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白酒行業很多企業、經銷商是服務于高凈值用戶的,他們在疫情中受到的影響不但不大,可能還有增長。
然而我是一個普通老百姓,所以本文說的也是普通老百姓、普通酒商、普通生意人。
在過去的27天隔離生活中,我一共喝了三兩白酒,加上以白酒充當料酒,總消耗不足半斤。盡管我是個中年人,但如果沒有社交場景,最起碼我是不喜歡喝酒的。
與我在同一地區共同遭遇27天隔離的有數十萬人,我能看到的現實是,大多數人都在焦慮、沮喪、不安中度過。
由于疫情前大家習慣了用未來的錢過今天的日子,于是車貸、房貸以及日常用品分期付款使用的得心應手。但是在疫情封閉管控期間,有的人面臨著下崗裁員,有的人面臨著顆粒無收,有的人付不起各類貸款,有的人錢包見底。盡管政府三令五申基本生活物資不能過快上漲,但不可避免的,菜價還是一路上揚。
尤其在以房貸為主的家庭負債面前,很多人的幸福生活被疫情沖擊的七零八落。
生意人更加慘淡,房租要交,工資要發,貨款要付,貸款要還,一切成本都沒有變化,但疫情管控采取的封閉措施意味著城市停擺,經濟暫停,生意無望。
在疫情管控區,尤其是二十天以上的靜止之下,多數人精神陷入焦躁,對未來的期待斗不過眼前的困境。
現實就是這么殘酷,在城市中,大多數人的存款不足以支撐30天以上的零收入。
吉林、河北、山東、上海等地面臨著同樣的問題。
這場持續了三年的疫情還夾雜著房地產萎靡,教育行業受挫,時至今日互聯網大廠的空前大規模裁員又帶來了新的困境。
在增加收入越來越難的情況下,減少不必要的支出,降低負債,維持現金儲蓄成為老百姓的共識。
這也意味著,消費能力在下降。
今天,德邦提供過來的快遞不能到達區域依然在增加,幾乎覆蓋了全部白酒消費主力地區。
在面對疫情多點爆發,快遞停運,門店關停,即便像上海這樣的國際化大都市都難逃混亂的前提下,我們去談白酒行業形勢大好,實在過于自欺欺人。
有人說,疫情結束后,必然迎來爆發式報復性消費,這未免太樂觀。
報復性消費的前提是收入不減少,消費被壓抑。疫情導致的結果恰恰相反,是收入持續減少,消費更加謹慎。
白酒作為社交產品以及非生活必需品,卻在過去兩年的時間里未見成本大幅增長的前提下卻大踏步頻繁提價,老百姓緊衣縮食的時候行業專家一直鼓吹“漲價式消費升級”,醬酒行業被資本洗牌、拔苗助長,不可避免的提前迎來了產能過剩,渠道消化不良。
眾所周知的是,2022年第一季度,在疫情反復爆發以及經濟持續萎靡的影響下,白酒終端銷售量大幅度下滑,盡管各大廠家卻依靠酒商貨款你追我趕的實現了“淡季旺銷”,數據不但美麗,且妖艷。而真實的情況是白酒銷售現在陷入了困境,而不是產銷兩旺。
這一點不是靠吹就能改變的,市場環境不能視而不見,更不能以為靠努力就可以改變。
隨著白酒消費人群減少,單價不斷提高,白酒行業未來的發展不僅僅是頭部企業品牌集中化,資源更加傾向于已經成熟的企業,在銷售端同樣會向品牌集中化、資源集中化發展,頭部連鎖企業的資源更有優勢,成本更低,獲客能力更強。
這意味著,不僅僅是一部分廠家要出局,還要有一部分白酒經銷商要么被整合,要么逐漸出局。
所以這個時候考慮的不是盲目發展,而是準確定位,不論廠家還是經銷商,都要想好未來是向前走,還是向后退。
前進需要資本,后退需要勇氣。
疫情之下,我更偏重于降低負債,控制成本,保持現金穩定性,持幣觀望,審慎投資。
有人說,疫情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有了一顆疫情的心。
我并不否定個人努力的重要性,但我更看重“天”的決定性。
天是什么?是規律,是環境,是發展的要素組成。
我不是一個悲觀主義者,但我很清楚一點,世間萬事、萬物的發展都遵循客觀自然規律,這個規律就是道法自然,離開了大環境去談個人努力,未免虛無。因勢利導,順勢而為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就。
人定勝天的前提是對“天”有足夠的認識,并且依賴于“人定”,才能“勝天”。
脫離了自然環境、社會局勢,去談個人努力,是不可取的。很容易讓自己陷入了“懷才不遇”,或者“自以為是”的心理境地。
別拿自己太當回事,也別拿別人不當回事,否則很難做出正確的判斷。
《周易》說,乾道變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貞。
結束了27天疫情管控的老楊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