釀酒,是一門延綿了數千年的產業。雖說隨著現代工業文明的發展,白酒行業也有不少機械化、自動化,甚至人工智能化的設備加入,但最受人們歡迎的還是用傳統釀造技藝釀造出來的酒。
為什么?單就“如何保持釀酒原料高粱顆粒之間的縫隙”這個釀酒過程中簡單卻又重要的細節,仍是迄今為止機械和人工智能還沒有攻克的難題。
而只有掌握了上甑要領的優秀釀酒工,才能讓酒醅自由呼吸,從而保障白酒的優質產量。“一甑酒醅產量如何,就要看這道工序了,技藝好的,可以提高10來斤的產量。”據仁懷市酒業協會副秘書長周山榮介紹,上甑不僅是體力活,還是精細活。
為了達到疏松、透氣、均勻等要求,上甑不能用機器代替,不能用輕便的鐵鏟等工具,只能由工人用竹篼等傳統工具,一篼一篼地把酒醅送到酒甄上,拋撒均勻。此外,酒甑的溫度等因素也會影響出酒量和酒質。
如果在上甑這個步驟做得不夠好,就會出現“塌氣”的情況,即是在蒸餾將糟醅轉入蒸餾的酒甑中時,蒸汽上不來,或部分上不來。這樣會造成酒香氣淡,主體香不典型,酒精度低,酒中有水味等不良反應。
而“上甑”這個“上”,需要釀酒師傅需要將糟醅均勻鋪灑到酒甑中,酒醅在甑桶上鋪灑得越均勻,出酒率高,其酒質愈發綿甜柔和,爽口程度更優,口感更濃香,度數更高。但這樣一招看似簡單的動作,卻不是人人都能打好的,沒個5年以上的經驗,還真hold不住。
初學者上甑,一般數人組團,在甑邊四個方向來回走動,沿著甑邊四周輕撒勻鋪,分別上甑,這種方式稱為“轉轉甑”,也稱“四面紅旗”。經驗者上甑,在有了兩到三年功夫的磨練之后,只需要兩人左右開弓,就能把酒醅均勻鋪撒在甑桶上,俗稱“兩手陰陽”。
老師傅上甑,蹲腿,轉身,讓力道從腿傳至腰間、腕間,用手緩緩地斜插入糟中感覺冷糟層的厚度,厚一分不行,薄一分不行,恰到好處,糟中的酒才被均勻濃縮,這揮灑自如的“一手太極”,完美詮釋古法釀造技藝中“輕、松、薄、勻、平”的真諦。
白酒,其實就是傳統手藝創造出來的奢侈品。白酒傳統釀造技藝,凝結著釀酒師對酒的情感與匠心,這是科技所無法復刻的,也是白酒品起來獨特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