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公司開會,領導問大伙:“六月一號要發生大事了,你們猜猜是什么?”
身邊同事脫口而出:“兒童節!”
領導笑岔氣,見大家不明所以,領導順勢點了下,說是和白酒相關的,但大家還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隨后領導解釋道:“白酒新國標將要實施了,時間就定在今年的6.1號”。
領導一番話,立馬勾起了我的回憶,記得去年這段時間,相關部門就新國標一事向社會發起了征求意見,沒想到這么快就要實施了。
隨后筆者從各大渠道平臺搜索發現,大家都在討論白酒新國標的事,網友們也各抒己見,期待之情溢于言表。
為何大家會這么期待新國標了,就連往日話不多的公司領導也稱其為“大事”?
筆者研究后發現,新國標的一些調整的確能稱為“亮點”,白酒行業可能會面臨大洗牌。
亮點一、白酒不得使用非糧谷食用酒精和食品添加劑。
在以前,白酒是一個很寬泛的概念。
按生產工藝劃分,分為固態法白酒、液態法白酒和固液法白酒;
按糖化發酵劑劃分,分為大曲、小曲、麩曲、混合曲白酒;
按香型劃分,分為濃香、清香、醬香、米香、兼香等十二種香型。
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白酒的門檻并不是很高,就比如說“液態法白酒”。
液態法白酒是以人工培養的酒曲為發酵劑,各種廉價糧食(非糧谷,如紅薯、蜜餞、馬鈴薯等)為原料,經液態發酵蒸餾出食用酒精,最后再經過食品添加劑調制而成。
相比固態法白酒,其工藝簡單高效,原料成本、人工成本、時間成本也低不少,總結下來就是“門檻低、利潤高”,因此成為白酒行業的“香餑餑”。
但是,液態法白酒天生存在缺陷,香味物質比較匱乏,需要人為添加食品添加劑,或者采用串香、勾兌等工藝模擬固態法白酒的風味,使之達到能入口的標準。
只不過目前沒有很好的檢測手段,酒廠的自主性又比較強,很容易出現添加劑濫用的情況,近些年時不時的爆出酒精勾兌、甜蜜素、勾兌門等事件就是最好的證明。
這樣的白酒雖然符合生產標準,但如果酒廠技術水平有限,處理不得當,酒的質量就很難得到保證,長期飲用對身體的傷害非常大。
隨著消費者認知的提升,反對添加劑勾兌、回歸傳統白酒的呼聲越來越大,于是國家決定對白酒的專業術語重新進行定義。
因此,新國標中明文規定,所有白酒都不得使用非糧谷食用酒精和食品添加劑。
有必要一提的是,液態法白酒和固液法白酒依舊存在,也允許使用糧谷食用釀造酒精,但不得使用食品添加劑。
亮點二:調香型白酒將被列為配制酒,從此被踢出“白酒”行列。
從亮點一中,我們得知,以后的白酒將不得使用食品添加劑。
但有一個很現實的問題,大部分酒民的消費水平有限,如果完全取締所有的白酒,那勢必引發白酒行業的漲價潮,“一刀切”肯定不行。
為照顧到廣大消費群體以及方便大家辨認,新國標中將調香型白酒(含食品添加劑,市場體量大)列為“配制酒”。
配制酒雖然是以白酒為酒基,但在生產過程中會加入其它物質提升香味,比如說竹葉青酒、勁酒等都屬于配制酒,民間所講的蛇酒、藥酒等都屬于配制酒。
說句題外話,調香型白酒的氣質和配制酒挺像的,只不過前者更加隱晦罷了。
此番調整,真的是一舉兩得,不僅讓白酒行業更加規范,也讓白酒行業朝著大多數人想要的方向發展,難怪網友都拍手叫好!
好歸好,但新國標的實行也可能會對市場帶來巨大的沖擊,比如說白酒漲價,特別是中低端市場的固態法白酒。
這對一些堅持喝固態純糧但經濟實力偏弱的酒民來說無異于雪上加霜,這也是廣大酒友擔心的一點。
但不管怎樣,白酒新國標都會如約而至,提前選好適合自己價位的純糧食酒比慌不擇食要好些,下面給大家分享一款物美價廉的四川白酒,筆者喝過幾次,口感不說特別好,但日常飲用完全足夠。
此酒產自成都邛崍,度數為52度,是一款濃香型白酒。
原料為水、高粱、大米、糯米、小麥和玉米,每一種原料都是精心挑選的,水源則是當地赫赫有名的“通天泉水”,原料上都非常講究。
釀造工藝為邛崍本地傳統的大曲酒技藝,經過固態發酵、按質摘酒、分級儲存、精心勾調等步驟釀制而成。酒是自然發酵釀制的,既無酒精勾兌,也無香精、香料等添加劑。
和名酒的差距主要在于品牌力上,其次是勾調工藝上,但這酒也不差,選擇上不低于5年的優質基酒勾調,聞香窖醇香明顯,入口綿柔甜爽,收尾略苦,但喝完不上頭,對新酒友很友好。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了,其實新國標的調整遠不止這些,還涉及到方方面面,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官網搜索研究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