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酒首提“活態文化”。
文 | 云酒團隊(ID:YJTT2016)
9月2日,“行走的汾酒2020”廣州站之文化大講堂、名家對話,先后亮相杏花村,歷史文化底蘊深厚的汾酒,再次以“文化盛宴”饗客。
“文化大講堂”邀請了中山大學教授、博導、廣東省作家協會副主席謝有順,山東社會科學院歷史所研究員王賽時,中國作協會員、中國譯協理事、中國當代徐霞客李存修,中山大學文學博士、中國作家協會會員王威廉等文化學者,在“溯源之旅”之后分別從歷史、精神以及行走的意義等方面進行了交流。
隨后,來自廣東的知名畫家、書法家還共同參與了名家對話。兩場文化大餐,使得“文化汾酒”通過文化與文化、名人與名酒的對話得到了彰顯,實現了進一步的升華。
值得關注的是,李秋喜在“文化大講堂”中做總結演講時,首次提出了“活態文化”戰略。
文化名家“話汾酒”
演講中,王賽時立足于中國酒史,回顧了汾酒的數千年“行走”,及其借由“行走”在全國的遍地開花。
▲山東社會科學院歷史所研究員王賽時
他表示,幾千年來,汾酒就像一股充滿活力的洪流,在中國酒文化的長河中奔騰不息,其與時俱進的酒質、迷人的酒感以及高雅的酒韻,始終為國人所喜愛。無論從何種角度探討中國的酒文化,都難以離開一個“汾”字。
▲中國作協會員、中國譯協理事、中國當代徐霞客李存修
有著“中國當代徐霞”之稱的李存修,結合自己“行走”的歷程,剖析了“行走”的寬度、廣度、深度和高度意義。他表示,行走讓生活更鮮活、更有意義,他堅持了65年的“行走”與“行走的汾酒2020”心靈相通,未來,他會“跟隨汾酒行走”。
在《文化的南方與北方》的主題演講中,謝有順解析了嶺南文化的“世俗”“生猛”與“現代”。事實上,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汾酒也是具備這樣的精神。就“世俗”而言,汾酒擁有廣闊的群眾基礎,從來沒有“高高在上”;以“生猛”來看,汾酒改革的勁頭也有一股“敢為天下先”的氣魄;從“現代”來說,近年來,與時俱進的汾酒已經越來越年輕。
▲中山大學教授、博導、廣東省作家協會副主席謝有順
謝有順表示,中國文化既要回望過去,又要展望未來,具備“往前看”的勇氣。近年來,汾酒在“回望過去”的基礎上,堅持“往前看”,通過科學規劃路徑,大膽先行先試,合理把握節奏,聚焦發展短板,突出以改革促轉型。2020年上半年,更是以39.36%的凈利增幅交出了完美答卷。
▲中山大學文學博士、中國作家協會會員王威廉
王威廉在“名家對話”中表示,“汾酒作為中國白酒的源頭,沒有止步,而是在現實中行走,面向未來敞開胸懷,值得敬佩。”
廣東省美術協會會員、廣州天河區美協理事陳清泉提出了四個“沒想到”——“沒想到汾酒有這么久的歷史,沒想到汾酒在1915年就已經在國際上獲得甲等大獎章,沒有想到汾酒是白酒產業的奠基者,沒有想到汾酒有如此大的規模”,并表示以后要向更多人宣傳汾酒。
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廣東省文史館館員、廣東省書法家協會理事姚永全,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柳倩藝術學院副教授江榮秀,中華詩詞學會會員、中國楹聯學會會員、汕頭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林仲偉也紛紛“醉”倒在汾酒以及汾酒文化之中,分別留下了詩句。
中國人民大學畫院導師、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鄭友深認為,沿著自己獨特文化與酒脈行走的汾酒,應該打造成為國家名片。
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順德書法家協會主席、南粵書畫院院長胡焯渠,佛山市山人堂藝術教育校董陳澤波則從美食與美酒的角度抒發了自己的感想。
“活態文化”戰略,何解?
2020年,是“十三五”收官與“十四五”開局之年。當下,“汾酒速度”已經得到行業公認,“汾酒復興”也進入了歷史最佳時期。李秋喜在此時提出“活態文化”戰略,實際上是為未來指明了發展的核心方向。
8月17日,山西省委書記樓陽生到汾酒老作坊,就文化遺存保護、文旅融合發展進行了細致的調研,并提出了重要要求。李秋喜認為,這是汾酒文化理論化的一個里程碑,是汾酒制定“十四五”發展戰略和文化戰略的綱領,為汾酒發展指明了新的戰略方向。因此,汾酒要大力推進“活態文化”戰略。
什么是“活態文化”戰略?
“活態文化的核心,就是對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李秋喜解釋說,汾酒文化既要著力于酒文化、品牌文化,更要在企業文化方面進行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讓汾酒“活態文化”成為汾酒人中國酒魂復興時代的精神指引和內在動力。
推進這一文化戰略,需要“活字當頭、文化改革”,開創汾酒改革“雙輪驅動”的全新局面;確立中國酒魂復興時代新的戰略定位,即“中國酒魂、活態為魂”;實施中國酒魂復興時代“活態文化”企業文化戰略、基礎戰略以及營銷戰略。
對于中國酒魂復興時代“活態文化”營銷戰略,李秋喜做出了進一步的解釋:
第一,“文化中國”營銷。“中國酒魂——骨子里的中國”,連接的不僅僅是汾酒,更是中國。通過一系列“活態文化”的活動,促進“文化中國文化汾酒活態文化”占據消費者心智。
第二,事件營銷。事件營銷是“活態文化”的基本形式,汾酒將以此賦能汾酒活態文化。
第三,技術營銷。“以消費者為中心,品質與文化高于一切”。技術營銷的核心任務,就是讓汾酒品質成為“活態文化”。
第四,文旅營銷。這是“活態文化”營銷的戰略增長極,樓陽生書記就曾在調研中表示“游山西就是讀中國的白酒史、釀酒史。”
第五,全員營銷。汾酒人都是文化汾酒代言人,都是“活態文化”踐行者。通過“為汾酒代言”,匯聚中國酒魂復興的磅礴力量。
“行走的汾酒”如何為“活態文化”戰略賦能?
“活態文化”戰略,為什么在“行走的汾酒2020”廣州站·文化大講堂上首次發布呢?
李秋喜表示,中國酒魂,活態為魂,活字當頭,文化改革,“行走的汾酒2020”廣州站·文化大講堂旗幟鮮明地提出來恰逢其時、恰到好處。
同時,他也對“行走的汾酒”提出了希望——“‘行走的汾酒’要成為汾酒‘活態文化’改革的排頭兵,為汾酒文化改革提供經驗、提供案例、提供思路。”
廣州站是“行走的汾酒”第十站。此前,汾酒以杏花村文化遺址為起點,東進鄭州、濟南、北京、天津,南下杭州、上海、海南,西至古都西安,北上呼和浩特,進行了“品質、文化、歷史”三位一體的文化傳播方式,已經成為白酒產業著名的文化品牌、超級IP。
中國酒類流通協會秘書長秦書堯表示,“對于酒業來講,‘活態’就是既要走出去,也要請進來。”
▲名家走進杏花村,開啟溯源之旅
此次“行走的汾酒2020”·廣州站,就是呈現了這樣的形式。在“走出去”之前,先將廣東的文化學者、書畫家“請進來”,讓他們真真切切、全方位地感受汾酒文化與汾酒品質。李秋喜表示,希望與會嘉賓作為汾酒“代言人”,多講汾酒故事,多傳播汾酒。
未來的幾天,文化汾酒將通過“行走的汾酒2020”這一載體,深入走進廣州,從文化、氣質等層面,探尋汾酒與廣東的更多共鳴。
如此來看,“行走的汾酒”這一IP,實際上集合了“文化中國”營銷、事件營銷、技術營銷、文旅營銷以及全員營銷,讓中國酒魂復興時代“活態文化”真正地“活”了起來,從而實現了賦能。
如李秋喜所言,“行走的汾酒”從杏花村遺址出發,行走的是文化;行走在改革開放的圣地廣州,行走的是改革。這不僅延續了汾酒在新時代的“行走”,更是標志著汾酒新三年發展計劃的開始,意義深遠。
在“中國酒魂信仰管理體系”的指引下,汾酒在過去的十余年中創造了高速發展奇跡。如今,矚目“十四五”乃至更長遠的發展,“活態文化”作為汾酒文化理論化的一個里程碑,為汾酒發展指明了新的戰略方向,也注入了更澎湃的動力。
“行走的汾酒”作為汾酒‘活態文化’改革的排頭兵,將持續地把汾酒的文化自覺、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強,隨著行走的腳步,傳向萬里清香路。
關于汾酒“活態文化”戰略,你怎么看?文末留言等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