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常說或者聽別人說“酒過三巡,大家有些飄了”、“酒過三巡,菜過五味,便是道別之時了”、“酒過三巡,膽變大了,話變多了”之類的話。“酒過三巡”到底是喝了多少?里面的含義有什么?
酒過三巡這種說法大概起源于人們圍桌進食以后。
唐代以前,人們進食方式是席地而坐,各有一套食具,分餐而食。與宴者各有一席,分散而坐,為之斟酒也不會有"巡"的感覺。隨著胡床(一種高腳折疊椅)傳入中原,人們有了高凳,為此逐漸發明了桌子。
到了唐代人們圍著桌子(類似長方的高案)吃飯的圖畫出現了,像《宮樂圖》中,宮女圍著案子而坐,一位宮女執長柄杓為其他宮女輪流斟酒,這才有"巡"的意味。
而古人又倡導飲酒有節,飲不過三爵,過則違禮。
所謂“三巡”,就是三遍。主人給每位客人斟一次酒,如巡城一圈,斟過三次,客人都喝光了,這就叫“酒過三巡”。這句套話表明宴飲已經到了一定的深度,有什么實質性的問題可以開始談了,或者說宴飲已經到了尾聲。
人和人之間的關系從陌生到熱絡往往只需要一席酒的時間。在酒席間話題千變萬化,氛圍也常如夜色越飲越濃。一瓶好酒能催生出的場景遠比我們的想象更加廣闊,而三巡酒間人情的流露才是酒的真味。
01
一巡:點到為止,一壺好酒與君饗。
客至,主上座,三瓶國臺青云酒入桌,分酒器一圈碼開,帶著三兩句寒暄客套,一頓酒席開場。在倒第一杯酒時,一般大家都會點到為止,說:“客氣客氣,酒量不行,不能多喝。”或者“您隨意,酒我管夠!”這時候酒是一桌人心照不宣的愛好,是話題最初的切口。八碟小冷菜把酒香襯得越發醇和,小酌幾口,胃口大開,全身都放松下來,思維也開始變得活躍,那種初見的尷尬與隔閡慢慢融化。
02
二巡:漸入佳境,酒逢親人千杯少。
酒是多種場景里人情的催化劑,不管是商務飯局,還是家庭聚會或者下了夜班的大排檔。二巡就到了自我表現的黃金時機。舉杯起身給在座之人敬第一杯感謝酒,不僅可以套套近乎,又能展示你得體的禮貌;用了幾口熱菜之后,再起身敬第二杯酒,嘮嘮家常,縮短距離,贊同與欣賞就在不知不覺中孵化而出;臨近飯畢,敬第三杯酒,再次表達感謝,讓那些令你有些靦腆不好意思說出口的話用酒告訴他們。
03
三巡:意猶未盡,煮酒慢酌話不休。
配合著夜宵熱鬧的氛圍,直到最后,酒杯都難以離手。剛開始說的點到為止,到現在的再起一瓶,喝不完的是酒,不想散的是局。酒氣氤氳,心底無限往事與感悟都如漲潮而出,直到夜宵將散,你以深夜與酒為名,將憂思快樂傾瀉而出,與好友說不盡道不完。這時候三巡已盡,酒也不再是酒,它成了精神的慰藉與孤獨的陪伴,讓你喝一口,暖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