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酒報記者 張瑜宸
中國酒業作為老字號的傳承者和記錄者,已經深深融入中國人的文化和生活方式中,但能不能再大膽些、開創些,通過跨界、聯名、創新配方、包裝和生產,由內而外地讓人耳目一“新”,還需要全行業的共同努力。
最近,酒圈兒有批“老字號”上新了。包括習酒、貴州醇、安酒、青酒等在內的一批白酒企業獲評“首批貴州老字號企業”。
據悉,為助力弘揚貴州優秀傳統文化,加強“貴州老字號”品牌建設,提升老字號品牌價值和影響力,6月底,由貴州省商務廳主辦、貴州老字號協會(籌備組)承辦的2021年“貴州老字號”振興發展會在貴陽舉行。
值得關注的是,此次評選的“貴州老字號”有特別要求:在品牌歷史方面,需創立于1982年(含)以前;在地域文化方面,商號、商標或品牌需發源于貴州,具有地方民族特色和鮮明的地域文化特征,具有歷史價值和文化價值;在產品工藝層面,需傳承獨特的產品、技藝或服務;在社會口碑層面,需具有良好信譽,得到廣泛的社會認同和贊譽。
從中我們不難看出,“老字號”的“老”正是其魅力所在,其所傳承的品牌價值、經濟價值、文化價值,正不斷賦能其創新活力。這也是為什么近些年,很多政府相繼出臺有關政策,在保護老字號的同時,大力支持老字號通過資本市場發展壯大。特別是在強調歷史積淀的白酒行業中,白酒中的老牌產品也曾深深影響著幾代人。
但遺憾的是,白酒明明有燦爛的歷史和厚重的文化,但其價格遠不如威士忌、白蘭地等進口烈酒更有商業價值,并且其市場受歡迎度也因總和“老”相關,而缺乏“新”玩法和“新”受眾。
根據《中華老字號品牌數字資產分析報告》,相比其他市場知名品牌,80、90年代的人和60、70年代的用戶相比,對老品牌的了解程度還有很大差距。此外,有公開數據顯示,老字號的購買轉化率僅為34%,老用戶流失嚴重,且從年齡維度上,不同代際的消費者顯示出明顯的消費區隔。
據統計,目前,國家商務部共認定中華老字號企業1128家。其中,酒類中華老字號為130家。但《華夏酒報》記者通過梳理發現,除卻A股上市公司及地區龍頭企業,一些老字號的酒企因經營理念和機制陳舊,難以適應新時代的市場環境,也缺乏競爭壓力和意識,企業業績連年下滑,并且經營十分困難,有的已慢慢地從市面上消失了。
顯然,如何保護并且激活中華老字號,讓它們長久地存在,成為當前的迫切問題。尤其是民族自豪感成為更多年輕消費者的普遍情緒,更應該抓住時機,通過設計、講故事和渠道下沉來迅速占領“后浪”們的心并且閃耀國際舞臺。
正如淘寶主播“一哥”李佳琦所說,優秀的、創新的中國品牌值得擁有產品溢價,他們應該與高檔國際品牌相提并論。
“首先,企業應該熱衷于了解年輕顧客的追求,并緊跟最新的趨勢。”加華資本創始合伙人兼董事長宋向前表示,作為生產者還需要徹底了解人性,并應設計出應對這些需求和趨勢的產品和服務。
作為中國商業的三種基本力量,老字號與外資品牌、新晉本土品牌相比有很多不同,但最有“內涵”。而中國酒業作為老字號的傳承者和記錄者,已經深深融入中國人的文化和生活方式中,但能不能再大膽些、開創些,通過跨界、聯名、創新配方、包裝和生產,由內而外地讓人耳目一“新”,還需要全行業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