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正耀 華夏酒報 今天
欣聞今年是中國酒業第一報《華夏酒報》創刊30周年,作為其忠實的讀者、學生,特致以衷心的祝賀!
我與《華夏酒報》的緣分已有22年了,她不僅是我工作上的良師益友,在酒瓶收藏方面,還指引我不斷進步。記得在1997年的一天,我在一位藏友家發現一份新報紙——《華夏酒報》,版面新穎獨特,大有相見恨晚的感覺。特別是看到報紙上刊登的著名收藏家黎福清的專訪文章《一片癡心在玉壺》,是現任《華夏酒報》副總編輯劉震東的大作,對我有很大的啟發教育作用。于是便向藏友借了幾份,帶回家細細品讀,因內容于我很有共鳴,讓我如饑似渴、愛不釋手。
為了盡快地擁有她,我在借讀的同時,還一邊到郵局增訂,一邊直接與《華夏酒報》編輯部取得聯系,看有無存貨。當對方答復有“合訂本”時,我喜出望外,不知怎的口氣變得很大,“有幾年要幾年的”。我按要求把錢寄給了報社,收到了三年的合訂本。這樣,我和《華夏酒報》的距離一下子拉近了三年,到今年,我和《華夏酒報》結緣22年了。
每收到一份報紙,“三讀一剪”總是少不了的。即收到報紙時,一讀是全面看,瀏覽一遍;二讀是重點看,賞析有關酒瓶的文章、漫畫,在重要的文章上做記號;三讀是將重要、精美詩句摘抄下來。看完三遍時,便動手剪輯,首先剪賞瓶的文章,再是剪帶酒的漫畫,并細心貼在我的筆記本上。
2002年底,我摸索著寫了一篇題為《南水北調醴先行》的稿子,開始不知如何投稿,正愁緒縈懷時,突然想到《華夏酒報》的劉震東老師,于是直接把稿子寄給了他。后來我問朋友,投稿不用,報社會怎么處理?他們告訴我,稿子不被采用,一般是不會退回來的。我正惴惴不安時,突然收到劉震東老師的掛號信,是被退稿了。隨后,他打電話與我溝通:“稿子基調可以,但文字太散,需要修改,稿件中那些與酒無關的段落和文字可刪掉……”
他的來電像一股清泉,讓我重新鼓起勇氣,并按照他的意見修改后再次寄去。這一次稿件被采用了,并發表在2003年12月8日出版的《華夏酒報》副刊版上。
這是我收藏酒瓶后,在《華夏酒報》上公開發表的第一篇文章。
與《華夏酒報》相識的第十個年頭,我寫了篇短文《我與“華夏酒報”的十年之緣》,發表在2007年1月的《華夏酒報》上。在《華夏酒報》創刊25周年時,我寫了篇短文《一張常讀常新的報紙》,被《華夏酒報》采用,于2014年11月11日發表在《華夏酒報》副刊版上。
《華夏酒報》如酒,值得天天品賞;《華夏酒報》如詩,值得天天吟誦。20多年來,我一直在堅持訂閱《華夏酒報》。這些年,特別是退出工作崗位后,我又經歷了次知識的更新和“業務”的轉型,這中間,《華夏酒報》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據不完全統計,20多年來,我在《華夏酒報》上發表的拙文有100多篇,每次登出來,我便要和原稿對照一下,看看編輯老師都做了哪些修改,這對我以后寫稿有很大的促進和幫助作用。
在此,感謝《華夏酒報》的領導和編輯老師們的鼓勵和斧正,一篇篇接地氣的稿件陸續被采用,而她也必將引領著像我一樣熱愛酒瓶收藏的讀者走向更寬更廣的新天地。
(作者系湖北省收藏家協會顧問、湖北省作家協會會員、武漢收藏家協會顧問、湖北省收藏家協會酒文化分會顧問、武漢收藏家協會酒文化委員會顧問、中外酒器文化協會榮譽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