濃清醬何以三分天下?
中國白酒有12大香型,為什么是濃、清、醬排在前三?是什么奠定了這樣的格局?
如果我們把目光拉長到5000年釀酒史,可以清晰地看到兩條演變路徑:一條是酒精度從低到高,另一條是酒體從清淡到厚重。
在高度蒸餾白酒出現以前,中國酒以米酒和黃酒為主,酒精度在2度到10度之間緩慢提升。在元代出現高度蒸餾白酒后,開始了從清淡到厚重的轉變。新中國成立以來,白酒行業經歷了汾酒、五糧液、茅臺等多個老大,表面上看是各個品牌輪流坐莊,實際上是從清香到濃香再到醬香的轉變,而背后正是酒體的變化。因為醬香的酒體要比濃香厚重,而濃香的酒體又要比清香厚重。一個人一旦習慣了醬香,再喝濃香和清香,就會覺得比較淡。所謂“一入醬香深似海”,就是這個道理。
所以當前中國白酒的格局就是:醬香酒占據了金字塔的塔尖,濃香酒是中間最大的肚子,而清香型則是底座。其它諸如老白干香、特香、馥郁香等,都是在濃清醬的基礎上演化而成,雖然各有特點,但形不成主流。
濃清醬形成的這種格局,我認為在相當長的時期內是穩定的。別看醬香酒現在很火,但注定只能占據塔尖的一小部分,因為它太耗糧、生產周期太長,價格太貴,普通老百姓難以承受。所以,我并不看好各路資本大舉涌入醬香,三五年之后必定一地雞毛。
反過來,清香酒雖然酒體比較淡,但生產相對容易,性價比高,所以占據了大量的底層消費。很多喜歡醬酒的朋友看不起清香型白酒,但是我告訴大家,脫離價格去談一款酒是沒有意義的。別忘了,中國大部分人口,月收入還不到兩三千元。而濃香酒呢,恰好在清香和醬香之間,酒體醇厚又性價比高,加上綿甜爽口,符合絕大多數人的口感,所以才占據了中間最大體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