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的過度包裝問題,差不多比曾經的月餅過猶不及。而且其歷史也要在各個行業內更為久遠,以至于存在著一個“包裝比酒貴”的說法。
對一些主打高端的白酒來講,沒有茅臺那么強勢的品牌力支撐,采用看起來高端大氣上檔次的包裝,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品牌講故事賣高價。這個策略和當年市場上曾經出現的鉆石手機有異曲同工之妙。
白酒圈里玩包裝最遛也最成功的,大概很多資深消費者都心領神會。一瓶賣到600+的酒,僅僅酒瓶子和包裝盒估計都能占到50元左右。
至于一些雜牌酒,特別是一些定制酒和開發酒,搞個高大上的包裝其實就是為了掛羊頭賣狗肉。把原本并不值錢的酒水通過包裝,實現華麗變身,人為制造高端產品。這種酒一般來講,都不會進入主流渠道,即便是圈層銷售,也僅僅要靠更厚的臉皮和更強大的心理素質。
這種現象在醬酒圈子里更為普遍。包裝與酒質不相匹配的兩個極端,分別體現在飛天茅臺和非茅臺。飛天茅臺可以說是用最便宜的包裝賣最貴的酒,而非飛天則是用最好的包裝賣最差的酒。
在飲料圈,以百事可樂、康師傅、統一等大品牌為代表的企業,已經開始更進一步簡化包裝,推出全裸瓶,為了進一步降低包裝成本,更進一步助力環保。而白酒包裝對環保的壓力實際上比飲料圈更為嚴重。
各個知名的白酒品牌,會不會躬身入局,簡化包裝,為環保事業做點貢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