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務員一天拜訪三四十家終端,新產品推廣鋪貨率也都很高,但是銷量就是上不去,而且近兩年來銷量下降的速度也在不斷增加。
從終端數百位店主了解到數據,每天見到的業務員人數少在5到10個,多到20余位,甚至更高,但是真正留下印象的寥寥無幾,大多數店主見到業務員的第一想法就是:打發走。
經銷商追求的拜訪率和鋪貨率已經漸漸變味了!!
高拜訪率、鋪貨率下,
大多數都是僵尸!!
大多數業務員的拜訪只是“走過場”,而這樣狀況下達成的鋪貨大多數都是“僵尸”。從十年前正常的鋪貨收款,到近幾年愈演愈烈的“賒鋪”,市場已經失去了正常的秩序。
“貨先放這,賣出去了再結賬,賣不出去我拉走!”這句話已經成為現在業務員出去鋪貨經常說的一句話。很難想象,這樣狀況下完成的鋪貨,追求出來的高鋪貨率背后到底有多少水分,背后到底有多少店主真正把產品當做一回事兒。
大多數經銷商都在追求鋪貨率,但是真正活著的店只有不到20%,甚至更少。最后的結果是,10%的店銷量很好,10%的店銷量一般,而剩下50%的店基本沒有銷量,就直接把整體的銷量拉了下來。而且為了全面的鋪貨,來自庫存、資金的壓力逐漸將經銷商壓垮。僅僅臨期產品一項就能蠶食經銷商一半的利潤。
靠20%活著的店養80%的僵尸店,這就是現在經銷商的現狀。
80%的拜訪都是無用功,
大多數都是浪費時間!
一天上班8個小時,480分鐘。但是很多經銷商要求業務員的拜訪數量少則一二十,多則三四十。平均到一個客戶的時間只有20分鐘左右,其中還包括在路上的時間,休息的時間,在一個店的時間只有十分鐘甚至更少,真正得到開發的客戶只有幾個。
高拜訪率之下,有多少有用功?大多數業務員在高壓之下的工作只是應付而已,多數屬于無用的拜訪。
除此之外,業務員拜訪的時間大多數都處于工作時間,早八點到晚六點期間,但是很大一部分終端的客流高峰是在中午到晚上。這樣的狀況之下,很難對終端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和判斷。
在對終端了解不清楚,沒有客情之下的拜訪,注定只一場無用功。這不僅是經銷商的問題,也是大多數廠家施壓之下造成的狀況。盲目的追求高拜訪率、高鋪貨率,想要自己的產品“無處不在”。
從五年前開始,市場進入新的拐點。下滑成為正常的狀況。“無處不在”的老品牌及時鋪貨率極高、拜訪率極高,但是銷量依舊下滑。而新產品仍然盲目的追求“無處不在”的營銷,最終走向死亡。
近幾年真正崛起的品牌,經常被提到的“茶π”、“小茗同學”、“湯達人”等新產品,除了本身品牌背后的力量之外,對渠道的選擇,消費者的定向選擇,也是成功的關鍵。從特殊的、單獨的渠道,逐漸占據市場。
而不是單純的高拜訪率、高鋪貨率帶來的銷量增長!!
所謂的市場深耕到底是做什么?
是一遍遍的將市場犁了一遍又一遍?還是對市場的了解?
無論是終端的拜訪率還是鋪貨率的追求,都不是完全錯誤的,但錯誤的是掃射,沒有目標的掃射。大多數的經銷商對自己的產品和渠道都沒有清晰的認識。
大多數的拜訪都是體力活!但是現在的市場,需要的是把體力活變成腦力活。
自己產品的屬性,自己渠道的屬性,什么樣的產品適合什么樣的渠道,什么樣的渠道適合什么樣的產品……
不再讓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盲目的。盲目的選產品,盲目的拜訪終端,盲目的鋪貨,最后的結果就是一片混亂。拜訪率很高,鋪貨率很高,但是銷量卻一路下滑,所有的產品都堆在自己的倉庫里面。
所謂的深耕,不僅是一遍遍的犁市場。而是在這個過程之中真正的了解市場,將過去的掃射轉化成為精準射擊。把鋪貨變成精準的拜訪,精準鋪貨。把低于正常銷量的網點逐漸排除,把低于正常銷量的產品排除。
為什么新零售被推崇?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為利用數據的力量,在將這個過程完成。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真正能拴住終端網點的還是利益。所謂的客情,也只是最后的結果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