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佩海
依筆者拙見,酒業特別是白酒業目前正在唱一曲“大風歌”。
“大”指的是定目標貪多求大,動輒幾十億幾百億,你追我趕;“風”指的是搞經營追潮跟風,染醬、做高端,爭先恐后;“歌”指的是看市場燕舞鶯歌,陶醉于消費升級、中產擴軍,樂觀至極。
“大風歌”的旋律慷慨激昂,唱出的是雄心壯志,但引吭高歌的背后蘊藏著的風險,值得我們警惕和深思。
優美的歌曲一定源于生活,正確的決策一定源于實踐。
為實現酒業的健康發展,我們必須首先把調查研究做深做透做細,真實、準確、全面地把握上下左右內外的主客觀情況,切實做到知己知彼、心中有數,才能百戰不殆、行穩致遠。其中的關鍵,是對酒類市場要做到心中有數。
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對酒類的發展同樣起決定性作用。對酒類市場的規模和結構進行認真調研,對“消費升級”和“中產階層擴大”進行全面分析,培育與酒類發展相適應的有效市場至關重要。
對酒類市場,應該說我們籠統的概念講得多,扎實的分析做得少;有利的情況說得多,不利的因素看得少。
對“消費升級”與酒的關系要心中有數
人民生活水平、消費水平不斷提高是不爭的事實,我國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消除了絕對貧困更是輝煌的成就,其對酒業發展的促進作用也顯而易見,但同時要看到消費升級的幅度在人群中是有差別的,消費是分階層的。
因此,對酒類市場也要細分,特別是對高端消費階層的群體有多大要有比較準確的估計。
首先,看低收入人群的數量。據公布,在14億多人口中,有6億人月均收入只有1000元,這個數據不可忽視。
其次,看在職人員的收入。據報道,從全國來看,2020年全國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為97379元,比上年增加6878元,名義上增長7.6%,增速比2019年回落2.2個百分點。扣除價格因素,2020年全國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實際增長5.2%。同期全國城鎮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為57727元,比上年增加4123元,名義上增長7.7%,增速比2019年回落0.4個百分點。扣除價格因素,2020年全國城鎮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實際增長5.3%。
據此推算,平均每月的工資收入在扣除稅費之后用于養家糊口,還能剩下多少人有財力去購買高端酒?
再次,看退休人員的收入。據有關部門披露,我國建立健全了養老金待遇確定和合理調整機制,連續調整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企業職工月人均養老金從2012年的1686元增長到2020年的2900元左右。有的煙酒店,茅臺的售價為3000元以上,可見許多人一個月的養老金連一瓶茅臺都買不了!
最后,看人口的發展趨勢。有關部門同時指出:我國已進入人口老齡化階段。
一是人口預期壽命延長。我國城鎮人口平均預期壽命從新中國成立初的40歲左右,提高到2019年的77.3歲,2030年預計達到79歲。
二是人口老齡化加速。預計到2022年和2035年,全國老年人口總量分別達到2.6億人和4.2億人,分別占總人口的20%、30%,逐步進入中度、高度老齡化階段。
三是勞動力資源稟賦變化明顯。我國勞動年齡人口數量從2012年開始出現下降,年均減少300萬人以上,并且減少幅度在加大,預計“十四五”期間還將減少3500萬人。
四是平均工作年限縮短。勞動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不斷增加,1982年受教育年限超過8年,現在已達10.8年,新增勞動力平均受教育年限達到13.8年,開始工作的年齡不斷推后。
總的來看,我國人口老齡化呈現出“未富先老”、速度加快、規模龐大、農村老人占比高等特征,對經濟社會發展帶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顯然,老年人口增多、勞動人口減少、平均工作年限縮短對酒類市場而言,都不是利好消息。
縱觀上述數據,有成就也有不足,有優勢也有風險,反映了我國的基本國情,佐證了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發展是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要清醒地看到,我國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仍然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
酒類的發展離不開這個大環境、大前提,我們必須認清形勢,順勢而為。
對“中產階層擴大”與酒的關系要心中有數
中產階層不斷擴大是不爭的事實,在14億多人口中,達到中產收入水平的人已有4億左右也是不爭的事實,其有利于推動酒類產品的升級同樣是不爭的事實,但對中產階層及其與酒的關系也要做出全面的分析。
首先,中產階層的定義不精確,涉及的人群范圍較寬泛,內部收入差別也較大。有人把人均年收入4萬元至12萬元的人群均列入到中產階層,折合到每個月的收入為3300多元至10000元。算一算,他們對消費高端酒的財力能有多大呢?
其次,中產階層的負擔也是沉重的。他們中的許多人上有老下有小需要撫養,甚至還背負著房貸。有經濟學家指出:“像北上廣深好像大家都是千萬富翁,事實上擠壓了你很多消費,而且背負了很大的房貸,一輩子給銀行打工”。即使富裕人群,其主流消費趨向也是休閑娛樂、旅游觀光、美容健體、子女教育等,花高價買瓶酒喝未必是高頻率。
再次,至于政務商務消費,其受政策管控和其他因素的制約也不可能接納無限多的高端酒。因為我們提倡“少喝酒,喝好酒”,指的是喝品質好的酒而不是價位高的酒。簡約而非奢靡的消費,樸實而非虛榮的生活,才是政府和社會鼓勵的方向。
可見,消費升級不等于消費高端化,中產階層擴大不等于消費奢侈化。如果大家都去生產幾千元一瓶的白酒、葡萄酒和500元一瓶的啤酒,那么酒業就會嚴重脫離群眾、脫離實際。所以,同市場變化相適應的酒品升級可以有,貨真價實獨特稀缺的高端酒可以有,但把高端化作為酒業的發展方向,鼓勵酒企都去做高端酒,則缺乏市場支撐,是主觀超越客觀。可以預言,高性價比仍將是酒品長盛不衰的真諦,差異化發展仍將是酒企行穩致遠的法寶。
從社會輿論看,一些部門和人士對高價酒的大量涌現頗有微詞,需要我們深思。對酒業發展的過熱現象,行業協會也曾發出過警示,需要我們重視。
總之,對酒類市場的真實狀況、發展趨勢了如指掌、心中有數,才能規避風險、穩中求進。
主觀臆斷、以偏概全,難免決策失誤;頭腦發熱、盲目跟風,難免“務虛名得實禍”。
著名釀酒專家王秋芳生前多次講:“釀出讓老百姓喜歡喝又買得起的好酒是我一生的追求和理想。”無論經濟怎么發展,市場如何細分,先賢的話都值得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