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醉美團隊
4月24日,“行走的汾酒”2018汾酒文化大巡展啟動儀式新聞發布會在杏花村蘆家街汾酒老作坊博物館舉行。
發布會上的重磅環節便是火種采集與火炬傳遞。啟動儀式前半個小時,汾酒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李秋喜特意來到了杏花村釀酒遺址,親自參與采火儀式。
“感恩大地,賜我黍糧,感恩上天,賜我美祿,中華汾酒,源遠流長,中國酒魂,萬世流芳。”在祭拜天地的儀式之后,李秋喜手持火炬,在杏花村遺址,采集火種、點燃火炬——這是華夏酒文明的圖騰畫面,是中國酒魂的流動寫意,是白酒祖庭的“行走”腳步。
啟動儀式上,著名評論家、文化學者、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張頤武,中國酒類流通協會秘書長秦書堯,汾酒集團公司董事會秘書長張琰光等分別做了主題發言,從不同的視角來闡釋他們眼中“行走的汾酒”。
1
張頤武:“行走的汾酒”未來無限
張頤武在觀摩采火儀式后表示,自己心情非常激動也非常震撼。在他看來,“行走的汾酒”2018汾酒文化大巡展是中華文明偉大復興時期里的重要活動,是汾酒把自己的歷史創造性轉化為未來機會的重要嘗試。
“采集自6000年前的文化生命火種,綿延到全中國、全世界,并在不斷傳承中傳播開來,為人心、物質的相通,為人類文明做出重大貢獻。”張頤武說。
在汾酒老作坊博物館參觀時,張頤武留意到汾酒獲得的甲等大獎章證書上,左邊印有1492年發現美洲的哥倫布,右邊是1513年橫穿巴拿馬地峽的瓦斯科·努涅里·巴爾沃亞。“西方文明在大航海時代創造了輝煌文化,對人類產生重大影響,是人類歷史行走的重大時刻,哥倫布和巴爾沃亞都是人類歷史行走的重要人物,兩個人穿越歷史匯聚在一起,在汾酒老作坊凝視汾酒。”
張頤武表示,在兩個歷史行走者的凝視中,李秋喜帶領下汾酒正以坦然的目光面對世界和歷史,”是歷史與現在的對接,是文化和精神的行走,是人類文化在新時代的巧妙交融,人類文明的行走也將從這里重新出發”。
張頤武認為,文化的行走具有兩個意義,一是傳,行走是文化傳播傳承的基礎;二是通,即人的心靈相通、物質相通。人在行走中相互理解,人相通、物相通、文化相通,這才是文化向前走的重要原因。
▲儀式現場的張頤武和李秋喜
在人類文化的“行走”中,酒居于何種地位?張頤武認為,人類文化包括精神文化和物質文化,其中以汾酒為代表的酒是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交匯點:“1915的巴拿馬萬國博覽會,是中華文化復興的起點,彼時的中國正面臨屈辱、困擾、失敗的時候,汾酒在舉世矚目的萬國博覽會上,為國家贏得了尊重,為正在承受苦難的中華民族帶來了光明。”
過去,“行走的汾酒”為中華文明傳承與復興帶來了頗多價值,“今后也將為文化崛起、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做出重要貢獻。只有傳承相通,人類文化傳承才能留下印記,才能蓬勃發展。”張頤武說。
2
秦書堯:流動的汾酒,白酒技藝的源頭
在說“行走的汾酒”之前,秦書堯向與會嘉賓講述了一個波爾多葡萄酒行走的故事。
波爾多能夠成就今天在葡萄酒界的“盛名”,其實也是因為經過了三次行走的歷程——
第一次,可以叫它“嫁出去的行走”。因為一個公爵的女兒出嫁,成了英國的一位王妃,波爾多葡萄酒被作為嫁妝帶到了英國,第一次行走的結果,是波爾多的葡萄酒成了當時英國的國酒。
第二次行走,是荷蘭人的功勞。波爾多五大名莊酒拉菲、拉圖、木桐、瑪歌,都是產自梅多克,而梅多克在大航海時代之前是一片沼澤,十七世紀的時候,荷蘭人發現了這里,就在波爾多港口附近劃出一片地,并加以改造,種植了葡萄。被譽為“海上馬車夫”的荷蘭人,隨著荷蘭海洋帝國的崛起,把葡萄酒從法國、從波爾多、從梅多克帶到全世界。
第三次行走,就是在美洲新大陸的行走,它讓波爾多葡萄酒成為美國葡萄酒的主流。1620年,著名的“五月花”號船滿載不堪忍受英國國內宗教迫害的102個清教徒到達美洲,從英格蘭把源自法國波爾多的葡萄酒帶到了美洲新大陸。
▲中國酒類流通協會秘書長秦書堯
為什么伴隨著戰爭和掠奪,有的東西沒有了,而有的則生命力愈發頑強,“其實道理很簡單,只有最優秀的產業母本和文化母本才具備流動的前提,才能夠在當地生根發芽、開枝散葉。不光是葡萄酒,你會發現,中國的白酒也是這樣。”秦書堯說。
從“行走的汾酒”這里,你會看到中國酒文明6000年生生不息,從未間斷。這里一磚一瓦都記載著中國酒業文明的進程,這一切依存于汾酒,汾酒就是中國酒文化,中國酒文化就是汾酒。
秦書堯認為,“行走的汾酒”有兩層含義:
一是技藝的完善。清香型的汾酒,是中國白酒出現最早、最成熟的技藝,這種先進性決定了汾酒的行走,進而衍生出中國白酒的各大流派。“而隨著因地制宜的新工藝和新商品,源頭技術同樣被提升,開出去的枝,散出去的葉,為根系帶來了更多的養料。”
二是文化的交融。什么最能打通地域的隔閡?什么最能激發情感的共鳴?只有文化,汾酒也正是這樣一條地緣性的血脈,它在當地留下了很多行走的腳印、灑下了種子,它的文化基因就與無數個市場、無數的人群產生了融合,這也就決定了汾酒將具備持久的生命力和強大的競爭力。
“流動的汾酒、行走的汾酒,一定是獨一無二的,只有流動的,才是火炬手,只有流動的,才是教科書,只有流動的、行走的,才能牢牢握住中國白酒的這面旗幟。”秦書堯說。
3
張琰光:汾酒就是中國白酒的“火炬手”
此次舉行啟動儀式所在的這條街叫蘆家街,所在的這個作坊叫汾酒老作坊,這里也有很多傳奇的故事。
張琰光說,“我們從這里往東800米就是杏花村遺址。6000年前,先人們第一次把蒸熟的谷物裝到小口尖底甕里,釀造出了中國白酒的第一縷清香,從此開始,汾酒穿過了6000年的歷史淵源,一直走到今天,從未間斷,和中華民族的文化如影隨形,沒有任何一個時間中斷,這在中國歷史上、在世界歷史上也是極為少見的。”
▲汾酒集團公司董事會秘書長張琰光
杏花村蘆家街汾酒老作坊是全國老作坊中,歷史最悠久、遺存面積最大、組成要素最全、對白酒貿易影響最大的一個名酒遺址,被譽為中國白酒作坊的“活化石”、“日昇昌”。
在汾酒老作坊,我們能看到中國白酒產業格局的奠定根基,能看到中國白酒歷史的前進歷程,能看到中國白酒釀造技藝的發展軌跡,能看到中華白酒文化的傳播航程。
“在這里,我們能找到中國白酒的根,能找到中國白酒的魂,所以說汾酒就是中國酒魂!”張琰光說。
這里是一個擁有神奇歷史的地方,在距這里以東800米左右就是杏花村文化遺址,是目前國內發現最早的釀酒遺址,出土的小口尖底甕將中國白酒的歷史向前推進了3000多年,奠定了汾酒——中國白酒的祖庭地位;
在這里釀出的汾清酒深得北齊武成帝青睞,被載入《二十四史》,成為宮廷御酒,而在這里釀出的干和酒風靡盛唐,成為朝廷貢酒;
在這里杏花村人將“大曲、固態發酵、蒸餾提酒”三大釀酒技藝綜合應用,定型了中國白酒釀造的基本工藝;
在這里釀出了人間最美的“甘露”,使汾州“甘露堂”在宋朝名滿天下;而在這里釀出的“羊羔酒”,望之色如冰清,聞之香如幽蘭,品之味賽甘露,出口英、法等國,堪稱酒中極品;
▲汾酒老作坊
在這里崛起了一代代晉商,明清時期“會做山西酒,腰無分文天下走”的勇氣和魄力就是源自這里,這里成就了晉商,也成就了天下名酒,汾酒隨著晉商的腳步傳播到全國各地,衍生出醬香、濃香、鳳香等白酒品類,奠定了中國白酒產業百花齊放的盛大格局。
所以說,這里——杏花村蘆家街汾酒老作坊,就是國酒之源、清香之祖、文化之根!汾酒就是傳播中國白酒文化的“火炬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