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深情留不住,最是套路得人心”。
如同品黃酒要吟詩作賦,品紅酒要衣冠楚楚,飲白酒要吹牛扯淡一樣,精釀也有它的一套B格體系。深諳其道的老狐貍最懂得如何藏起尾巴,只有新入坑的菜鳥和微商才會不停地在社交網絡上興奮地曬酒。
酒吧篇
真正的精釀IBer都不是酒鬼,去酒吧從來不會把自己灌醉。酒吧只去自己熟絡的一兩家。走進店里,瞟一眼吧臺邊喝品飲套裝的男男女女,然后徑直走進釀酒間。
老板招呼你坐下,給你打上一杯陳放1年的英式大麥酒,抱怨著房租太高以及不懂啤酒的酒客。而你,坐在KEG桶上,漫不經心地喝了兩口就放在一邊,酒體柔順、回溫后淡淡的雙乙酰。
老板盯著你,希望你給點建議。而你只是望著發酵罐的水封出了神。
朋友圈篇
精釀界的朋友圈之兇險令人發指,稍有不慎曬圖就變成了曬亮點,被毒眼的同好抓住破綻,B格盡碎。
而游刃有余的你,作為精釀界的IBer骨灰級玩家,自然懂如何保全格調。
比如在酒吧永遠不主動拍照,而是安靜地坐在吧臺等待成為別人合影的對象,且杯里永遠留有半杯酒,以示你挑剔的味蕾。
你在家喝酒是不會隨便拍圖的,除非是絕版或者難得一見的尖貨,構圖中無意間暴露出你北京二環的復式洋房,引起朋友圈的一片哀嚎。
拍圖的過程尤其緊張而有儀式感,拍之前你會用鹽仔細檢查杯子的清潔狀況,因為你知道朋友圈里藏著千里眼,哪怕你的杯子上只掛著兩個氣泡,二娃都會第一時間跳出來毫不留情地跟帖留言提示你“該洗杯子了”。
杯具一定要選ISO水晶杯,以展現你專業的品評水準。菠蘿杯絕對不能出現在鏡頭中,背景也不行,因為這種杯具早已被你當做了牙缸。
旅游篇
高級別的IBer 都喜歡造訪國外的酒廠,且一定要小眾,最好隱藏在山谷里。
是你慧眼識珠發現了它,你認同釀酒師低產量、高品質的產品,以及卓爾不群的格調。為表示支持,你毅然決定包下當年的全部產量。
當然,釀酒師在B格方面也不是吃素的,他表示精釀啤酒是為社區而生的,產品應該回歸社區、服務社區,所以雖然我們惺惺相惜,但是你丫該排隊還得去排隊,出門左拐不送,老子就是這么牛。
高級別的IBer常掛在嘴邊的是:“我要喝遍全世界的啤酒 !”。因此,不是在Massachusetts的雪中排隊買酒并抱怨這鬼地方太冷了,就是在 Oregon 堆滿橡木桶的廠房里借著射入玻璃窗的陽光仔細打量Wild Ale輕微渾濁的酒體。那眼神簡直迷死個人吶!
旅行從來不去看風景,手機里裝著Beer advocate 刷店才是要緊事。旅行變成了爬吧,碰上團友死纏爛打要去Mikkeller,你也只好陪同,點一杯To?L的酒,安靜地坐在一邊看她自拍。
如果是自由行,開車刷店是必須的,大幾百公里刷十幾家店是家常便飯,喝酒從來不看價錢,只點自己感興趣的一兩個單品。親朋好友問你喝酒花了多少錢,你總是擺擺手說,“啤酒是信仰,無關金錢!”
本文純屬虛構,如有雷同,非常榮幸!
作者介紹:
王釗,酒花兒特約撰稿人
BJCP裁判,天津自釀啤酒協會活動組織者
釀酒GO公眾號,家釀愛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