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寒流來了,大家的(人造)貂都買上了嗎?!
沒買上的各位朋友,也不要擔心!仔細想想還有什么,能讓這寒冷的冬天變得熱情似火,讓你心潮澎湃,就算西北風再大也吹不滅你心中的溫暖?
沒錯,就是……
葡 萄 酒 !
啊,葡萄酒,你是我身體的小棉被,帶我飛去春天的小翅膀。
那么,能喝到各種酒的酒會,不就是承載著愛與溫暖的小天堂了嗎?!
當然是啦。
不論你是在深秋的路上躑躅獨行時忽然心頭一熱,還是作為空巢青年受夠了每周例行的周末癱,十一月份那么多酒會呢,隨便選一個,走進去,拿起晶瑩剔透的酒杯,你絕對不會后悔。
嘿嘿,這就到了問題的關鍵了——如何以正確的姿勢,端起一杯酒?
如果你是在問一個葡萄酒死忠,那么他可能會告訴你,手離杯壁越遠越好!具體操作,有以下幾種:
姿勢一:“實用度一級棒!”
這應該是最常見的一種拿酒杯的姿勢了,適用99%的場合,安全可靠,受全世界人們歡迎——除了烏干達!因為在烏干達,人們早已形成了“握著杯壁喝酒”的習慣,即使是不拿杯柄不舒服星人,也最好入鄉隨俗哦!
姿勢二:“專業人士初登場!”
在對專業度要求較高的場合,像是專業的品鑒會等,你可能會看到人們這樣拿杯子。之所以這樣持杯,有兩方面的原因:
1. 人體的平均體溫36.5℃,遠高于紅葡萄酒的適飲溫度15~18℃和白葡萄酒的適飲溫度7~10℃,手離杯壁越遠,體溫對酒口感的影響越小;
2. 如此拿酒杯,杯壁周圍沒有任何遮擋,可以更好地看清酒液顏色。
姿勢三:“如果酒杯會自己漂浮該多好……”
姿勢三可看作姿勢二的進階版,有一定難度,筆者建議大家在使用前最好多加練習。畢竟,一個拿不穩,酒灑了,就有些尷尬了。
如果你是剛開始喝葡萄酒,那么只掌握第一種姿勢就好啦。而且很多面向普通愛好者的酒會,人數都不少,不論是姿勢二還是姿勢三,在這樣的場合用起來,灑酒風險都不小哦。在剛剛結束的Decanter活動上(尤其是下午場),如果你用姿勢二,或者姿勢三,大概你現在正在洗自己(或者別人)的衣服吧……
但要是實在想品嘗最佳狀態的葡萄酒,又想能拿得穩,也不是毫無辦法。現在很多酒會均有提供的“免拿持杯帶(袋)”,可以讓酒杯很乖地靠在你的胸前,而且除了在拿起來喝的那一刻外,你無需考慮什么持杯姿勢,也不用擔心拿不穩,可以說是最便捷的持杯方式了。如今國內很多大型活動上,都會提供這樣的神器,多出來逛逛,家里肯定少不了!
當然啦,就算不是參加酒會,在朋友們的聚會上,也經常需要喝喝喝。要是十分親密的朋友,聚在一塊兒對瓶吹都沒問題;但要是沒那么熟悉的朋友,或者你僅僅是參加了一個為社交而舉辦的晚會……
在這種偏休閑的場合,受歡迎的持杯法又是怎樣的呢?
一說到聚會,太容易想到香檳了。
嗞嗞冒泡的香檳好像天生就是要給人帶來歡樂的,就連一開始為這些奇怪的氣泡苦惱萬分的香檳的創造者——唐·培里儂(Dom Perignon),在嘗到這出于偶然的造物時,也忍不住贊嘆:“我看到了星星!”
而作為香檳的創造者,他又是如何拿香檳杯的呢?
在一個以“僧侶和酒”為主題的系列油畫中,唐·培里儂紅撲撲的臉頰看起來像是喝醉了一樣,但是拿著香檳杯的那只手,還是極克制的放在杯桿上,不忘向大家傳授“拿起一杯香檳的正確姿勢”——
把手老老實實放在杯桿上,嗝~
之所以要這樣拿香檳杯,也是主要是考慮到適飲溫度的原因。普遍的香檳適飲溫度是4~10℃,只有在低溫的條件下,氣泡才會更愿意待在酒中,口感也因此更好。
但幾杯香檳下肚,你還能像香檳之父——唐培·里儂本人一樣,控制住自己的手嗎?
世界知名愛酒人士——伊麗莎白二世表示,在輕松的場合,當然表現得輕松一點就好啦:
但除了這種細長型的香檳杯外,大家也可能經常看到杯肚很扁、很寬,看起來像一只小碗一樣的杯子——
它的學名叫做“碟形香檳杯(Coupe)”,在宴會上,被拿來摞成一個“酒杯金字塔”的,常常就是這種酒杯。
在電影《了不起的蓋茨比》中,小李子還用這樣一杯香檳,凹了一個經典造型。
大家注意看小李子的姿勢,“手心外翻式”持酒杯——整只手穩穩地把握住這個“大肚酒杯”的平衡。
這種把整只手都貼在杯肚上的拿法,當然會影響到香檳的香氣和口感。但是,Who cares?在如夢似幻的夜晚,誰會拿著這種奔放的大開口酒杯細細品鑒?只是最好拿穩一點,小心別破臟了你心上人的裙子;還是你想來個“一潑驚人”,讓她一下子就記住你?
咳咳,畢竟不是情感欄目,咱還是繼續說拿杯子的問題了。
其實,小李子的這種手法,人們在拿白蘭地杯時,也經常會用到。
大家看下面這兩種姿勢,猜猜哪種更標準一些呢?
按照之前的經驗,我們可能會覺得“手指放在杯桿上”的那個姿勢會更準確一些,但實際情況恰恰相反——火辣的白蘭地就喜歡被你捧在手心里!
白蘭地之所以如此的特立獨行,和它的“烈酒屬性”有很大的關系。大家還記得第一次喝烈酒的感受嗎?不論是威士忌、白蘭地、杜松子酒……如果你像聞葡萄酒一樣,毫無防備地去聞它們,那么一瞬間沖入鼻腔的,可能不會是你習以為常的花香水果香烘烤香等等,而是突如其來的一股嗆人酒精味……
轉眼間,男默女淚……
有的人為了避免這種“傷害”,會先在杯口吹氣,把刺激的酒精氣息吹掉再聞香氣;或者就直接用人體的溫度,讓一部分酒精受熱揮發,降低酒精帶來的刺激感,從而更好的聞到其中復雜的香氣。
如果還不習慣烈酒的刺激感,對于“喝烈酒”這件事來說,是沒有多大影響的。畢竟烈酒,還有一個廣為人知的輕松喝法——那就是,調成雞尾酒再喝!
按照慣例,我們先來說一下,經典雞尾酒杯的正確持法——
一定要抓住杯桿。如果單支手握不穩的話,可以用另一只手托住杯座。但如果是足夠優雅的淑女,還是會選擇只用一只手就搞定它。
不過,雞尾酒作為自由組合的產物,向來以多種多樣的可能讓愛它的人們欲罷不能;那么,拿雞尾酒杯的方式,只局限在一種豈不是太可惜了?
所以我們拿著喝——
捧著喝——
頂著喝——額……
畢竟喝酒,開心最重要嘛!
而且就拿酒杯這件事本身來說,雖然會有比較便于品鑒的標準姿勢,但實際上就像我們每個人都會有自己最鐘愛的一種酒類風格一樣,喜愛并習慣的持杯方法也因人而異。
曾經就有外國研究者調查了超過500名飲酒者的持杯習慣,并將這些不同的姿勢與他們的性格聯系在了一起。
譬如說,如果一個人這樣拿酒杯:
那他一定是一個工作狂,非常忙,忙到神志不清的那么一個人。他根本沒時間夸這杯酒多好喝,只能以行為藝術的方式說,“這酒真的666”。
當然了,為了避免他猝死,還是別讓他喝了。
而如果一個人把酒杯像嬰兒一樣護在手心里,那建議你不要跟他開過激的玩笑,打招呼也最好溫柔有禮貌。因為他神經脆弱,可能還深受焦慮和失眠的困擾。
不過要是他杯子里盛的是羅曼尼·康帝,那之前的那段分析當我沒說……
一個人要是以這樣的姿勢走入酒會,那么他很可能“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于找到一個對上眼的人。如果你對他沒意思,建議離他遠一點。畢竟為了博得關注,他會無所不用其極——要是真的看上你了,而你就是不在意他,那可能下一秒他的酒就灑在你身上了。
如果一個人在你面前,以這種詭異的姿勢拿酒杯,你千萬——千萬不要急著揍他!他可能只是喝醉了而已……
嗯……如果一個人這樣拿酒杯,那你基本上可以判斷他,是一個外星人了。
其實,拿酒杯時挺有意思的一件事。如果人人都敞敞亮亮,不受標準姿勢的限制,說不定我們在酒會上喝酒喝累了,還能看看周圍人拿杯子的方式,猜猜他們是什么性格,還能交上一兩好友呢!
當然了,要是看見這么拿杯的,咱還是趕緊跑吧……
文 | 叢穩穩
想要了解更多葡萄酒知識,就快來關注我們吧~
快去各大應用市場下載我們的APP【論酒】,與數十萬葡萄酒愛好者一起發現美酒,分享微醺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