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檳,這種“神奇”的起泡酒自問世以來,似乎就自帶一張夢幻的“慶典臉”。它的金色氣泡歡樂地升騰在電影、體育、時尚等全球聲色最為熱烈的地方,全能又傲嬌地成為葡萄酒家族中最會制造氣氛的大神……
如果說世界上有一種飲品能打破社會與民族的界限,迅速把不同背景、不同愛好的人籠絡在一起,那一定非香檳莫屬。
論王者風范,只服香檳!
1668年至1715年間,修道士唐·皮艾爾·培里儂在香檳地區的艾佩爾奈小鎮負責修道院的酒窖管理,并釀造為圣餐準備的葡萄酒。偶然的契機下,他發現了葡萄酒瓶中的二次發酵。由于當時的香檳產區出產的都是靜止葡萄酒,他一生都致力于消滅這種“奇怪”的泡泡。盡管如此,在無數的故事版本中,后人都將其譽為香檳之父。
唐培里儂的雕像至今矗立在酩悅香檳酒莊庭院內
早在香檳會冒氣泡之前,它就已是皇室宮廷的摯愛,可以說自始就是“王者之飲”。
1715年前后,太陽王路易十四在統治的最后時期,曾一度沉迷于輕盈、閃爍的“香檳”。從中古世紀至1825年查理十世,法蘭西歷任國王的加冕典禮都在蘭斯(Reims)舉行,法蘭克王國第一任國王克洛維(Clovis)也是在此接受洗禮,清麗的香檳之鄉因此也被譽為“加冕之都”,而這些歷史上最重要的加冕時刻無一不使用的是來自香檳區的名酒以示慶祝。
世界香檳之都埃佩爾奈(Epernay)小鎮上的“香檳大道”
在香檳會冒氣泡之后,它的受歡迎程度更是空前的,特別在其入駐凡爾賽宮后,香檳成為每個貴族手中不可或缺的飲品。喝香檳亦是身份權位的象征,曾有法蘭西國王路易十五的著名情人龐巴杜夫人不遺余力地稱頌過它:“香檳是喝下去后唯一能使女人變得更迷人的葡萄酒……”
不過,香檳在這一時期還并不屬于大眾酒飲,它的釀制被嚴格限制,價格也是物以稀為貴,只有王親皇室,或者在巴黎倫敦等歐洲上流社會的顯赫家族才有機會品嘗,其奢華地位當時已可見一斑。
1807年7月26日拿破侖到訪酩悅香檳酒窖
如今,香檳在全球的受熱捧程度恐怕讓其它酒種忘塵莫及,從貴富名流到搖滾樂手,擁躉無數,人們似乎都樂于將名利與情懷抒托于一瓶起泡。法國著名音樂人大衛·庫塔(David Guetta)、美國影后斯嘉麗·約翰遜(Scarlett Johansson)又或者瑞士網球男神羅杰·費德勒(Roger Federer)都曾先后把他們優質的公眾形象與香檳聯合在一起。
香檳名家更是各大皇室貴族活動上的常客,摩納哥親王阿爾伯特愛喝的是巴黎之花(Pierrer-Jou?t);凱特和威廉大婚選擇的是寶祿爵(Pol Roger,它也是溫斯頓·丘吉爾的最愛);拿破侖則鐘情酩悅(Mo?t et Chandon),其中帝王(Impérial)系列就是因他而命名的……
摩納哥親王阿爾伯特與巴黎之花(Pierrer-Jou?t)
論會玩氣氛,只服香檳!
如果碰到有錢人問你晚上去哪里燒錢才能又快又爽?我想作為一個靠譜的葡萄酒愛好者,你可以負責地告訴他去喝!香!檳!沒錯,香檳就是狂(xuàn)歡(fù)與慶祝的代名詞!
巴基斯坦船商,億萬富豪杰維德·費亞茲(Javed Fiyaz)曾在法國蔚藍海岸為香檳一夜擲金如土:2009年他在素有“太陽城”之稱的圣特羅佩(Saint-Tropez)的俱樂部簽下面值900000歐元的酒單——300瓶路易王妃水晶香檳(Louis Roederer Cristal), 外加24支3升與10支6升裝同品牌的特別規格香檳;接著,2014年他在附近加納的酒單稍微“收斂”了些,但隨便就去買個380000歐元的賬單也足以讓普通人淚如泉涌了。
2017年初,國民老公王思聰在馬爾代夫包下一座小島過生日,花了近半個億的人民幣:其他不說,光買香檳就花了155萬元左右!他選擇的是著名的炫富神器,夜店之王——黑桃A香檳,包括600瓶標準容量的和1瓶價值近50萬元的30升邁達斯。
杰維德·費亞茲(Javed Fiyaz)與他“壯觀”的香檳賬單
實際一點,不是每個人都能像富豪這樣肆意狂歡。但就算只是日常聚會,香檳也能很好地滿足那些平常的時光,不論是生日趴、周年慶、表彰會、婚禮、圣誕、新年或者更令人驚喜的重逢,它永遠是人們心中的“慶祝”首選…… 派對當前,哪怕只有一次性的塑料杯,我們想往里倒的都會是香檳!
嚴格來說,香檳直到20世紀初才普遍流行起來,這一轉變,很大程度上要歸功于1889年到1990年期間在巴黎舉辦的世界博覽會。而期間梅西耶(Mercier)香檳可謂后來居上的代表,沒有皇室血統與悠久歷史的它,依賴打出的“大眾香檳”親民牌,推出了一張“家庭香檳”酒標,鼓勵消費者使用香檳來為家庭里小生命的到來而慶祝,而這一“營銷傳統”成功延續至今。
香檳的高雅之風也得到設計與藝術界的認可,常常被拿來作為彰顯氣質的利器。巴黎時裝周期間,大多數的服裝公司都會涌去附近的精品葡萄酒零售店里“借來”幾瓶香檳造勢成衣發布會。法國國際當代藝術展(FIAC)上,幾乎所有的廊廳都被要求必須在其展臺醒目處放置香檳,哪怕只是一個濫竽充數的空的道具瓶……
人們似乎認定了香檳的到來一定能為“平凡”的會場加分無限。而在不少活動上,你甚至可以發現在香檳的瓶塞附近被固定了一個迷你的煙花裝置,旨在開瓶前的一瞬為眾人制造一場炫目的煙花雨。這一“心機”可以說是香檳造勢的殺手锏之一,在世界各地屢試不爽,特別在俄羅斯尤為盛行。
論競技精神,只服香檳!
香檳絕對是全球重要體育賽事上亮相最頻繁的葡萄酒了,長久以來它都與高端競技有著不解之緣,例如馬術、水上運動、賽車、航空、網球等。比如,被譽為“王者之飲”的瑪姆香檳(G.H. MUMM)十五年來一直是一級方程式錦標賽(F1)的官方贊助商,直到今日才被卡彭香檳(Carbon)取代。瑪姆香檳也曾是美洲杯帆船賽(America’s Cup,與奧運、世足、F1并稱世界四大傳統體育賽事之一)、墨爾本杯賽馬(Melbourne Cup,澳大利亞最主要的年度純種馬賽事)的冠名合作伙伴……
另一大香檳名家泰亭哲,曾是2014年巴西世界杯足球賽的官方贊助合作伙伴。“這一盛事,為我們帶來了巨大的國際聲譽,當年超過80%的香檳產量都銷往了海外市場,世界杯成功地將泰亭哲推向卓越的巔峰,同時也被看作是法國的勝利,因為在當時,國際足聯(FIFA)也可以去選擇一款西班牙或者意大利的起泡酒。” 其莊主Pierre-Emmanuel如此評價體育賽事對香檳成功的重要性。
另外,“噴香檳”可謂是賽場上最經典的勝利場景。而若要深究這一傳統起源,得回到1966年。當時,瑞士傳奇賽車手喬·斯法赫(Jo Siffert)在法國取得世界三大汽車賽事之一的“勒芒24小時耐力賽”的冠軍,車迷們為了慶賀他的戰績,特地用香檳作了一份厚禮。
可不湊巧,這是一瓶未經冰鎮的香檳,且瓶子外表有著異常的高溫,移動過程中還經劇烈晃動。結果,瓶塞噴頂未啟自落,酒液四濺,把獎臺下熱情的觀眾澆了個透。有趣的是,這場意外一舉成名,不僅成了斯法赫的“招牌動作”,其他賽車手也紛紛效仿。
1967年,同一賽事的年輕贏家,美國賽車手丹·格尼(Dan Gurney)索性將傳統升級,瘋狂搖瓶,爆塞,幾乎是用香檳在沖澡,成為賽車場上難忘的勝利瞬間,噴香檳自此成為分享勝利、表達喜悅的標配,尤其是國際體育賽事上,長期有著它肆意噴灑的身影。
喬·斯法赫(Jo Siffert)沉浸在酩悅香檳撲面而來的意外中
論熒幕魅力,只服香檳!
香檳也是熒幕的寵兒。影星瑪麗蓮·夢露曾于1953年透露她日常不僅習慣在睡前用香奈兒5號香水,早晨還必須喝一杯白雪香檳(Piper-Heidsieck)暖身,她在影片《七年之癢》中手握香檳,伴著拉赫瑪尼諾夫的《第二鋼琴協奏曲》的形象成為了影迷心中的經典畫面之一。
英國男演員Rex Harrison則為了歡慶他在1964年的影片《窈窕淑女》獲獎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特別訂制了一款與其本人身型同高的,長1.82米,重48升的“影帝版”白雪香檳;而同片主演奧黛麗·赫本在《黃昏之戀》中,與賈利·古柏在草地上喝香檳的時刻也成為影史上的醇美情節。
007第一代男神肖恩·康納利也是出了名的愛香檳,唐培里儂、酩悅與堡林爵香檳都相繼成為最早期邦德的標配飲品……從1973年的《生死悠關》到2002的《擇日而亡》,亦或是最近的《天幕危機》整個007系列22部影片中有35次提及香檳!
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也在影片《了不起的蓋茨》中讓酩悅香檳風頭勁出…… 其中白雪香檳已經成為法國戛納電影節連續23年的官方贊助伙伴。
白雪全球首席執行官Beno?t Collard先生曾表示:“雖然,白雪開始‘流行’,但它拒絕隨波逐流。白雪的選擇與被選擇一值是適度的,我們在某種程度上代表著極致風尚,但這與‘狂縱’不是一回事。白雪香檳同樣也是奧斯卡晚宴的長期贊助商,不過我們從來沒想過拿自己的經典佳釀去迷倒好萊塢的明星們。這是一場有關品質的匹配,我們拿出2002、1998、1988的頂級年份白雪與電影節的桂冠們分享,不論電影還是美酒,最終的勝負還得回歸到品質。”
但是,若從電影走入廣告界,香檳的處境就略顯尷尬了。也許你很難想象,法國作為全球最重要的葡萄酒產地之一,對境內酒類廣告有著嚴格的限制,其中“La Loi Evin”就是一項實效25年之久的要令—規范業內酒類廣告的播放管道與內容,所有的廣告必須以宣傳相關產品、產地、生產者的“客觀性和信息性”為基準,禁止任何的鼓動誘惑消費。
如為了保護未成年人,酒類廣告不能出現在電視、電影院等隨處可及的媒體端。 所以,香檳廣告的畫風必須是“規矩(性冷淡)”的,并被杜絕與一切“歡慶與名人”扯上關系。哪怕,香檳出現在電影節期間,在某種程度上它們也不會與那些勁頭最熱的候選人有什么絲縷。比如Tscarine香檳現身2011年的法國凱撒電影節,也只不過在《世界報》上低調地打出影展“官方贊助伙伴”字樣而已。
La Loi Evin法令的影響下1990-2010間法國葡萄酒消費比率降低20%
那么是否我們可以把香檳的“一生”就簡單地歸結為一個成功之路一帆風順的故事呢?
顯然不是,香檳寫作家、香檳歷史專家Claudine Wolikow女士在她的著名的香檳書作《香檳,一個意外的傳奇》(Champagne! Histoire Inattendue)中寫到:“勝利、慶典讓香檳橫空出世,一舉成名,但在這個傳奇故事里,人們似乎忘記了那些酒農和所有在這場起泡盛世中走過的參與者,我們應該記住1911年在葡萄收成舉步維艱下的農工起義,1920年到1930年的香檳發展的10年停滯期,又或者1936年采收農不用辛苦到躺在葡萄園里入眠了。”如果有興趣,不妨了解一下這些波瀾起伏的歷史線索與片段,也許能讓你對手中的香檳懂得更多。
結語
不論香檳在市場上如何受捧,其背后的釀造者都不希望人們忘記了香檳的名字,或者他們只記得香檳的名字……即便往往“慶祝香檳”與“品鑒香檳”的邊界是微妙而模糊的,我們也需要適時地在它們之間剝離出一層區別來,理性地消費與尊重香檳。
畢竟,除去華衣,香檳依然是一種偉大的葡萄酒。
文 | 吳曉穎
快去各大應用市場下載我們的APP【論酒】,與數十萬葡萄酒愛好者一起發現美酒,分享微醺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