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經驗的酒友都知道,在空杯聞香的時候,茅臺酒的優雅香味是非常微妙復雜的,一般很容易識別的有幽蘭香、麥香等令人愉悅的芳香,還有特別靈敏的酒師甚至能聞出其中有桂花香等花香味。為什么僅用高粱、小麥和水,就能釀造出呈香達上千種香味的醬香型白酒,并且其中的多數呈香物質至今還是謎一樣的存在?這不能不提到一種神奇的小動物。
當談起大曲醬香釀造工藝的時候,大家都知道“端午踩曲,重陽下沙”。但是,端午踩曲中的一個重要角色常常被忽略,它就是曲蚊。
中國產酒制曲的地方一般都有曲蚊,種類多達二三十種,而茅臺鎮有一種獨一無二的曲蚊,外殼硬,小米粒般大小,在制曲過程中扮演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曲藥制成曲坯后,曲蚊就聞著曲香找上門來。它們成群結隊,密密麻麻飛來飛去,將河谷兩岸的各種野花花粉攜帶到曲藥中,產卵繁殖,不但添加了許許多多野花的香味,還用生命為釀酒編制了我們解不開的密碼。曲蚊幼蟲含有大量蛋白質,這些蛋白質在釀酒過程中,對醬酒的風味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現在還不能對此作出科學的解釋,只能根據觀察結果和經驗判斷,曲蚊幼蟲吃過的曲藥,有種特殊的香氣,釀出的酒也香得多。
茅臺的許多酒師有著高度相同的認知,他們認為,曲蚊是被曲藥的香味吸引來的,越好的曲藥,吸引來的曲蚊越多,曲蚊越多的曲藥也越好,釀出的酒就越香。有的釀酒師近乎頑固的堅持這樣一種傳統,專門選用這種“被蟲吃過的曲藥”來釀酒,沒被蟲吃過的就不要。
因此,曲蚊成了酒師們的好朋友和好幫手,是鑒定曲藥好壞的"質檢員”。但是,他們也懂得,如果曲蚊太多,曲藥存放的時間太長,超過一年,曲藥就會被曲蚊吃得只剩一包空虛的粉末,不能有效幫助發酵了,但當曲母用,效果特好。所以,一般曲藥都存放三個月至半年投入使用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