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是飲用啤酒的高峰期,對于啤酒生產廠家來說是較暢銷的季節,在生產過程中由于用到危險化學品“液氨”,那么,在大量生產過程中是否存在隱患呢? 許和根作為國家注冊工程師,是海鹽縣有名的“專家”。進入企業之前,許和根給記者科普了一下:液氨具有易燃易爆的特性,與空氣混合物達到一定濃度范圍時,遇明火就會燃燒或爆炸。如果一旦泄漏,員工吸入后會因反射性呼吸停止和心臟停搏而死亡。液氨使用數量達到10噸以上的單位,就被列入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而這家企業擁有20噸用于制冷的液氨,屬于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的重點監管單位。
“不同管道上貼了不同顏色的標簽,比如紫色標簽上寫的是氨氣冷媒系統,紅色標簽上寫著冷凝水。車間里安裝了氨氣濃度報警器。”在放置液氨制冷設備的車間,許和根仔細檢查車間里的標識、設施,并提醒隨行的企業副總經理陳彩虹,最好在冷凝水管道旁地面的黃色線之外,再設置一道線,以確保職工。
看完車間,大家來到位于一幢兩層樓屋頂的儲藏液氨的高壓罐區。上樓的過程中,許和根不忘提醒陳彩虹,這個通道要鎖牢,圍欄要裝好,以免有人偷偷上去。
來到樓頂,只見室外放著一只只碩大的黃色高壓罐。“放在這里,即使泄漏,濃度也能迅速降低,比在室內。”許和根點了個“贊”。而后,陳彩虹手動打開感應噴淋設備,只見高壓罐頂部噴頭迅速打開噴水,只要液氨泄漏,這個設備就會開啟。記者了解到,液氨泄漏的處置辦法之一就是噴水稀釋,液氨溶于水后成為氨水,可以澆在田里當化肥。
檢查完重大危險源,一行人又來到包裝車間。由于啤酒生產的季節性非常強,包裝車間每年夏天有30%以上員工都是新員工,意識不夠強。“我們公司制定了24項制度,每個員工都簽了責任狀,但在具體生產過程中,隱患還是很多,于是,我們引入了‘行為觀察’這一來自國外的‘新工具’。”陳彩虹說。
去年開始,該企業對全部300多名員工開展培訓,推廣“行為觀察培訓”,要求大家在生產工具、個人防護設備、操作程序等7個方面開展觀察,看到同事有做得不對的地方,及時溝通提醒,防患于未然,在企業營造“人人都是員”的氛圍。袁東平在企業工作了7年,他對此感觸很深。前些日子,他來到酒瓶機前檢查效果,但只戴了防護眼鏡,忘了戴防護面罩,邊上的同事馬上提醒他。“不同的工序需要不同的防護設備,我這樣的老員工都會忘記,更別提新員工了,相互提醒用處很大。”而包裝部一條流水線的線長陳全軍發現,啤酒成品檢驗流水線上工人的手腕經常被割傷,因為工人需要從流水線上挑出被機器判定為不合格的酒瓶,于是他提議給每位工人配上一雙護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