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父親是文化大革命爆發那年畢業的高中生。我記得有一次和他老人家閑聊,我們也是說到像今天題主問的這類話題,我父親隨口就說了兩句話:“開學了”和“我們上學了”。我剛開始聽了有些訝異問父親是什么意思,父親才說這兩句話分別是他小學第一節課和第二節課的課文,聽完父親的解釋不禁讓我莞爾一笑感觸很深。
父親已經是70多歲的老人了,居然還背得60多年前讀過的“課文”!我們當中還有誰記得自己讀過的第一遍課文呢?我家只要是我父親讀過的書,不管是教材還是其他書籍,多數都用牛皮紙把封面包裹嚴實,再用正楷把書名抄寫標注清楚。但我看現在很多學生一畢業就把教材撕毀扔棄,對照就讓人感慨心痛。我自己讀書倒是沒怎么刻意去背課文,好讀書,不求甚解,也不在意是否記住。喜歡讀的就翻來覆去的看,不喜歡的,即便是所謂的名篇佳作也走馬觀花草草了事。記住哪些課文,要我像背書一樣說出來我現在也想不起來有哪些,反正我是讀過的文章詩句要用的時候就會突然福至心靈地浮現在腦海里。
古人有“讀諸葛孔明《出師表》而不墮淚者,其人必不忠;讀李令伯《陳情表》而不墮淚者;其人必不孝;讀韓退之《祭十二郎文》而不墮淚者其人必不友”的評述,我也深為認同。這三篇課文也是我以前有事沒事都會經常誦讀的文章,不知道大家還有印象沒有。
“鞠躬盡瘁死而后已”說的是諸葛亮,“母、孫二人,更相為命”講的是李令伯,“兩世一身,形單影只”韓退之矣。我是每每想起這幾篇課文都無以言表,不能自已。
其實在我看來,純粹就讀書這件事來說,讀過的書是否記住并不重要,關鍵是要讀進去有所受益,轉變成對自己有用的知識經驗。臺灣已故著名暢銷書作家三毛就說過她的經驗感受,她說讀書多了容顏自然改變,在她看來讀書還能美顏。三毛的原話是“”有時候許多我們自己認為已經看過的書都成過眼煙云,不復記憶,其實他們仍是潛在的。在氣質里,在談吐上,在胸襟的無涯。當然,也能顯露在生活和文字中。”今天是高考的最后一天,在這里再次預祝天下所有的莘莘學子都金榜題名學有所成,不以分數輪英雄,把書讀活,而不是死記硬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