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是世界第二大啤酒生產國,境內共有一千多家啤酒廠,生產的啤酒種類高達五千多種,每個德國人更是平均每年喝掉138公升啤酒。世界上可能再也找不到比德國人更熱愛啤酒的民族了。
純正啤酒的代名詞
啤酒(beer)是以大麥為主要原料,經過備制、原料處理、加酒花、糖化、發酵、儲存、滅菌、澄清和過濾等工序制成。啤酒含酒精度最低,營養價值卻很高,成分包括水分、碳水化合物、蛋白質、二氧化碳、維生素及鈣、磷等物質,有“液體面包”之稱。經常飲用有消暑解熱、幫助消化、開胃健脾、增進食欲等功能。啤酒含有豐富營養,有人把它當作日常軟飲料,更有些男士每餐必飲啤酒,以啤酒代替飲料、湯羹。
世界各地都生產啤酒,以德國啤酒最著名。每年每人的消費量平均在130公升左右。德國啤酒的品種極其繁多,全國各地都有自己生產的當地啤酒。
德國啤酒大致可以分為白啤酒,清啤酒,黑啤酒,科什啤酒,出口啤酒和無酒精啤酒這六大類。德國啤酒味重偏苦,是用料扎實的直接體現。“味苦”來自于啤酒花,有抗癌、利尿、解毒的功效。當然,也有些啤酒在釀造原料中加入大米、玉米甚至淀粉等物質,沖淡了啤酒花的苦味,讓我們品嘗不到原汁原味的味道。
啤酒中的純爺們兒
公元1516年,巴伐利亞公國的威廉四世大公頒布了德國純啤酒令,規定德國啤酒只能以大麥芽、啤酒花和水三種原料制作,所以近五百年來德國啤酒即成為了所謂純正啤酒的代名詞。
德國啤酒采用成本高昂的微生物澄清技術,絕對不使用甲醛、亞硝酸鹽、含有重金屬和鐳等放射性物質的有害化學澄清輔助劑。因此,暢飲德國啤酒不會產生隔夜頭疼與次晨喉干等現象。長期大量飲用使用甲醛等釀造輔助劑的啤酒會對身體健康造成嚴重影響。
帝國啤酒的3000年
在德國最著名的啤酒之鄉巴伐利亞,啤酒存在的歷史幾乎和當地的歷史一樣悠久,可以追溯到公元前的古羅馬時代。人們在巴伐利亞北部的庫姆巴赫發現了一些有將近3000年歷史的盛啤酒容器。由于巴伐利亞啤酒的歷史與當地文化緊密相聯,因此啤酒也和天主教息息相關。在阿爾卑斯山北麓上,有條山徑直通最原始的巴伐利亞“啤酒天堂”——修士自行釀造黑啤酒的安蝶斯修道院。這里每年吸引著大批游客前來朝圣。
在慕尼黑有座“奧古斯丁”(augustiner)啤酒廠,酒廠的名字也讓人們聯想到宗教改革馬丁·路德所屬的奧古斯丁修士團。據說,由于當時每年復活節前6周的四旬齋期間,修士們不能吃肉,他們便任由“大麥汁”自然發酵,最終生成了一種高酒精度的飲料,并將它作為四旬齋戒餐飲的代替品。
為了使教廷準許他們飲用這種美味的飲料,修士們便送了一桶給教皇,教皇品嘗后為之傾倒,表示這種飲料可作為“四旬齋戒餐飲的代替品”及“罪惡的洗滌劑”,并準許巴伐利亞的修道院釀造之。這種美味的飲料便是啤酒,據說啤酒的釀造技術就是這樣誕生的。
19世紀工業革命開始后,蒸氣機的發明大大提高了啤酒的產量,冷卻機的出現使啤酒可以常年貯存。鐵路、航空等交通的發展,使啤酒在更短的時間內運往世界各地。電子設備完成配置和釀造過程,使啤酒的品質更加穩定,品種更加多樣。
德國啤酒歷史清單
從以下記載我們可以看出啤酒在德國的發展有著悠久的歷史:
在格林瓦爾德(德語kulmbach)附近出土德國最早(約公元前800年)的啤酒釀造技術文獻。
1981年在德國施特勞賓(德語straubing)附近出土一個來自于公元500—600年,類似于1l啤酒杯的容器。
公元1040年世界家啤酒廠魏恩施蒂芬(德語weihenstephan)建立。
公元1516年德國規定啤酒的原料只有水,麥芽,酵母和酒花,也就是純釀法。
公元1810年首屆慕尼黑啤酒節。
公元1821年首臺用于啤酒釀造的蒸汽機在慕尼黑史班登(德語spaten)啤酒廠運行。
公元1906年德國純釀法被廣泛應用。
公元1987年德國允許非純釀啤酒在市場銷售。
公元1996年世界啤酒總消費量:12660億升,德國1142億升,居世界第三(美國,第二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