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上海市全國家釀啤酒大賽已經塵埃落定,相關的回顧總結文章也有好幾篇,寫得都很好,今天從另一個角度解讀下本次比賽。
以下內容從BJCP比賽認證須知來逐條剖析本次比賽
略枯燥,推薦睡前閱讀助入眠。
1
必須盲品,評審不能是志愿者或需參與作品分類的釀酒師。
這點本次大賽做的很好。
我個人投遞了兩款參賽作品,分別在淡色拉格組和增味組,而作為評審,到比賽的前一天得知自己需要品評的是英式艾爾、特種IPA和酸啤組,這和投遞作品分組完全錯開,其他有投遞參賽作品的評審分組也是錯開的,沒有志愿者擔任評審。
2
必須根據比賽發布的風格參賽。 最新版本“BJCP風格指南”是首選標準,但只要評審和參賽者統一標準,則其他一些已公布的指南也可使用。
本次大賽嚴格按照BJCP2015世界啤酒分類指南來給參賽作品分類。
2016年上海家釀大賽我有幸作為志愿者參與了比賽,很多很棒的參賽作品因為投錯分類而沒拿到高分,這說明當時國內的家釀愛好者對啤酒風格的認知深度還不夠。
而今年這種情況相對去年已大幅減少,說明隨著國內精釀啤酒的蓬勃發展,家釀愛好者的水平也取得了很大的進步。
3
必須給每個參賽者提供反饋。推薦使用BJCP比賽評分表,但不是強制性的。無論使用什么樣的評分表都必須即時反饋給參賽者。
提供積極良好的反饋、讓參賽者享受比賽的樂趣是BJCP的精髓所在。
先來看BJCP官方評分表:
再來看本次比賽評分表:
可以看到,主辦方把需要手寫的外觀、香氣、味道、口感、整體表現簡化成了提取關鍵詞勾選的方式,初衷是為了減輕評審的工作強度,讓評審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品評和提供反饋上。
但仍有部分評審品評時沒有很好地完成本評分表,漏選、少選或不勾選的情況也時有發生,還有一些反饋過于簡單,沒能給參賽選手更好的改進建議。
這里也請大家原諒,讓我們多給彼此一點時間,相信未來。
4
評審必須對所有參賽者公平。比賽規則必須明確、遵守、和強制執行。比賽規則理念會在本文后面的“規則條款”章節詳細闡述。
公平是比賽的根本。
我來簡單闡述下下本次比賽流程:每組三個評審,比賽前一天得知自己所要品評作品分類和所在評審分組。參賽作品(瓶身貼有參賽編號)由志愿者開瓶后倒入貼有重新編碼的品評杯中,倒酒過程評審不可見,評審也無法通過杯子上的編碼獲得任何參賽選手信息。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主觀喜好,為了最大程度避免這種主觀喜好,主辦方安排第一天評選出的分組前三第二天再舉行一個MINI-BOS輪,選擇沒有品評過此分類的評審重新品評此三款參賽作品來確定最終排名。同時,有作品參賽的評審都會和自己參賽作品的分組錯開,并且在BOS輪不得參與評審,來保證比賽的公平公正。
在冷柜中的參賽作品,瓶身貼有參賽作品的作品編號
貼有重新編碼作品編號的品評杯
5
比賽報告必須使用“BJCP報告系統”及時提交給The BJCP,或通過以BJCP批準的格式提交數據文件(這是通常只能通過使用比賽文件包完成)。主辦方不上傳比賽報告可能被拒絕注冊以后的比賽。
大賽在5月21號結束,5月24號,評審們就收到了BJCP官方的比賽信息確認郵件,說明主辦方已經上傳了比賽報告。
主辦方也在5月25日如約公布了獲獎名單和評分表,為主辦方的效率點贊。
2017上海全國家釀啤酒大賽獲獎名單
6
每組評審由兩至四名評審組成,可以包括非BJCP評審,比如臨時評審或新手評審。
本次大賽每個評審小組由三名評審組成,決賽由六名評審組成。
也有部分臨時評審(通過了BJCP網考和參加了筆試但拿到成績的評審)擔當了志愿者工作。
決賽總冠軍由6位評審品評討論長達一小時后達成一致選出。
7
必須遵循“BJCP隱私政策”,特別是由The BJCP官方提供給主辦方的評審信息。BJCP提供的信息必須按照BJCP隱私政策規定使用。 它只能被用于舉辦The BJCP注冊比賽,不能用于非BJCP目的和共享給第三方。
就目前來說,賽后沒收到過任何廣告推銷、中介、詐騙等騷擾電話。
作為評審也沒有參賽選手找上門報仇,隱私還算安全。
后記
收費還是免費?值得比賽主辦方去思考。
通過官方數據,2016年3月22日,主辦方酒花兒公告出來,比賽日2016年5月27日,參賽作品共計580款;2017年3月27日,2017上海大賽主辦方上海精釀協會比賽公告出來,比賽日2017年5月20日,參賽作品共計154款。
主辦方預留給家釀愛好者的時間都是足夠的,而2017年總參賽作品數量縮水三倍以上。理所當然地和每款作品50元參賽費有一定關系。
本次家釀比賽收費也開創了國內的先河,不會再有“啤海戰術”和“萬一獲獎了呢”這種參賽作品出現,在一定程度上間接提高了參賽作品的總體水平,但也確實影響了參賽作品數量。收費還是免費,這是個值得比賽主辦方思考的問題。
冠軍漸增,如何保持清醒并充分認識自身不足?
從中國舉辦家釀比賽以來,拿總冠軍的都是重口味啤酒,例如IPA、帝國世濤、冰餾博克等等。
從來沒有淡色分組的啤酒拿過總冠軍,這也造成家釀比賽日趨功利化,本次比賽也不例外。可以看到增味啤酒、IPA、波特/世濤三個分組仍然牢牢占據著參賽作品數量的前三名。冠軍越來越多的中國精釀,如何保持清醒并充分認識到自己的不足?
如何更合理安排比賽時間,是個需要權衡的難題。
本次比賽安排了兩天的賽制,給了評審寬松充裕的時間來品評每個參賽作品,但增加了時間成本和比賽場地的使用成本。
如果安排在一天的話,又加大了評審的工作強度,使得品評不夠細致。如何更合理的安排比賽時間,也是每個比賽主辦方需要權衡的難題。
短短兩天時間,大家為了啤酒走到一起,坐下來品評、心平氣和地討論,并寫下自己的感受。比賽結束后,主辦方送給每個評審一把銅制的開瓶器,上面刻有本次大賽的英文,像是一把鑰匙,打開了兩岸三地家釀愛好者的溝通之門,也為此次大賽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這次比賽更像是兩岸三地啤酒青年的一次文化交流,在精神日益匱乏,民粹和民族主義逐漸抬頭的今天,這樣的交流更顯得難能可貴,感謝啤酒讓我們互相理解,感謝啤酒帶給我們的美好感覺,Cheers!
來自香港的評審在拍照
利益相關:本次比賽主辦方上海精釀啤酒協會會員;本次比賽英式艾爾組,Specialty IPA、Sour組評審;Mini BOS輪實驗組、小麥組評審;本次比賽淡色拉格組、增味組參賽選手。
作者介紹:
未巍,酒花兒特約評審
家釀愛好者,BJCP評委