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月更迭,青山依舊。往事如風,今朝回首。
歷史與當下同步,一起寫下不可磨滅的記憶和足跡,見證一方美酒的變遷與崛起。
千百年來,堪稱"中華名酒"的四特酒在悠悠歲月里銘刻"東方之醉"。而那些有關四特美酒的來龍去脈與細微末節也一直在時光隧道里回蕩……
"酒都"之名因四特美酒而起
四特酒產地樟樹市位于江西省,這里依山傍水、山川秀麗,盛產中藥材,是全國著名的"藥都",同時,樟樹市還有一個響亮的稱號——"酒都",說起"酒都"這一稱號的來歷,有許多值得回味的歷史故事。
歷史上夏為商湯所滅后,商朝派出外交使臣來到吳城,吳人將自己釀造的四特美酒獻給了商王。美酒四特被拉到商朝地界后,很快為商貴族所追捧,出現供不應求的情況,于是,吳城"酒都"之名開始叫響。上世紀,從樟樹市吳城遺址出土了一批精美的青銅器,一時間震驚整個考古界,從這些出土的文物來看,吳城的青銅技術既具有自己獨立的文化風格,同時也受到商文化的影響,這一發現剛好證實了吳城作為"酒都"和商王朝千絲萬縷的歷史關系。從吳城遺址出土的觚、尊、爵、斝等多種古老盛酒容器來看,吳人當時的釀酒技術已經十分嫻熟,"酒都"并非徒有虛名。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通過"牧野之戰"大敗商軍,商被周所取代。此時隨著產量的增加和"酒都"名聲的傳播,四特酒開始走向更為廣大的地區。到春秋戰國時期,樟樹范圍內的吳人部落土地被一分為三,分別屬于越國、吳國和楚國,而"四特酒"隨著這些不同分封國所統領的范圍而越傳越廣,隨吳傳入江浙,隨越入閩粵,隨楚入兩湖地區。各國勢力在爭奪鄱贛流域的過程中此消彼長,"酒都"吳城更是成為各國爭搶的寶地,其"酒都"之名也隨之傳遍大江南北。
到了戰國時期,作為"戰國七雄"之一的楚國實力最為強大,將"酒都"吳城及其周邊地區占領,并下令吳城常年進貢四特酒,給楚國貴族階級享用,四特酒慢慢成為楚國的國酒。
"酒都"因四特而得,四特因"酒都"而傳。這種歷史背景給四特酒提供了一個展示獨特風格的舞臺,同時也促使四特酒不斷向前發展。
"四特"之名由先人祭祀而來
在遠古時期,四特酒產地吳城一帶生活著一支以狩獵為生的吳人部落,他們是江西樟樹的先民。夏為商所滅,被夏王朝欺壓多年的吳人部落首領吳王想去祭祖,他下令部落屬地所有的釀酒師傅,一定要釀造出上等美酒祭拜祖先。但上等好酒哪里來呢?此時,吳王想起了老吳王臨終前的遺言——"夏滅可掘先祖封存遺跡"。于是,吳王便在遺跡上找到了先祖的"釀酒圖譜",下令釀酒師傅依據"釀酒圖譜"的古法,取樟樹閣皂山的九龍泉水和當地的優質稻米,經過九九八十一天方才釀出了一樽甘醇的美酒。
吳王攜部落子民殺四特(特:健壯的公牛)、敬美酒祭祀先祖神靈,祈禱保佑吳人崛起。這時一旁的釀酒官詢問道:"大王您看這酒取什么名字呢?"吳王答道:"此酒和四特同等珍貴,就叫'四特'吧!"于是,四特酒便因此而得名。
好一個"四特"——"四"為東、西、南、北四方,取擴張疆域之意;"特"為公牛,乃吳人部落圖騰,有霸主之勢。在遠古時代,圖騰文化十分濃厚,是一個部落或酋邦的標志。因為先祖和牛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吳人便以牛為圖騰。直到今天,在四特酒的產地樟樹市還流傳著"一樽酒價值四頭牛"的民間傳說,或許正是吳人部落用四特酒祭祖的文化符號;同時,這里還流傳著吳王先祖"釀酒秘笈"的傳說,說是先祖積德遇仙,得到了為玉皇大帝釀酒的釀酒秘笈。
樟樹市作為著名的酒都在當地筑衛城和樊城堆出土的陶器中再一次得到佐證。其中有一種吳人部落的酒器——"鬶",據考證大約屬于5000年前新石器時代晚期的物品,是樟樹先民飲酒的主要酒具。"鬹"不僅代表了樟樹乃至全國酒文化的最早歷史,同時也印證了四特酒的源遠流長。
四特品牌從四個"特"字而始
清朝時,樟樹的釀酒已十分發達,江邊老街的茶樓酒館長達十幾里,終年座無虛席。鎮內的釀酒作坊達到數十家,全鎮年產酒量高達100萬至150萬公斤。而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四特酒乃是樟樹民間眾多酒坊白酒的統一叫法。雖然整體上各家酒坊的四特酒風格基本一致,酒質也都屬上品,但難免有一些以次充好的酒對四特酒的聲譽產生影響。這種情況下,正本清源、形成品牌效應的任務被一家叫"婁源隆"的酒坊完成了。
清朝光緒年間,有個叫婁德清的小伙子在當時樟樹鎮滿洲街的萬成酒店當學徒。他聰明好學、勤奮刻苦,很快就熟練掌握了"四特土燒"的傳統釀造技術。在積累了幾年經驗后,他與陳源茂酒店合伙經營,成立了"婁源隆"釀酒作坊。
初期,"婁源隆"酒坊采用"四特土燒"傳統的小曲釀造蒸餾白酒的工藝,雖然酒質優于鎮上其他酒坊的酒,但是沒有從根本上產生差別,因此酒坊也沒有太大的發展。為了改變這種局面,婁德清從傳統四特酒釀造方法中挖掘,并不斷研究、借鑒以前的釀酒法和其他酒家的釀酒法,進一步改進制曲、發酵、蒸餾等工藝。其間合作伙伴陳源茂酒店退出,"婁源隆"由婁德清獨立經營。
憑借新改進的優質四特酒,"婁源隆"的酒最終在整個樟樹鎮脫穎而出,銷路大增,"婁源隆"一躍成為樟樹鎮的酒業巨頭。而隨之而來的是,市場上開始出現一些冒充"婁源隆"名號出售的四特酒。為了與這些假冒產品區別開來,婁德清便在酒壇上貼上了四個"特"字,顯示這是真正純正的"四特酒",又表明此酒特別優質,四特品牌由此而始。
歲月如梭,轉眼間四特酒已越千年。如今它已成為"清香醇純,回味無窮"的特香型白酒的開創者,以"整粒大米為原料,大曲面麩加酒糟,紅褚條石壘酒窖,三型具備猶不靠"的獨特制作工藝與香型風格,得到業界與國家的認可,成為中國白酒中的一大特色和重要文化遺產。
從古代走入現代,從樟樹走向全國,四特酒展現了中國綿長深厚的酒文化魅力,成為中華酒文化的一個鮮明標識,而那些或眾所周知或鮮為人知的傳奇軼事也如余音繞梁般不斷傳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