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公眾號李尋的酒吧
讓中國的酒廠,特別是白酒廠說句明白話,真的很難,比登天還難。
把中國白酒不明白的地方說明白,頭緒非常多,今天我只談三個應該由酒廠站出來說明白的問題,至少目前為止,還沒有一個酒廠能給我們敞亮講明白。
酒的價格到底差在哪里?
同一家酒廠,生產多種酒,檔次拉開差距,高中低端都有,以五糧液集團旗下熱銷的五糧液、五糧春、五糧醇為例,它們都執行國家標準GB/T10781.1,但價格差極大——五糧液1399元,五糧春和五糧醇僅一兩百元左右,人們自然要問,高端酒和低端酒在價格上差異這么大,從生產流程以及酒體品質等方面的對比來講,到底差在哪了?這是一個困擾包括我本人在內許多白酒品飲愛好者多年的疑惑,令人遺憾的是,迄今為止沒有一個酒廠可以直截了當把這個問題說明白。
是酒廠真不明白?我想肯定是明白的,各個酒廠,特別是正規大酒廠都有自己嚴格的質量監控管理體系,酒在生產各道環節該干什么,不該干什么,在流水線每一個階段都有具體可量化的操作規范要求,這些在內部看來幾乎完全透明的細節,酒廠為什么不在市場營銷宣傳的時候向大眾消費者講明白?難道擔心講明白了,消費者就不買了?還是有什么其他種種考慮,不可為外人道?
不管怎么樣,現在都沒有哪家酒廠就此說過明白話。
酒里到底加酒精了沒有?
酒里加了酒精沒有?這話初問有點讓人摸不著頭腦——酒里沒酒精,那還是酒么?我這里說的酒精,特指新工藝酒液態酒,即以香精、糖精、水勾兌而成的酒,或者液態酒和固液酒勾兌出來的酒。
根據自己多年的品飲感受,我曾經寫過一篇文章,說300塊錢以下的白酒里很少有傳統的純糧固態發酵酒,多半是固液酒或者液態酒,這個結論引起較大爭議,有酒友表示不相信或者不敢相信。說實話,沒有專門就此有意識地做調查研究之前,我也不敢相信這樣的結果。
廠家到底在哪些酒里加了食用酒精,加了多少?酒廠對此一清二楚,但從沒說過明白話,只有非常便宜的低端酒可能會在酒標寫上“成分包括食用酒精”幾個字,但也沒見進一步說明到底加了多少比例。
酒里到底加香精了沒有?
按照國家白酒標準,白酒生產應該在不添加“非白酒發酵產生的呈香呈味物質”的情況下“具有某種風味特征”,換句話說就是,白酒生產當中不能添加香精。但在實際生產中,即便現在一些純糧固態發酵酒,在勾調環節中可能也會加一些呈香呈味物質,有的叫調味酒,有的就是香精。
到底加的是什么?
調味酒是怎么制成的?算不算也是一種香精?
這些疑問酒廠沒有明白話,而對于消費者來說,一種白酒產品最后呈現出來的風格特征,到底是自然發酵、蒸餾、陳化老熟帶來的,還是在勾調過程中添加了香精帶來的,無從判斷,酒廠當然明白,但至今沒有一個愿意站出來講明白。
不說明白話,可能導致什么結果?
關于白酒里面到底有沒有加食用酒精、香精的問題,真正了解白酒生產細節的人從來沒有講明白話,不明白的人,包括普通的白酒消費者只能在旁邊瞎猜,還不太敢指名道姓,一旦指名道姓說一款酒加了食用酒精或者香精,酒廠還跟你急,要求拿出證據來。
普通的白酒消費者又能去哪兒拿證據?除非像疫苗事件那樣廠里出現了一個“臥底”給爆料出來,這種爆料一旦事發,對酒廠造成的損失肯定不會小。
本來是一個沒什么懸念的事,因為酒廠自己不說明白話,哪天一旦遇到一個爆料事件便可能誘發劇烈的市場波動,這方面例子已經出現得非常多了,不用我具體列舉大家也能熟知一二。
讓消費者明明白白消費,應該遵守這個基本的市場經濟法則
在現代社會里,明明白白的消費,這應該是一個基本的市場法則。
中國傳統的純糧固態發酵白酒,要達到香氣、口感、喝感、體感都比較滿意的指標,需要做非常細致的工作,付出的工作量非常巨大,加上為了維持品牌推廣所做的營銷費用,最終都要體現在酒的價格高低上,對于茅臺、五糧液這樣的高價酒,我覺得只要市場對它們有選擇,就是合理的,沒有必要有什么抵觸或者憤青情緒。
但是,讓消費者明明白白消費——應該遵守這個市場經濟的基本法則,酒有級別差,有等級差,特別是感官、口感、喝感、體感上的差別,這是事實,這些差別究竟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也許是相同工藝下的酒質不同——例如同為固態酒,原酒分級也是不一樣的;也許是采用了新工藝,如固液法之類;諸如此類的上述差異在一個正常市場經濟規則下應該信息透明,消費者有權利知道這些差別。
我是希望中國白酒可以在充分的信息公開的情況下,消費者可以明明白白消費,酒廠也可以在明明白白生產的前提下,有一個合理的利潤空間和正常發展的基礎。
加v18202991745進入李尋品酒學院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