爭時間。
在公益村采茶的曾曉容說,采摘工采摘一定要用手輕提,要求一芽一葉,不能用手掐。
賈顏東說,從采摘到制成茶葉,每一個步驟都馬虎不得,制茶師傅個個技藝高超。
公益茶園里的春茶,早在今年春節前兩天便開始采摘。
而彼時,北方還是冰寒地凍。
好的茶葉都早采,在嫩芽初展之時采下的茶,栗香撲鼻,回味悠長。賈顏東說,林湖雀舌便是。
離開茶園時,霧氣濃重,一場絲絲細雨,又慢慢飄起。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