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盛唐時期,劍南春酒的前身“劍南燒春”就作為宮廷御酒而載于《后唐書?德宗本紀》,李肇《唐國史補》更將其列為當時天下名酒。相傳李白為了喝到此美酒,還曾把皮襖賣掉買酒痛飲,留下“士解金貂”、“解貂贖酒”的佳話。北宋蘇軾更是稱贊這種蜜酒“三日開翁香滿域”,“甘露微濁醍醐清”。
1951年5月,在當地政府的組織下,“朱天益”、“積玉鑫”、“裕川通”、“天成祥”等老牌酒坊納入國營范圍,并整合成立了“四川綿竹縣地方國營酒廠”。
綿延數千年,劍南春從歷史中走來,帶著中國文化源遠流長的魅力與醇香,發生了哪些變遷呢?
50年代
△劍南春50年代產品
1958年,“劍南春”酒誕生。50年代的劍南春,包裝藝術氣息濃厚。
60年代
60年代,劍南春采用“雙輪底發酵”工藝,完善“勾兌調味”技術,找出“劍南春”基礎酒的最佳儲存老熟期,至此,“劍南春”生產工藝完全成熟。
60年代的產品主要為劍南春、綿竹大曲、雙沙酲色。早期,劍南春產品都還是“綿竹牌”,注冊商標,紅色酒標以及圓玻璃瓶型,封口主要有三種類型,木塞、塑蓋及壓蓋,該類型紅標劍南春到20世紀80年代初在市場上逐漸消失。
△60年代綿竹大曲
1963年,劍南春酒被評為四川省名酒,獲金質獎。
△60年代“綿竹牌”劍南春
1963年,雙沙酲色酒被評為四川省優質產品,獲銀質獎。
△60年代“綿竹牌”雙沙酲色酒
70年代
在70年代,劍南春在國內銷售的有多款包裝,分別為黃標劍南春、紅標劍南春、木塞紅標劍南春。
1979年,劍南春酒在全國第三屆評酒會上獲得“中國名酒”稱號,因此,1979年前,頸標上為“注冊商標”,1979年以后頸標為“中國名酒”。
△“綿竹牌”紅標劍南春
△“綿竹牌”黃標劍南春
△“綿竹牌”木塞紅標劍南春
70年代中期,劍南春開始出口,出口瓶型通常為“蓮花”造型,出口商標除“綿竹牌”以外,多為“長江大橋牌”。目前市面上,最具收藏價值和性價比的應該是70年代末或者80年代初期,蓮花瓶,長江大橋牌劍南春。
△70年代出口型“長江大橋牌”劍南春
△70年代出口型瓷瓶劍南春
△81年長江大橋牌劍南春
80年代
1983年開始,出現放瓶短塑蓋(1984年左右為止),“綿竹”商標改為“劍南春”商標,綿竹大曲繼續生產;1984年酒廠名正式更名為“四川省綿竹劍南春酒廠”,出現方瓶鋁蓋包裝(1987年左右為止).
△80年代綿竹大曲
△方瓶塑蓋劍南春
1987年,出現方瓶防盜白鋁蓋,250克以下的劍南春仍繼續使用塑蓋一段時間,內銷劍南春亦出現蓮花造型玻璃瓶包裝。
△80年代內銷蓮花瓶劍南春
20世紀80年代中后期,出現方瓶金鋁蓋。
△方瓶鋁蓋劍南春
90年代
在90年代,劍南春有著多種包裝風格,傳統的方瓶、蓮花瓶與瓷瓶都各有發展。在這段時間,劍南春推出多種包裝產品。在1994年左右,出現蓮花瓶黃鋁蓋。
△90年代蓮花瓶黃鋁蓋劍南春
△瓷瓶鐵蓋壽星劍南春
△激光劍南春
△“長江大橋牌”銀標劍南春
21世紀
到目前,劍南春最為常見和暢銷的產品分別為珍藏級劍南春、水晶瓶劍南春、金劍南K9、銀劍南A3。
△珍藏級劍南春
△水晶瓶劍南春
△金劍南K9
△銀劍南A3
劍南春外觀變遷概括歸納:
1.商標從“綿竹牌”到“劍南春”
2.瓶蓋由壓蓋到短塑蓋,從長塑蓋到鋁旋蓋
3.獲獎后著名中國名酒,掛金質獎章
4.瓶型由普通玻璃瓶,向個性化轉變
4.從無容量、酒精度標示到有信息標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