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葉問愛喝的廣東“玉冰燒”,原來另有名字?網友:完全不在同檔次
“雪在燒,雪在燒”
“火中的身影”
“絕望地奔跑”
……
想起以前在學校的日子,一首《雪在燒》響徹全國。
當時在想,雪能“燒”嗎?
畢業后進入職場,接著混跡酒場,才認識一款叫“玉冰燒”的酒。
“玉冰”,冰清玉潔,一般形容清純的女子。
“燒”,女子怎么就燒起來了?
想必很多人都對“玉冰燒”特別感興趣。
廢話不多說,回歸正題。
廣東名酒--“玉冰燒”
產自廣東佛山,以優質大米為原料,小麥為糖化發酵劑,采用傳統工藝釀造而來的豉香型白酒--白酒十二大香型之一。
在廣東的清晨,太陽緩緩升起。
人們趕早起來準備一天的生活,當中就會發現,很多早茶店都已開門。
無論是高樓大廈的中心城區,還是郊區的小街小巷,都能看到三五好友圍坐一桌,小酌幾杯,談笑風生的畫面。
其中,充當話匣子的酒水就是“玉冰燒”。
屬于典型嶺南風味的低度白酒,只有二三十度,在廣東特別有名,那時很多廣東名人都愛喝它,當中就有家喻戶曉的葉問。
但是你知道嗎?
葉問愛喝的廣東“玉冰燒”,原來另有名字?
今天我就和大家扯一扯這一特色白酒,網友們看完,會感嘆完全不在同檔次。
好奇的話,一起來看看。
“玉冰燒”--原名“肉冰燒”
在廣東話里,“玉”跟“肉”同音。
一是為了聽起來更高雅,二是肥豬肉經過浸泡發酵后,顏色亮白,形如玉塊,于是改名“玉冰燒”。
是不是瞬間覺得很“油膩”?
不管是誰,看到“玉冰燒”這個名字都會有驚艷之感。
同樣,在度日如夏的廣東,聽到“玉冰燒”也會有覺得有涼意,所以很多人沒想到,充滿詩意的名字,原來竟然是“肉冰燒”。
“肉”從何而來?
雖然我們現在能看到十二大香型,但是其實最早只有四大香型,分別是醬香型、濃香型、清香型和米香型。
其他香型都是在因地域差別,工藝不同等演變出來的新香型。
比如米香型的下面就分出了特香型和豉香型,其中“玉冰燒”就是豉香型的代表,特點就是在釀制的過程中加入了肥肉。
加肥肉的原因是:
加了肉的酒會好喝?
米香型白酒雖然很香,但是尾味很苦,在廣東人的飲食習慣中不喜歡這種苦味,于是想方設法地去除苦味。
肥豬肉長期醞浸,變為油脂,呈現出酸味,正好平衡苦味,使得酒味綿甜柔和,甘冽豐滿,酒體也沒有了辛辣味和刺喉感。
聞起來的醇香味很像豆豉香,所以叫豉香型白酒。
用肥豬肉釀酒,為何酒體不渾濁?
此前有幸看過“玉冰燒”的釀制過程,用的都是大壇子,每個壇子里至少會放一百斤的肥豬肉進去。
而且中途不會取出來,肥豬肉泡得越老越好。
經過長時間的浸泡,豬肉表面呈現出蜂窩狀,與剛開始相比簡直“面目全非”,所以從側面告誡人們:不要過度酗酒!
蜂窩狀的肥豬肉可以吸附掉酒液中的雜質。
不過剛釀好的“玉冰燒”比較渾濁,釀酒師傅采取嚴謹的過濾工藝后,酒體會非常純凈,廣東人才敢喝。
不過,畢竟是用了肥豬肉釀制的,使得嘗著有油膩感,大部分人喝不慣。
在廣東則特別受歡迎,因為廣東人的生活節奏快,下班后喜歡喝點小酒來放松一下,所以不喜歡口感辛辣,喝了容易上頭難受的白酒。
反倒是“玉冰燒”,口感柔和不辣,酒精度數又不高,符合他們的口味。
毫不夸張地說,在廣東的地位不亞于汾酒在山西的地位,若是去了廣東,絕對能看到酒桌上擺滿“玉冰燒”的場景。
由于“玉冰燒”的名字太有檔次,加之很多當代年輕人并不了解酒的歷史,所以壓根不知道它竟然另有名字。
只是相比較起來,確實如網友所說,完全不在同檔次。
那么,你是喜歡“玉冰燒”,還是“肉冰燒”呢?
編輯人:橘子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