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
今天我們要講的故事
要從這瓶酒開始
這是一瓶1787年的拉菲
瓶子上的“Th.J”簽名證明它曾經屬于
美國的開國元勛、第三任總統
托馬斯·杰斐遜(Thomas Jefferson)
在1985年的一次拍賣上
它被拍出了105000英鎊
(約合人民幣94萬元)
成為當時最貴的一瓶葡萄酒
擁有這瓶酒的拍賣方
名叫哈代·羅登斯托克(Hardy Rodenstock)
像這樣18世紀的杰斐遜藏酒
他手上有不下10瓶
其中潛藏的價值
根本無法估量
但是
賣出全世界最貴的一瓶葡萄酒
還不是羅登斯托克最牛逼的地方
1998年8月30日至9月5日
他在德國慕尼黑
連續舉辦了7天
滴金酒莊(Chateau d'Yquem)專場垂直品鑒會
一共125個年份的滴金甜白
有距今2個多世紀之久的1784年份
也有每瓶價值90多萬人民幣的杰斐遜藏酒
其中還涵蓋滴金酒莊在19、20世紀里
出過的幾乎所有年份
其年份之全,價值之高
堪稱甜渣黨的“極樂之宴”
而這所有的一切
都由羅登斯托克一人提供
這樣一個
賣出了全世界最貴的一瓶葡萄酒
舉辦了無人能及的滴金盛會的人
在世界葡萄酒的發展史上
無疑都是舉足輕重的
在2016年
創刊40周年的《葡萄酒觀察家》
(Wine Spectator,簡稱WS)
總結了40年間世界范圍內的葡萄酒大事記
羅登斯托克和他的杰斐遜藏酒又一次躍然紙上
但這次伴隨的還有——
最貴假酒拍賣紀錄
不用懷疑,WS沒跟你開玩笑
這批所謂的“杰斐遜藏酒”
最關鍵的“Th.J”的簽名
其實是用牙科鉆頭刻上去的
而在杰斐遜駐法的1785-1789年間
這種鉆頭還沒有被發明出來
其實早在1990年至1991年
兩位葡萄酒大師(Master of Wine,簡稱MW)
——Peppercorn夫婦
就已經對羅登斯托克舉辦的另一場品鑒會上的
1921年、1924年、1926年、1928年
和1934年份6升大瓶裝柏圖斯(Petrus)的真實性
提出質疑
后經柏圖斯酒莊經理證實:
“在這些年份里,
柏圖斯并沒有制造過6升大瓶裝葡萄酒。”
在1992年,也有買家認為羅登斯托克
“制造假酒或者故意售賣假酒”
并在德國法院對他提起訴訟
一審判決買家勝訴
由此可見
從傳奇的總統藏酒
到稀缺的名莊大瓶酒
只有你想不到
沒有他不敢造的
可令人費解的是
雖然羅登斯托克的售假行為如此猖狂
但直到今天
他還是舒舒服服地住在德國老家
偶爾應付一些官司
從未真的進入監獄
那接下來我們就要問了
為什么法律不制裁他?
他的這些假酒,又是哪兒來的呢?
要回答這些問題
還得從1980年說起
那時
羅登斯托克剛進入葡萄酒領域
他聲稱自己來自全世界數一數二的
眼鏡制造商——德國的羅登斯塔克家族
不久前,他還是一位教授
因為在股市上發了財
才決定投身始終熱愛的葡萄酒事業
眼鏡制造商——羅登斯托克
他精通盲品、見聞豐富、慷慨大方
并且,還經常邀請酒評家們
免費參加他的奢華酒會
因此很快就成了酒會上的紅人
在1998年的125年份滴金品鑒會上
著名酒評家杰西斯·羅賓遜(Jancis Robinson)
曾品鑒所謂的杰斐遜藏酒
給出的評價是:“這是兩瓶貨真價實的老酒,
太瘋狂了,我覺得自己在品鑒文物。”
當然不止羅賓遜
就連有酒評界“老佛爺”之稱的
邁克爾·布羅德本特(Michael Broadbent)
在他的書和拍賣目錄里
也有上百條關于羅登斯托克的藏酒的品酒記錄
“老佛爺”曾對羅登斯托克大加贊賞:
“如果沒有羅登斯托克,
20世紀的酒評家們可能就很難知道,
18世紀的葡萄酒是什么味道了。”
邁克爾·布羅德本特(Michael Broadbent)
羅登斯托克花了5年時間
在葡萄酒界樹立起了威信
等到1985年
他拍賣出了當時最貴的一瓶葡萄酒
一夜之間聲名大噪
甚至連著名的“酒杯中的勞斯萊斯”Riedel品牌
都主動為他定制酒杯
以“羅登斯托克”命名的Riedel酒杯
各國的富豪
爭相購買余下的杰斐遜藏酒
在1985到1987年間
羅登斯托克共賣出4瓶杰斐遜藏酒
包括1784與1787兩個年份的拉菲和木桐
當時木桐酒莊的名字還是“Branne Mouton”
1988年
一位來自美國的億萬富豪——
經營著美國第二富的能源公司
年收入超過100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6318.9億元)的
比爾·科赫(Bill Koch)
經由第三方公司
花了50萬美元(約人民幣316萬元)
把它們全收齊了
比爾·科赫(Bill Koch)
2005年
科赫決定把自己13年前買的這4瓶
杰斐遜總統藏酒
拿出來展覽
按照規定,科赫必須提供確實的書面資料
來證明它們確實曾為杰斐遜總統所有
可是,科赫忽然發現
自己手上
沒有任何能證明它的材料
于是
他向最權威的托馬斯·杰斐遜基金會求證
得到的答案卻是
杰斐遜總統的簽名并不是酒瓶上的“Th.J”
而是“Th:J”
“根本不存在這樣一批酒”
聽到這個消息的羅登斯托克
不僅拿不出證據反駁
還故意說一些轉移人們注意力的話:
“她(研究人員)對杰斐遜總統的葡萄酒一無所知。
1780年到1800年的酒是什么味兒的?
她根本不知道,因為大學不教。”
但是,正是因為這些話
讓科赫的疑心更重了
他找人重新鑒定了這瓶酒
也正是他發現了其上“Th.J”的簽名
其實是醫科電鉆偽造的
與此同時
他還聘請了前FBI探員組成的調查小隊
深入調查羅登斯托克
為此科赫一共花了100萬美元
(約合人民幣631.89萬元)
羅登斯托克的謊言
這才被一一揭穿
首先,哈代·羅登斯托克這個名字就是假的
他的原名是Meinhard Goerke
跟富商家族“羅登斯托克”壓根兒沒有一點關系
“哈代”,則取自德國的名演員
哈代·克魯格(Hardy Krüger)的名字
現在看來,真是滿滿的諷刺
其次,羅登斯托克從未當過教授
他是波蘭當地鐵路官員的兒子
高中一畢業
就接受了工程師培訓
緊接著就進入了德國聯邦鐵路公司任職
之后他又轉行去制作流行音樂
也是在這個時期
他開始對葡萄酒產生了興趣
右二即在流行音樂出版行業工作時的羅登斯托克
甚至連羅登斯托克造假的鐵證
也被科赫挖了出來
FBI探員找到一個為他制造假標簽的人
光是經由他手的酒標
就已經超過上千種了
也有證人,親眼目睹了
羅登斯托克的制假現場
在他房屋的地下室里
堆滿了空酒瓶和成捆的酒標
(為什么造假酒的大神,
總愛在地下室制作假酒呢?)
2007年
科赫第一次將羅登斯托克告上法庭
手握如山鐵證
科赫堅信能告倒這個葡萄酒騙子
但令他沒想到的是
美國法院對于遠在德國的羅登斯托克
沒有管轄權
而且,對于這場交易提出質疑的訴訟時效
也早就過了
即便如此
科赫仍然堅持不懈地為這件事
打了6次官司
但遺憾的是
直到最后,羅登斯托克
都沒有被繩之以法
Bill Koch至今仍站在葡萄酒打假第一線上
實際上,我們曾經也有過
抓住這只老狐貍的機會
在每場品鑒會上
羅登斯托克都不允許人們使用吐酒桶
抓到偷偷使用的人
他會毫不客氣地讓對方把吐出來的酒喝回去
“你不能浪費歷史。”
這樣的規則
讓很多人不等結束,就喝醉了
只參加過一次1995年的羅登斯托克品鑒會的
羅伯特·帕克(RP)曾說:
“他似乎總是等大多數人都喝醉了,
才拿出壓軸的那款酒。”
在125個年份滴金酒莊的品鑒會上
當有人想看一下杰斐遜總統藏酒的木塞時
遭到了拒絕
而且,他和這兩瓶酒如影隨形
即使只剩空瓶
他也不會放下任由人們檢查
125年份滴金酒莊品鑒會上的一瓶,
1787年份的杰斐遜總統藏酒
除了這些蛛絲馬跡
也不乏明顯的證據
然而,不論是
1992年對他“制假酒販假酒”的起訴
還是,在1990-1991年間
質疑他造假柏圖斯的葡萄酒大師夫婦
都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
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人們對于酒評家的過度信任
是其中一個重要原因
例如,在1985年
杰斐遜總統藏酒的拍賣會上
羅登斯托克說不清
這批酒的發現地點和數目
也從未拿出過任何
能證明它真實性的東西
但當拍賣一開始
“老佛爺”布洛德本特喊出“1萬(美金)!”的時候
全場沸騰
所有人都放開膽子開始競價
拍賣中的布羅德本特
再回到我們一開始說到的那瓶
全世界最貴的葡萄酒
一瓶近100萬人民幣
當時拍下它的是誰呢?
正是美國著名商業雜志《福布斯》前任副總裁
克里斯托弗·福布斯(Christopher Forbes)
他非常愛慕虛榮
買回這瓶酒后
就放在福布斯畫廊里
(已于2014年11月永久關閉)
任由強光照射
供人參觀
福布斯畫廊內部
由于保存條件太差
這瓶酒迅速氧化
等到了科赫的手里
其實跟一瓶醋,已經沒什么兩樣了
一瓶天價的醋味酒
從1985年到2005年
正好經歷了20年的時間
其中的葡萄酒敗壞成“醋”
而其中牽扯的人與事
看似無限風光
實則不堪一擊
因為他們的輝煌之下
沒有真實
由此可見
羅登斯托克的造假案
受益人從來不止是他一個人
像《福布斯》總裁那樣的富豪們
因為這瓶假酒
滿足了虛榮心
酒評家們
則因此充實了自己的品酒記錄
在酒評界樹立起權威形象
各大葡萄酒拍賣商
從中得到的利益
更是顯而易見
也許其中的每個人都已經參與了“造假”
這可能也是直到今天
羅登斯托克都沒有被捕的原因之一吧
不過,這也不正是歷史的一環么?
文 | 叢穩穩
想要了解更多葡萄酒知識,就快來關注我們吧~
快去各大應用市場下載我們的APP【論酒】,與數十萬葡萄酒愛好者一起發現美酒,分享微醺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