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懂酒哥
近幾年,“真年份”一詞成為行業熱點話題,與之相對應并被行業熱議時間更長的還有另外一個詞——“年份酒”。它們圍繞著“年份”的概念,讓產品或者品牌成為高端品質和老酒價值的代名詞,也讓中國酒業市場迎來了一次關乎品質與老酒的重大變革。
從時間線上來看,“年份酒”的概念出現的要早一些。當越來越多“有年頭的老酒”進入酒業市場、出現在消費者眼前,中國白酒產業隨之掀起了一場愈演愈烈的“年份酒”大戰。于是,我們看到了關于“年份”的諸多“同義詞”,也在“老酒還是陳的香”的約定俗成里,對各式各樣的年份酒多了幾分偏愛。
有意思的是,盡管年份酒市場看似一派欣欣向榮,但“年份”一詞卻一直處于一個比較模糊的敏感地帶。具體表現有二:其一,多數消費者認知性錯誤,認為年份酒就是基酒存儲到一定年份后再灌裝的酒;其二,酒企對于“年份”概念的標注或者傳播模糊化、多樣化,讓代表某種時間的數字成為年份酒的時間刻度。如此一來,備受市場和消費者青睞的年份酒市場,魚龍混雜,真假難辨,亂象叢生。
在這種情況下,“真年份”一詞橫空出世,在近兩年的時間里開始頻頻代替“年份酒”成為各大酒企發力高端的關鍵,并試圖以一字之差揭開年份酒的神秘面紗。6月底,孔府家酒真年份系列(5年、8年)高調上市,主打“真實年份、稀缺限量、山東首推、公開配比”;貴州醇、枝江酒業真年份獨樹一幟,以100%年份老酒直接灌裝的方式一舉打響年份酒的名號;郎酒、舍得、國臺等名酒酒企更是以“真實年份”為主打概念將年份酒市場推到了一個全新的起點。
彼時,“年份酒”市場野蠻生長;此時,“真年份”概念成為如火如荼,成為老酒市場當下發展的一大風口。盡管“真年份”的聚焦,讓我們看到了“年份酒”的市場凈化與產業發展的全新高度,但依舊需要思考的是:對于行業和消費者而言,從“年份酒”到“真年份”,一字之差的變化意味著什么?對于行業而言,從“年份酒”到“真年份”的“最后一公里”,如何才能完美抵達?
以“年”之名:讓時間沉淀,讓美酒生香
年份酒也好,真年份也罷,兩個概念的區別無非就在于:前者強調年份,后者在年份的基礎上冠以“真”字,以“真實的年份酒”形象重新跑入消費者市場。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國內消費結構的升級,老酒消費和收藏市場逐步成熟,年份酒熱度持續升溫并受到消費者的廣泛追捧和搶購。據胡潤研究院發布的《2020中國老酒白皮書》報告,近年來老酒市場規模不斷擴大,預計2021年,老酒的市場規模將突破千億,且老酒已經由過去的收藏為主轉變為以消費為主。
可以說,中國白酒產業或將迎來了更高等級的消費理念,那就是由過去的“喝好酒”向“喝名酒”、“喝老酒”過渡。馬斯洛需求層次論將人的需求劃分為五個等級,最高一層即為“自我實現”。
換言之,“年份酒”市場熱的背后實際上是消費者對于高品質、高價值、稀缺性白酒的追捧。而對于代表著中國歷史長度和中華文明厚度的白酒而言,“年份”無疑就是最好的衡量標尺。
當年份與好酒以CP的組合形式出現,那么這款有年頭兒的酒就成為一瓶歷經時光沉淀的好酒。好久的好酒,方為年份酒,年份亦為真。
年份酒的價值效應
唯真為貴,這是年份酒價值高地。
作為高品質白酒的代名詞之一,年份酒憑借名酒品牌溢價、舒適老酒口感,成為高端圈層消費者的首選之一。對于消費者而言,好酒就要夠年份兒,夠年份兒的酒,才能為品牌的提升和品質的夯實做“加法”。事實證明,的確如此。
2021年10月26日晚,“2021阿里拍賣全球老酒節”拍賣之夜上,一瓶1957年的貴州茅臺經過多輪拍賣最終拍得156萬元的天價,一瓶50年代、500ml的瀘州老窖大曲以118萬元的高價成交;2022年青花郎年份老酒拍賣活動上,2003年第一代青花郎“二十年陳釀”以7萬元價格拍出,單瓶價格破萬元;2011年4月,“中國茅臺酒收藏第一人”趙晨在“首屆陳年茅臺酒專場拍賣會”上,以890萬元的天價拍下一瓶漢帝茅臺酒……
近幾年,中國白酒投資和收藏價值逐步成熟,這與年份酒的市場火熱有著密切的關系。時間越久,年份越長,有些酒的品質和價值也就越高,正所謂“老酒堪比文物”。文物之所以稱之為“文物”,原因有二:一是時代久遠不可復刻,二是數量有限價值連城。真正的“年份酒”之所以能夠拍出高于價值幾十倍、甚至幾百倍的價格,正是這個道理。
年份酒,代表著有一定年頭兒的老酒,而老酒的價值恰恰體現在時間賦予的品質升級。相比新釀酒,老酒無論是酒體風格還是口味體驗上都更趨于成熟、穩定,陳香味突出,具有更好的飲用價值和健康價值。這也是為什么各大酒企紛紛主打“年份酒”的原因所在。時間沉淀了美酒,美酒印證了時間,它們彼此成就,以“年份”為名共同創造了中國年份酒的品質表達。
年,美酒最好的度量單位
從字面意義上來看,“年份酒”和“真年份”都在強調一個“年”字。自古以來,中國人喜歡用“年”來表達尊貴,全世界的傳承也無一例外的用“年”這一度量單位來記錄時間。
縱觀中國酒業,無論白酒、黃酒都更加注重于“年份”的傳播。查閱顯示,上世紀90年代,貴州茅臺和安徽古井貢酒就率先提出了“年份酒”的概念。自1997年起,茅臺陸續推出了“30年”、“50年”、“80年”、“15年”的茅臺年份酒;1996年古井貢酒推出以“年份”命名的白酒、1998年又推出以原漿命名的原漿酒、2007年古井貢酒首創“古井貢酒·年份原漿”、2015年“年份原漿”商標獲得國家商標局核準注冊。在兩大名優酒企的帶領下,各大酒業紛紛布局“年份酒”賽道,試圖在“好酒還是陳的香”的時間定律中,穩踞白酒消費市場的一席之地。
其實,關于“年份酒”的概念,我們或許可以追溯到更為久遠的年代。漢朝司馬遷在《史記·大宛列傳》中記載:“宛左右以蒲桃為酒,富人藏酒至萬余石,久者數十年不敗。”可見,早在2000多年前的漢代就已經有了將酒儲藏的傳統,對其年份也有大概的記錄。
那么,從古至今人們為什么熱衷于“年份酒”?除了時間賦予的絕對品質之外,“年份”還帶來了怎樣的附加價值?答案,顯而易見,文化。
不同于其他的大宗消費品,中國白酒是中國歷史和中華文化的載體,在無斷代傳承數千年的時間脈絡里,酒以“年”為單位,記錄歷史發展進程,傳承中國釀酒技藝,承載著博大精深的中國酒文化,講述著中國里的故事以及故事里的中國。而“年份酒”,恰恰將歷史、文化、釀酒技藝以及工匠精神集結為一個整體,為品牌價值加持。換言之,年份酒傳遞的中國白酒的一種文化自信。
年份酒時代已到來
從目前的的白酒消費市場來看,消費者選購一款酒飲的標準已經從品質升級為“品質+品牌”的雙重選擇,品質滿足的是物質層面的需求,而品牌滿足的則是精神層面的需求。
在“少喝點,喝好酒”的消費觀念和背景之下,內外兼修的年份酒被越來越多的市場和消費者認可,它們代表著中國白酒的品質高度和價值高地。
以長遠的眼光來看,中國白酒的未來是價值消費。從年份酒到真年份酒,它們滿足的正是消費者對于好酒的消費需求。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白酒總產量達到715.6萬千升,比2020年全國白酒累計產量降低25萬千升左右,這是近幾年來國內白酒產量的一個總體趨勢。但需要注意的是,在產量連續回落的趨勢下,次高端和高端白酒的價格以及消費占比卻整體呈上升趨勢。
據此我們可以大膽結論,未來能夠在次高端以上甚至更多價格帶上滿足消費者品質升級追求的,唯有真實年份的好酒。這是由高端白酒的消費人群需求所決定的,因此從某種維度上講,中國白酒未來競爭的主線之一是老酒,即年份酒。
市場是最好的風向標。在市場結構和消費水平的升級下,越來越多的酒企推出“年份酒”這一產品概念。但正如一枚硬幣有正反兩面,年份酒市場的壯大讓中國白酒品牌價值不斷提升的同時,也在白酒市場掀起了一層熱議的波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