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將至,受疫情影響,各地都鼓勵人們就地過年。然而,這并不能完全阻擋人們歸家的心。即便那些回不去的,到了這個時候,思緒總是不自覺的往老家跑,就像著魔一樣。
過年,為何有如此魅力,為什么中國人這么重視過年?
過年是“感恩”
《說文》解釋“年”為五谷成熟。而五谷成熟之后呢?那就是感恩啊。于是便有了“臘”,把一年的收獲奉獻于祖先靈前或諸神的祭壇,對大自然和祖先來一次集中答謝。
不管是尋根問祖,還是祭天祭地,或者是給老人大拜年,走親串戚也好,都是教人們不要忘本。天、地、人、鬼、神,都在感念之列。
過年是“孝”的傳承
我們越長大,和父母在一起的時間越少,不知不覺中,我們會發現,客廳還是原來的客廳,春晚還是那個春晚,但父母的兩鬢卻從青絲逐生白發,到最后兩鬢蒼蒼,那是歲月的痕跡。而過年,則意味著更多的陪伴。陪伴,就是最好的盡孝!
過年是“敬”
在古人看來,年一定是神圣的。買灶神、門神像不能叫“買”,而叫“請”;點香不叫“點”,叫“上”。
過年的“敬”卻又好像并沒有一個特定的對象,有些是敬天、敬地、敬鬼神,或者有人說這些是迷信,但很多不信這些的人也在“敬”,敬的或許是傳統,或者敬的就是這個年。敬很神奇,守歲是敬,社火、鞭炮也是敬,動靜自如。
過年是“團圓”
團圓意味著健康,意味著平安,意味著綿延昌盛。這也就是為什么一年的辛苦和汗水只有落實到團圓上才有意義。
團圓飯,特別是除夕的團圓飯,它不是簡單的一頓飯,他在乎的是一家人一族人能不能坐在一桌上,在乎的是這個家的圓滿程度,幸福程度,昌盛程度。
過年是祈福
無論是年畫,還是大戲,或者各種祭禮,包括一言一行,最終包含的都是祈福的愿望。比如中國人婦孺皆知的《劉海撒錢》:“一撒風調雨順,二撒國泰民安,三撒三陽開泰,四撒四季平安,五撒五谷豐登,六撒六畜興旺,七撒北斗七星,八撒八大金剛,九撒九天吉祥,十撒十方如意。”這便是古人對祈福的理解。福是怎么來的呢?當然是從積德行善來。
過年最重要的當然是喜慶和快樂
過年,就是為喜慶而來。過年的喜慶融入生活的每一個元素。香噴噴的飯菜是喜慶;在紅彤彤的春聯“門迎春夏秋冬福,戶納東西南北財”是喜慶;聲聲入耳的爆竹聲,喧天動地的鑼鼓聲是喜慶;孩子們的新衣服和壓歲錢更是無限的快樂和喜慶;抬頭迎春春滿院,出門見喜喜盈門。
過年是別樣的教育和傳承
過年其實是一出中國文化的全本戲,是中華民族基因性的精神活動總集。是中華民族的一種準宗教性質的傳統,帶有一定的迷狂性,正是這種迷狂性,才造成春運,讓人們不顧一切的想回家,像候鳥一樣,無條件的,回家。
總有人說,中國人沒有信仰,其實是有的,中國人的信仰,在過年中就能完全體現。只有真正懂了中國年,才會讀懂中國人!
有酒才有年味
中國人過年,是少不了那一杯酒的。過年就圖個熱鬧喜慶和健康,酒自然成了最好的助興工具。對于一年到頭難得回去一趟的游子而言,過年的時候,親朋好友相聚,喝上幾杯,享受酒后帶來的那種灑脫放松和自在舒暢的感覺,讓心情徹底放松下來,把過去一年種種的不快和煩憂都拋諸腦后,這就是極大快樂。而這種感覺,是每個人都無法抗拒的。
疫情之下,能回故鄉的,喝一杯酒,敬一下父母。不能回鄉的,喝一杯酒,敬這不平凡的春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